节日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93171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日古诗:苏堤清明即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节日古诗:苏堤清明即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日古诗:苏堤清明即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日古诗:苏堤清明即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日古诗: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节日古诗: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供大 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注释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II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 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 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 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苏堤,宋元佑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所筑,横亘西湖。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2、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至仃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 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赏析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仅仅用“梨花”、 “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 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 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 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 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 占

3、”。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 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 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 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 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 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 的黄莺享受去了。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 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 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 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