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697274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理科)考试说明: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在草稿纸和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和刮纸刀等用具。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复数,若为纯虚数,则实数A B C D 2. 设都是非零向量,若函数(R)

2、是偶函数,则必有ABabC D3. 是直线和直线平行的B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 设函数,集合,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B C D5. 把函数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将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那么所得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 A B C D6. 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若,则 B若,则C若相交,则相交 D若相交,则相交7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想一个数字,记为,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其中,若,就称甲乙“心有灵犀”. 现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

3、则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 A B C D8已知函数,且,则A0 B C100 D10200 第卷 非选择题 (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2题)开始T=1, n =1T=Tnna? 9 ?100 ?输出Tn=n+1结束是否9某校有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104人,其他教师若干人为了了解该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情况,若按分层抽样从该校的所有教师中抽取56人进行调查,已知从其他教师中共抽取了16人,则该校共有教师 人10圆柱形容器的内壁底半径是cm,有一个实心铁球浸没于容器的水中,若取出这个铁球,测得容器的水面下降了cm,则这

4、个铁球的表面积为 .11右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若,则输出的值为 ;若输出的,则的值为 .12已知是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都有成立,则 ; .(二)选做题(13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若直线与曲线 (为参数)没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14(不等式选讲选做题)设关于的不等式(R). 若,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EF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圆与圆交于两点,以为切点作两圆的切线分别交圆和圆于两点,延长交圆于点,延长交圆于点,已知,则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解答

5、应写出详细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2分)设向量,函数.(1) 求函数的最大值与单调递增区间;(2) 求使不等式成立的的取值集合.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研究机构准备举行一次数学新课程研讨会,共邀请50名一线教师参加,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师人数如下表所示:版本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人数2015510 (1) 从这50名教师中随机选出2名,求2人所使用版本相同的概率; (2) 若随机选出2名使用人教版的教师发言,设使用人教A版的教师人数为,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8(本小题满分14分)四棱锥中,底面,且,.(1) 在侧棱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6、;(2) 求证:平面平面; AP B CDQ(3) 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为常数,且),且数列是首项为4,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1)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 若,当时,求数列的前项和;(3) 若,问是否存在实数,使得中的每一项恒小于它后面的项?若存在,求出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设是椭圆的左焦点,直线为对应的准线,直线与轴交于点,为椭圆的长轴,已知,且(1)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 求证:对于任意的割线,恒有;(3) 求三角形ABF面积的最大值21(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函数.(1) 求函数的最小值;

7、(2) 设,讨论函数的单调性;(3) 斜率为的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求证:.【答案及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理科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A.【解析】为纯虚数,得,即. 【链接高考】本小题考查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基本运算,难度不大,属于送分题.2. C.【解析】为偶函数,得恒成立,故,即,故.【链接高考】本小题考查偶函数的定义和向量的基本运算,体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的指导思想,属于小综合的基础题.3C.【解析】当时,直线和直线平行;反之,若两直线平行,则它们的斜率相等,得,解得:或. 但检验知,当时,直线和直线重合. 故是

8、这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链接高考】本小题考查解析几何中两直线平行关系的判定和充要条件的概念,考生容易错选A,忽略了斜率相等时两直线除平行以外还可能重合,这提醒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考虑要细致,要注意检验! 4D.【解析】由即,得,故. 由,得. 从而,.阴影部分表示由在内且不在内的元素构成的集合,故答案选D.【链接高考】本小题考查集合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知识,并通过韦恩图“隐性”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等基本运算,题目设置巧妙,令人耳目一新. 审题时,要注意集合和是不同的,分别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5A.【解析】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再将图象向右平移个

9、单位,得函数,是其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链接高考】本小题综合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和性质. 图象变换是考生很容易搞错的问题,值得重视. 一般地,的图象有无数条对称轴,它在这些对称轴上一定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6D.【解析】若相交,则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故D为假命题.【链接高考】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解题时要灵活运用立体几何中各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借助空间想象寻找反例,判断命题的真假,这种类型的问题在高考选择题中非常普遍. 选项A、B易证是真命题,选项C可用反证法证之.7D.【解析】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共有中猜字结果,其中满足的有如下情形: 若,则; 若,则;

10、 若,则; 若,则; 若,则; 若,则,总共16种,故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链接高考】本小题是古典概型问题,属于高考新增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分类,得到他们“心有灵犀”的各种情形.8B.【解析】,由,得.【链接高考】本小题是一道分段数列的求和问题,综合三角知识,主要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2题)9. 52.【解析】设该校其他教师有人,则,故全校教师共有人.【链接高考】统计是高考的新增内容,要求不高,但概念要清晰.10. .【解析】设实心铁球的半径为,则,得,故这个铁球的表面积为.【链接高考】本

11、小题是立体几何的应用题,涉及圆柱的体积和球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考查考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 ;.【解析】若,则输出的,若输出的,则,故的值为6 .【链接高考】算法和程序框图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在近两年的广东高考都考查到了,这启示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12. ;.【解析】 在中,令,得,即,又是上的奇函数,故,故,知是周期为6的周期函数,从而.【链接高考】本题是一道抽象函数问题,题目的设计“小而巧”,解题的关键是巧妙的赋值,利用其奇偶性得到函数的周期性,再利用周期性求函数值.“赋值法”是解决抽象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二)选做题(13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13. 或.【解析】曲

12、线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令,得或.【链接高考】本小题主要考查圆的参数方程、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有关知识,以及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14. ;.【解析】时,不等式化为或或,解得或或,即,故不等式的解集为;因为,所以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链接高考】本小题主要考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性质. 这类问题是高考选做题中的常规题,解题方法要熟练掌握.15. ;.【解析】根据弦切角定理,知,故,则,故.根据切割线定理,知,两式相除,得(*).由,得,又,由(*)得.【链接高考】 本小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及有关知识,如弦切角定理和切割线定理,以及分析问题与

13、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 解:(1) 2分 4分 . 5分当时,取得最大值. 6分由,得,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8分(2) 由,得. 9分由,得,则, 11分即. 使不等式成立的的取值集合为. 12分【链接高考】向量、导数都是数学解题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是新旧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交汇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来处理,其中三角降幂公式和合一变换公式是三角变换中最常用的公式,一定要熟练记忆. 另外对求导要注意是复合函数求导.17. 解:(1)从50名教师随机选出2名的方法数为,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