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90mi n单选10题 20分辨析5题 30分 先判断对错,再辨析,否则无分论述2题 20分案例2题 30分第一章概述1教师职业的三个阶段(选择)1. 教师职业的行成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La Sal©在伊斯兰(Rheims)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主要采用“学徒式”的方法2. 从教师职业到教师专业3. 从教师专业到教师专业化讲课老师出的辨析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 起到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 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 通过专门的训练和终身学习, 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 从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指教师个体通过通过职业培养, 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 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二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准专业向专业发展的过程。
2高校教师职业及其特点1. 教育的对象一般是成年人 青年中期(18-23岁)和青年晚期(23-28岁)2.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3. 高校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4.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研究性、探索性5.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实践性6. 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自由性和纪律性论述题认识上;①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②《意见》强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讲 课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③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纪律与学术自由并不矛盾、冲突学术自由的本质是对真理的追求行为上;教师应该履行以下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 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 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 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同学,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教育部长袁贵仁 2015年1月29日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意见》 中提出,决不允许各种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的出现; 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到给学生7. 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协作性3辨析题 道德包含着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内容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它贯彻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 等道德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者道德活动主题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 念、道德感情、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4职业道德的培养与伦理观念的培养同步而行道德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者道德活动主题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 道德感情、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 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 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 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实际上,职业道德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人的素质中,它更为深 厚的伦理观念为志愿背景的,因此职业道德的培养与伦理观念的培养同步而行。
5道德与法律辨析法律是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道德是生活于一定物质条件中的人民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 偏私等标准来评价人民的言行,并靠人民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与社会舆论维持的规 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 而道德是一种风俗、习惯、舆论等契约,需要人民自觉遵守,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 要靠舆论和良心来实现道德的力量 从形成过程看,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的两者代表使得利益有所不同,法律一般是统治阶级的 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道德与法律规范的调适范围不同 道德不仅规范人民的行为, 还可以规范人民的思想;而法律只是行为层面的规范法律的外延式一种社会规则, 法律的内涵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一个人如果违反了法律,一定是违反了道德,一个人如果违反了道德,不一定就违反了法律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选择题)① 特殊性② 先进性③ 示范性④ 完整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规范体系这种完整性集中表现 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性、发展性和开放性7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公布了《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48职业道德规范44(泸A高等学溜师观业道德册、 教人 C201OJ1抠爱植乳馭人艮■圳护中国共产党極导屈筆中国》色 社会主义洽中守寛法和*律法規我妣和国初1青方治依法船粉职 b址护社会稳定和校因和谐‘不得有損窖国家期益和不利于学IttOit的 tfr.二、缺业爱生:忠诚人氏教育事业”福立栄离职业理想•以人才培泰,fl学 研垃施七褪化柠秋创新为己任。
恪冬职穹■甘于奉啟4终身甞习用苦 枯研「△心冥爱学生,严格晏求学生z对樗学生•值爭生良师叠发:r»« 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蔓三、教塔育2坚挣育人为水*立德树人…連循教育规律■实老套用裁幫 注存虑空H特合一、囲林施義.不斯提高教育质覺=严熬相济,it学相舄 诲人不iL車重学生个惶■见进学生全而发社,不拒冕学生的合理枣求:下好从》藏响教有教学工作的叢駅四. 严谨诰学°弘扬科学精神"于挥轨迪求勒•楼正错碳•苗苣求佻 务粋壬运©团姑合作,协同鮎新匚東持学术艮知*煤硏字术也范4t 他人勞动和牟术威旻■维护夢术自由和夢 制学术夫范和学术不扁行翔,五用务社令“剪担社为播恳裱E普茨料学知谢 热心小担社令义等,和杷提供专业服务,蹩9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辨析题,可能性不大,标题后面再论述)1. 高校教师师德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2. 高校教师师德是无声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3. 高校教师师德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4. 高校教师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好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章高校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1荀子提出教师四个必备的条件: “尊严而惮” “耆艾而信” “诵说而不陵不犯” “知微而论”《荀子.致士》选择题2文件选择题师机比拠年国际社会设立国际教师疔早蔦" ig能年冲华人民共和职桶育法闊札规定打" 匸“禺狐障神的傀权益丁对优秀曲工作者给予奖矿搴 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x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 第_护 逼对U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持遇*奖励弄力疝作;1「:上的规能。
1&99年汽恢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 高零学校救师队伍建腎掣>怖 鞍人〔]9的〕1号)颁布.押5年乂徹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卯48建设的恿见,;朝育礼眉耐〔2005"号)颁札加)6年.普通扃等学校员甌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怪共川第24号)颂布=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暂义务教育法熔订案•";汀料 师的平均匸资水平应晋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J赳先歼Q2甩世燮更愛科文卫体工学亘型工遞越空结国戌頫校教师职业逍德规范、大量的调査分折垄础丄.綽过多次反复M .> .i.i] 定井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3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第30个教师节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的好老师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比较的启示(论述,概率不大 p56)第二章爱国守法1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民族利益,是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最基本的要求(辨 析题)之所以要求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民族利益,是因为离开祖国提供的环境, 离开国的长远发展,个人利益就没有保障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祖国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根 本一致的前提下,也会由于不同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利益矛盾。
爱国主义道德规范要求即使在发生利益矛盾时,也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民族利益2 爱国主义情感具有 持久性、稳定性、深刻性、爆发性3爱国规范的精神实质① 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②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③必须坚持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第四章敬业和爱生1谈一谈高校教师敬业的精神实质的基本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提出敬业规范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 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2高校教师敬业的践行要求① 立志从教,爱岗敬业②专心致志,以事其业③矢志不移,默默奉献④勤恳敬业,不敷衍塞责⑤专心尽职,吃苦耐劳3师爱与一般的爱有什么差别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爱与一般人的爱有所不同, 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了解和个人责任感, 是对大学生价值的高度认识上产生的爱我们认为,师爱是一种源于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并具有强烈社会性的教育爱,同时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师与大学生教学相长的积极情感和能力4师爱的特征 职业性、服务性、广博行、原则性5高校教师关爱大学生的意义① 关爱大学生---教师进行教育的原动力② 关爱大学生---大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③ 关爱大学生---高校教师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④ 关爱大学生---当前教育的现实诉求6高校教师爱生的具体规范① 真心关爱大学生② 严格要求大学生③ 公正对待大学生④ 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⑤ 不得损害大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7高校教师怎样做到爱生(论述,每一条后面要展开)① 尊重信任大学生② 生活上关心、心里上关注、学业上帮助③ 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关爱第五章教书育人1让“教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任务是必需的,而给“教书育人” 一词赋予全面育人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辨析题)首先,教书和育人并非彼此分离、互相不相干的过程,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两方 面。
其次,教书本身的确包含着育人的意义, 教好书确实是育人的基础 但是,如果抱着“教书”可以自然而然地“育人”的思想进行教书育人活动,这种“育人”往往是不自觉的、无 意识的、被动的,因而育人的目标常常落空再次,“教书育人”这一整体词汇与单纯“育人”一词不能混为一谈的 “育人”是“教书育人”的上位概念,如果分开“教书”和“育人” ,这两个单独词义中包括有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教书育人”这一词语中主要意义应指向对人的思想品德,就是教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