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偏汤在头痛中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69205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偏汤在头痛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偏汤在头痛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偏汤在头痛中的临床应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散偏汤原为气郁于内,又外感风邪入侵少阳致半边头痛而设,在临床应用中,辨 病同时结合辨证论治,对于各种证型的头痛均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 散偏汤;头痛;辨证论治散偏汤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1,药物组成:川芎、白芷、柴胡、香附、郁李仁、 白芥子、白芍、甘草。本方原为气郁于内,又外感风邪入侵少阳致半边头痛而设。但综观此 方可知,头痛的病机不论风、寒、虚、瘀、郁、痰等用之,只要化裁得法均能得到好的疗效。 现将粗浅的体会介绍如下。1概述方中川芎为君药,为太阳、少阳二经的引经药,性味辛温,辛香行散,能上行血海,为血中 之气药、头痛之要药,既能活血行气、祛瘀生新,又能秉其升散之性,上行头目达

2、到祛风止 痛之效;白芷祛风散寒,助川芎以辛散,增强止痛之效,为阳明经的引经药;香附理气解郁 止痛,亦为血中之气药,与川芎共奏调理气血、疏达郁滞之功,共为臣药;柴胡其性轻扬, 可载药上行,直达头面,为少阳经的引经药;白芥子有温阳豁痰、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能引药深入,直达病所;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效;郁李 仁有柔润之性,入阳明经,既可防风邪入里化热,又可与白芍共制川芎、白芷之燥,共为佐 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上药共用具有行气解郁、活血补血、豁痰散结、和血止 痛的功效。常加全蝎以加强通络止痛,久痛顽痛更是必不可少,乃遵循了“初痛在经,久痛 入络”之旨。其

3、中川芎为主药,用量宜大,为该方之关键,可用至30 g。近年来,在临床中 遇到现代医学的特发性头痛发作期多以方加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尚属满意。因头 痛病因复杂,故必以四诊合参,审证求因,拟方变通,方能起到桴鼓相应的疗效。2辨证论治症见头痛初起、时轻时重、时作时止,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外感风寒入侵脑户者,以原方用 之,一般广2剂即可见效。若太阳穴有热感、遇热加重、遇凉减轻、或午后加重、甚者痛连 面齿、舌质红、脉浮数,证属风热或兼肝经风火上攻,去白芥子,加连翘、菊花、桑叶、黄 苓、夏枯草,头痛重者再加防风水煎服。症见头痛,脑力活动后加重,记忆力差,遇劳加重者多属血虚,加四物汤、鸡血藤、丹参、 桔

4、梗、升麻,水煎服,初得者服之效尤显。症见头痛隐隐,神倦乏力,动辄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无力,多为气虚,加黄芪、党 参、升麻、茯苓、白术、炙甘草,水煎服。症见头晕胀痛,心烦易怒,口苦目涩,小便黄,情志不顺后加重,舌红,脉弦滑者为肝阳上 冲,加生地、刺蒺藜、牡蛎、龟板、天麻、蜈蚣,水煎服。症见头痛而眩,伴不寐多梦,思虑过多者多为肝郁头痛,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夜交藤、 白僵蚕、远志,水煎服。症见头痛昏重,胸闷,乏力,纳呆,舌胖大,苔白腻,脉缓滑,多为痰浊上逆,加半夏、茯 苓、枳实,有热象者加胆星、黄苓、青黛,水煎服。症见后头痛,项部不舒,于伏案后加重者,多为血滞脉络,加葛根、补骨脂、姜黄、当归、 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水煎服。症见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阴天加重,由外伤引起者,为血瘀头痛,加穿山甲、天花粉、当 归、桃仁、红花、大黄,水煎服。症见面部突发突止的短暂性暴痛,痛止如常人,常伴同侧面肌抽搐,多为肝阳偏亢,化风上 扰所致,加牡蛎、石决明、枸杞子、僵蚕、蜈蚣,水煎服。以上各类头痛方药,在头痛发作期应用,特别是久痛顽痛者痛止后仍需辨证论治,调理阴阳 气血以治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