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71934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摘 要:易地搬迁是国家针对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进行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措施,主要针对地震活跃带、深山、荒漠化或者地方病多发等地区的易地搬迁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上的搬迁,更多的是民生、文化、经济方面的迁移问题,尤其是搬迁后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也是当下及以后地方教育机构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易地搬迁;流动儿童;小学学校适应性 易地搬迁是从2001年开始的民生工程,截至2020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

2、完成,但随之而来的易地搬迁后续适应性问题开始出现。对于易地搬迁的小学生而言,新的环境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新的学习内容需要学习,一大堆需要适应的问题接踵而来,同时由于家庭同样需要面临适应问题,对于子女缺乏必要的关怀和照顾,这种适应变成一个亟须改变的困境1。 一、易地搬迁对学生产生的适应性问题 (一)人际关系变化带来的不适应问题 小学生在学校内面临的人际关系无外乎教师和学生两种,在告别熟悉的环境、进入到陌生环境之后,小学生本能地产生自我保护的机制,特别是进入一个比之前环境优越得多的环境之中,面对教师和同学,难免会产生一些自卑、自闭等自我保护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和校正,将会导

3、致其在学校环境的不合群,甚至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耽误正常的学习生活2。 (二)学业压力带来的不适应问题 进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般都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和学习难度大不断加大,都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中途转学过来的学生而言,跟上学习进度本身就有较高的难度;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无论从难度和深度上,都比较依赖以往的学习体系,如果之前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就很难顺利完成当下的学习任务,这也导致了易地搬迁子女学习压力的增大。 (三)情绪表现上的不适应问题 离开了之前熟悉的家乡、环境,进入到陌生环境之后,面对陌生的人和事,小学生难

4、免会产生孤独感和焦慮感,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四)行为表现上的不适应问题 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沉默寡言的学生,可能本身是一个乐观活泼的孩子,行为多动、多破坏性的学生,可能是一个非常聪明、开朗活泼的孩子,这些适应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异常现象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二、易地搬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问题对策研究 (一)加强校园文化和制度方面的支持力度 建立专门的移民子女管理机构,针对移民子女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和规定,例如,在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群体关怀等人文校园关怀方面制定具体的制度;同时,针对移民子女中的留守儿童

5、问题引起特别的重视,这一部分群体由于更加缺乏家庭的关怀和照顾,心理问题更为突出,需要教师加以额外的帮助和心理干预,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辅导,帮助教师理清移民子女心理干预工作的思路。 再者,在学校不同年级建立移民子女成长档案,将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之前所在学校的情况整理入档,方便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能够加深对其的了解,更加有头绪地进行心理干预3。 (二)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 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合当地实际,为移民家庭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比如,相对于政策和理论上的规定,具体到社区、学校、家庭、子女教育等实际领域的措施则会更得民心。针对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在安排子

6、女入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前的成长环境,为其安排较为相近的语言环境,或者相对集中的受教育环境,给予学生缓和和适应的空间。 (三)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庭的关怀和理解是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在易地搬迁期间的心理安抚一定要跟上,不可忽略了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要积极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困惑,同时也要细心观察,对于孩子不善于倾吐的问题也要有所察觉并加以指正和解决,防止问题挤压而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后续困难。 这就需要家长群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辅导能力,在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子女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以往的“放养”所能解决的问题,当下的学生要成长为未来社会上的有用之

7、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而移民家庭的父母则更应在与子女的沟通、课业辅导和心理安抚工作上下功夫,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四)社区服务措施的配套完善 针对易地搬迁学生群体的安置和安抚问题,社区要定期组织移民家庭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亲子活动等,既帮助其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收获快乐和成长,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现实、努力调整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易地搬迁是国家的发展大计,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仅要完善,更要贴合移民群体的切实需要,针对移民子女的适应性问题,相关地方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教育是发展之本,一个地方的注入人口同样要注重素质的培养,相信伴随着移民人口的不断适应和发展,必将给地方带来更多的发展活力和机遇,在努力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为新的“家乡”缔造更多财富和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