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890844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读后感(汇编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701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我国四大名著中,我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今年寒假,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魏蜀吴三国为主干线,叙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100余年的风云变幻,兴衰起伏,云波诡谲的历史演义故事。三国中有很多聪明的人,如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读了他们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头脑比肌肉更有用,要做生活的智者!书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虽然他不像赵云一样能打,但是他的头脑在三国中肯定名列前茅,“草船借箭”中他观天象、懂地理、识人心,向曹军成功“借”

2、了10万支羽箭!“空城计”中他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自己则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令生性多疑的司马懿全军撤退。“七擒孟获”中他将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孟获真正服输,不再为敌。诸葛亮善用头脑的事例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用头脑,能用头脑解决的,千万不要用蛮力解决。头脑用了能很快的恢复,但伤筋动骨可要100天啊!记得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一起玩,不知怎么着门坏了,他被关在了房间中,很着急。我用力推门,门纹丝不动,用力踢门,但门却毫发无伤。当时大人都不在,我就慌了,使了全身的力气推拉顶拽,可就是打不开。后来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书中开门的

3、方法,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善用头脑,做生活的智者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游刃有余。三国演义读后感2(682字)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时期的罗贯中所著,是一本历史性综合小说,结合了真实的历史所著此书。在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为人们描绘一幅精彩动人的画面,我最喜欢的国家是蜀国正是凭借每一次胜仗才走向兴盛!吴国在江南一带一直称雄,然而吴国最不同于其他两国了,因为吴国的地形要素,迫使吴国以防守见长,但吴国水上的攻击力是最强的,因此它的船业也十分发达,魏国是由曹操统治的,魏国在三国时期一直是最厉害的,拥有百万大军,粮食万担,最后统一三国的也正是魏国。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大将赵云、典韦、关羽和军师诸葛亮

4、,遥想当年赵云紧靠一匹马,一把枪,一身盔甲这四样东西东西在长板坡勇闯八十万大军,在赵云眼中这八十万大军只是虚张声势,他视大军如草芥,勇猛杀敌,背着小主公阿斗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他在其他的战役当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赵云比吕布的战斗力少,但比吕布更有计划,爱护部下。我听别人说关羽最讲义气,但我认为典韦是最讲义气的,比关羽更能报答别人,我喜欢他的是他战死沙场的时候。那时曹操正在讨伐张绣。曹操在被张绣的军队围困之际,典韦本可以跳马,却又念他的义气,与曹操当年对他的恩情,他回来救曹操却不幸牺牲了,然而在他马上终结的那一刻他向主公曹操大吼了四个字“主公,快逃!”在典韦死的时候,他帮助了曹操,大败了袁绍,统

5、一了大部分北方。三国演义的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生动,不仅是我国历史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而且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3(605字)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灿烂的一页,每次读到这本书,我都会被书中的人物深深的吸引着,打动着,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期间发生的事情。书中刻画了将近200个人物,有生性多疑的曹操;有心胸狭窄、忌才好胜的周瑜;有求贤若渴的刘备;有忠心耿耿的赵子龙;还有武艺高强、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关羽,在这些人物当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关羽了,他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操、过

6、五关斩六将。虽然关羽是英雄,但是他太过于骄傲和大意,导致蜀国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借”回来的战略要地荆州九郡,拱手相让给了吴国。当年关羽驻守在荆州,孙权苦攻不下,整日发愁,他的谋士陆逊给他想了一个计策,就是假借归顺之名,向当时的荆州守将关羽送了许多美女和好酒,以达到麻痹关羽的目的,果不其然,因关羽的骄傲自大,蛮横无理,使得孙刘关系进一步恶化,最后由于志骄意满失了荆州,功亏一篑,致使他败走麦城丢了性命。由此我也想起了前段时间的段考,因为我的骄傲和大意,结果语文阅读分析题做漏做错,最后只得了个89分,失策失策!这正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我大意失分数!以史为例,以史为鉴,我明白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可

7、以骄傲自大,在任何事面前都不可以松懈,否则必然会败北。三国演义读后感4(741字)品历史演义,感三国风云读三国演义有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一部塑造了无数经典英雄的著作。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部章回小说,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三个“第一”,让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享有殊荣。可关于其作者罗贯中的介绍却十分少,只有明代贾仲明编著的录鬼簿续编中有提到,令人惋惜。话说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故事就从未中断过,男女老幼无不喜欢,流传极广。而三国的故事在今天也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塑造了无数成功的形象:“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贤相”诸葛亮;“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伯乐”刘备;“威猛刚毅,义薄云天”的“武圣”关羽。三国那个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武勇智术,瑰伟动人”的时代,令人神往。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草船借箭这一情节了。诸葛亮凭借超绝的计谋和神机妙算,从曹操那里“借”来了10万支箭,却不费一兵一卒。明明在旁人看来困难重重的问题,到了诸葛亮这儿却迎刃而解。看来,在学习中我也应该勤动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一来,难题也可能会轻而易举到被解决掉。看了这一情节,我仿佛明白了周瑜为何在后来感叹道:“既生瑜,何生亮!”真不愧

9、是“智绝”啊,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能不懂寂寞”听着林俊杰的曹操,我的思绪又飘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那个惊心动魄而又魅力四射的时代。三国演义读后感5(568字)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么多书中,让我情有独钟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这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风云,但全书不能当历史书来读,而是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此书中的人物性格极其丰富,如三绝之首的智绝诸葛亮,未出山已通晓天下大势,人称“

10、卧龙先生”,活时的东吴招亲,大唱空城计中,锦囊妙计都大有用处,死后甚至也有马岱杀魏延,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之事。曹操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不择手段,生性多疑,但他确实是一名成功人的政治家,可谓是“古往今来奸雄中的第一奇人”。此书中的很多情节也很生动,三英战吕布的精彩,赤壁之战的巧妙这一切都会让你爱上这本书,中间有一章写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后听到刘备在哪,立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中途过五关斩六将,危险重重,最后与张飞古城相遇,仅仅通过这个故事,就使人为关羽的忠诚和义气而感动。这本书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慢慢去挖掘,细细去品读,领略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三国演义读后感6(682字

1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的晋朝统一之间发生在魏、蜀、吴三国的一系列故事。其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如:谦虚谨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弘毅宽厚的刘备,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张飞,狡诈多疑、雄心壮志的曹操这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人物,他们之间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虽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角色关系复杂,但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会从中体验出无穷的乐趣,渐渐地你也就身临其境了。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也许你们都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贼,它不是一个好人。但我却认为:看清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来定夺这个人的好

12、坏。因为我始终觉得,曹操身上的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三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不是因为曹操阴险,而是因为他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的意见,尽管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是他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的意见,被曹操打败也是意料之事。还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记得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子,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操,他并没有害关羽,最后还放了他。他的诗歌里蕴藏着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得不令人佩服。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采风流的才子!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后我大开眼界,那里面的人物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们学习。三国

13、演义读后感7(691字)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关羽,曹操,诸葛亮,刘备,张飞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识人心,还会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对策。他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死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在三国中让我非常深刻的故事是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讲的是,公元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军。因魏军不善水战,

14、孙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装打黄盖,后者假装投降于魏;孙明推算出东风将来临。黄盖假带着数十条船向魏军投降,船里却装满柴草。快要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着风势向魏军烧去。因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一起,死伤无数,超出想像。还有就是刘备,他是非常重情义,也非常的顾大局的一个人,比如说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刘备为了统一天下,三次才请来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敬佩。但是刘备也有缺点,受了打击就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关羽、张飞被杀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他听从诸葛亮的话,不攻打吴国,就不会导致失去一名战将。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觉得诸葛亮非常

15、聪明,刘备重情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虽然我们比不上他们,但是只要努力也是能行的。三国演义读后感8(640字)暑假里,我把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至今,故事里的那些情节还在我脑海里回荡。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里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欢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空城计等等这几个故事。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厉害人物,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东吴的主公孙权,还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刘备,也有小气妒忌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事迹,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