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8926442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与脾肾的现代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与脾肾相关的理论与实验探讨张沁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14脑主元神,“元神”一词,原出于道家,本属哲学范畴.如太上灵枢神景内经云:“天门自开,元神自现,顶窍开而窍窍开,元神居而神神听命”1。宋白玉蟾云: “唯人头有九宫,其一宫名日谷神”。“谷”可训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经医学家的改造,用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便具有医学涵义而成医学概念。元神,是指人体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脑为髓海,髓至清至纯,水谷精液和合而为膏者才为髓,较之五脏之气血津液尤为所贵;头为阳经交会之所,督脉主一身之阳,脑赖阳气通达,才能使精气布达于全身

2、,且脑藏元神,以清静明亮内持为贵,动扰则掉摇散乱,无所适从。因此,脑的特性有五点:中清之脏;纯阳之脏;喜静恶扰;喜盈恶亏;喜通恶郁。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脑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五脏的支持伤用。其中,脑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1脑髓的生成:脑为髓之海,由脏腑之精气汇聚而成,故髓和精气是构成脑的实体及维持脑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脑以髓为体,脾对脑的生理作用也多体现在这点上。髓原义指颅中的脑髓,可引申为骨髓等。灵枢决气篇“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由此可见髓为液态物质并具有营养人体的功能特性。髓由先天之精所化生。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3、骨为干”指出髓本原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的。生成之后,先充于脑。髓的生成还依赖后天肾精的培育。唐容川说:“西医言脑髓筋,分走脏腑,周身知觉运动,均出脑气筋,言之甚详。然究不知脑髓是何物所化生,故其言精实粗。盖肾主骨,肾系贯脊,通于脊髓.肾精足,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是髓者,精气所会也。髓足则精气能供五脏六腑之驱使。故知觉运动无不爽健。”“西医言脑筋,主知觉运动,大脑在前,小脑在后,中为中脑,有裂有回,分歧叠积,耳目口鼻,全与脑通,脑精分布,又散行于脏腑肢体,凡知觉运动,皆脑司之也。至于脑汁是何物所生,则西医不知,盖肾精生髓,由脊上行而入于脑,是为髓海,在头者为脑,在众骨中者为髓。”素问逆调论

4、篇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云:“肾为肝之母,而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从病理角度上指出髓必须靠肾精化生,源源不断地上输,髓海才能充满。脑髓形成之后,又要靠肾所藏之精不断地濡养补充,才能正常发挥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肾生骨髓”。故脏腑功能活动化行的精气可归于肾中所藏,构成后天之精的主要内容。肾中后天之精对髓的生化作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髓的生成还离不开水谷精微的充养濡润。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来源,均以水

5、谷精气为基础,通过脏腑的不同功能活动而化生。髓作为人体一种物质,亦不例外。王清任对此有明确的论述。医林改错云:“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3宋邵伯温曰:“胃生髓,坎为髓。”坎者,水也,乃肾卦,邵氏将髓与先后天的关系表述为:胃中水谷为原料,肾中精气制造为功能。髓是神明活动的物质基础,脑藏元神的生理功能是以髓的作用为前提的。髓海充足,则元神健旺,反之则元神虚,影响人体的神明活动。在生理上,脾对脑的生理作用表现如下:脾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可养脑荣脑;脾运化水谷精微,为体内津液生化之源,而液渗入骨腔可化以为髓,上充于脑海。脾主升清,能升清阳上

6、达于脑而荣脑。因此,脾运化水谷和升清的作用使脑髓得充,元神功能正常,反过来,脾胃运化功能也有赖于脑主元神的调节支配。脑神健旺,则思想开朗,脾意得舒,而不致脾气郁结。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灵枢平人绝谷篇所说的:“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2经络的联系:在经络结构上,脑与脾肾联系也至为密切。灵枢动输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脾与胃互为表里,互有经脉络属,故脑与脾胃在经络上存在有必然的联系。脑与肾在体表通过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相互沟通,在里肾主骨生髓,髓充为脑,颅骨卫之,通过精、髓发生联系。第一、肾藏精生髓.如前所述,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是精髓会聚

7、之处。正因为肾精化生脑髓,通过督脉,上输于脑,以完成脑体阴而用阳的功能。故彭用光说:“能受精气故神生焉。”唐容川亦曰:“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精,盖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之于脑中”4蔡陆仙有精辟的论述:人力才力均出于脑,而脑髓实由肾主之。肾生精,精生髓,髓生骨,骨系着于脊骨第十四椎下,是为命门,为人脊最深之,即输精入脑之所。人第知脑力足则才智精力从生,而不知所以生者在肾,脑髓生于肾精,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伎巧之所以出,故肾为作强之本也。”5由此可见,记忆、智力活动虽由脑发出,然其物质基础实由肾供给。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作用强力也;伎同技,技

8、,能也;巧,精巧也。肾主藏精生髓,又主骨,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海,府精神明,才可作用强力,多能精巧。从本质上讲,作强之功赖于髓充骨及脑,髓充足而伎巧之所由出。”故脑与肾通过精髓的联系,以成“作强”、“技巧”之功。如唐容川所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作。髓在骨内,髓作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髓生神,精足神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强,精不足者智不多”6。脑肾之间的协调配合,方能完成记忆,智力等功能活动。在病理上,若肾气虚,肾精不足,或久病伤肾,肾精耗损,皆可致髓不足,脑不充而记忆,智力低下,填精补肾疗之可矣。故益智当求脑肾同治。 第二,肾藏精,靠命门之火的作用化生元气,推动鼓舞,

9、以成脑神之用。督脉是肾脑联系的纽带。在生理上,若肾精足而命火旺,则真气生化有源,脑气充神旺而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反之则虽命火旺但肾精衰或虽肾精足但命火衰,均可致真气虚而脑神疲,出现精神萎顿、记忆力差、思维不敏等病变,临床上当以补肾温脑法治疗。 第三、升降相因是神志活动正常的重要保证。脾胃对津液气血的转输作用保证了神志功能的正常发挥。一方面,津液等营养物质濡养脑髓,另一方面,津液等营养物质濡养脑髓,另一方面,津液代谢平衡,不会产生痰饮等致病产物阻遏脑络。脾将津液上输于肺,清纯部分经宣发作用外布于五官九窍,肌腠皮毛,向内洒陈于脏腑,秽浊的部分经肺通调水道下行于肾,通过气化作用使浊中之清,上行于肺,

10、浊中之浊,下流于膀胱,排泄多种废物,则不留痰湿使神志活动正常。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引导着肝的升发,肺的宣发、肾水上升;胃主降,引导着心火下降、肺气肃降、肾的纳气,这些方向相反的矛盾运动,将人体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脾升胃降,相因相制,气机平衡,神志正常。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脑肾二脏以督脉为通道,实现阴升阳降,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在生理状态下,肾精化生为髓,源源不断地上充于脑,濡养脑神,而成脑神,主元神、主运动等作用;同时脑阳也不断通过督脉下降,补命火之源,以激发肾气,推动脏腑功能活动。 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脾肾的研究

11、表明,两脏皆与神经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肾是人体代谢调节的中心。一方面肾藏精充足与否影响着脑之功能,另一方面脑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脑是控制中心,特别是下丘脑,它是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的枢纽,又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的枢纽,机体对内环境的调节,除了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分泌激素来控制外,它所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还可直接作用于脑,然后通过脑再来调节各种适应行为。脑和内分泌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完整的调节系统,使机体调节内环境以适应外环境7,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长、壮、衰是由生命不同阶段中肾精,肾气的充盈亏损决定的,现代医学则认为这一过程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在神经内分泌免

12、疫网络中,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末稍的效应激素作用于免疫系统是这一调节网络的主要下行通道,而垂体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就是这一通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8。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可获知,在垂体水平,老龄肾虚大鼠单位视野中ACTH分泌细胞数量下降明显,且分泌细胞的着色变浅,说明分泌颗粒含量减少。以中医专为肾虚而设的补肾气,填肾精的治疗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老化有明显改善作用。补肾老龄大鼠单位视野中ACTH分泌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在肾上腺皮质水平,虽然补肾后老年人唾液皮质醇浓度及老年鼠肾上腺皮质细胞体外分泌皮质酮的能力无明显变化,但老年人对Cortrosyn的反应性有所提高,在刺激后60和120分钟其唾液皮质醇浓度较

13、基值浓度的增长倍数显著上升,与成年人已无明显差异;老龄补肾鼠皮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Cortrosyn后,其皮质酮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老龄对照组。补肾后老年肾上腺皮质储备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强机体对抗有害因子的侵袭能力和面对复杂的内外刺激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补肾后无论是老年人的周围血中还是老龄鼠脾脏的淋巴细胞的糖皮质激 素受体数量都有明显上升,这样就能有力地加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下行通道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整个网络的整合与协调910111213。近年来,国内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及技术对中医“脾”本质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医“脾”的功能不仅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功能、内分泌、免疫、血液

14、等系统的部分功能及能量、水液代谢有关系,而且与中枢及植物神经功能亦有密切的联系。植物神经对消化系统的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大脑皮质又影响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对79例溃疡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45例胃虚寒型患者中表现为型及阵发性型脑电波者有35例,占77.8,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过程较强,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副交感神经后纤维释放此递质作用于效应细胞发生副交感神经样效应14。危氏对93例不同证型患者测定乙酰胆碱含量,结果表明各型脾虚证含量最高,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乙酰胆碱释放后很快被胆碱酯酶水解而丧失功能,因此,胆碱脂酶的多少及活性的高低也可间接反映

15、副交感神经兴奋15。吴氏等观察脾阳虚患者真性胆碱酯酶含量也比正常人增高,可能是由于乙酰胆碱的增加而引起适应性升高。对脾虚患者做的冷压试验、卧立试验,立卧试验、多巴胺B羟化酶及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调查表明副交感神经偏亢占94.9-100。对胃肠运动及唾液分泌的观察也间接地说明脾虚患者副交感神经偏亢。对皮肤电位的测定表明脾虚证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上述结果均提示脾虚证有副交感神经偏亢,交感神经抑制的现象,导致这种改变的原因可能与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活动变化有关16。脾虚病人的大脑皮层呈广泛性功能减弱,因而导致以交感神经功能低下为主要标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病人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功能低下的临床症状。情

16、志的改变引起脾虚证,在古典医籍有论及,“思虑过度则伤脾”。长期过度的紧恐、激动等七情致病因子可通过人脑皮质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运动与分泌功能,也能导致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溃疡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病例。临床上也有可见由于情志改变导致突发性胃溃疡穿孔的报道。参考文献:1道藏.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一卷.九宫紫房三丹田诀,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132246唐容川 医经精义,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千倾堂书局石印本,上海书店,29,93,21.3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年第1版. 49.5 蔡陆仙,中国医药汇海,中国书店据1941年中华书局版,1985,87.7 李震.肾是代谢调节的中心,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15(4):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