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8671312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随堂检测)(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稀硝酸 B稀盐酸C硝酸铜 D氢氧化钠【解析】铝条钝化时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Al2O3,该物质为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所以钝化的铝条能和稀硝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硝酸铜反应,正确答案为C。【答案】C2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2 molL1H2SO4溶液B18 molL1H2SO4溶液C6 molL1KOH溶液 D3 molL1

2、HNO3溶液【解析】镁铝合金在HNO3溶液中反应不生成H2,排除D;与浓H2SO4反应也不生成H2,排除B;Mg、Al均可与稀H2SO4反应,只有Al能与KOH溶液反应,因此放出H2最多的是A。【答案】A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加热:NHOH=NH3H2OB过量的CO2通入NaAl(OH)4溶液中:CO2Al(OH)4=Al(OH)3HCOC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4OH=2Al(OH)4H2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答案】B4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30 g,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得到22.

3、4 L氢气(标况下),下列各组金属不能构成上述条件混合物的是()AAl和Cu BZn和AgCMg和Fe DAl和Zn【答案】B5向100 mL 0.25 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H)4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A3.45 g B2.3 gC1.15 g D0.575 g【解析】n(Na)n(NaCl)nNaAl(OH)4n(Cl)n(Al3)0.1 mol。【答案】B6某溶液中有NH、Mg2、Fe2和Al3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NH和Fe2 BAl

4、3和NHCAl3和Fe2 DMg2和Al3【解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微热,再加入过量盐酸,发生下列反应:NHOHNH3H2O(使NH大量减少);Mg22OH=Mg(OH)2,Mg(OH)22H=Mg22H2O(Mg2不变);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33H=Fe33H2O(使Fe2变为Fe3而大量减少);Al34OH=Al(OH)4,Al(OH)44H=Al34H2O(Al3不变)。【答案】A7下列各组溶液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多选)()AKOH和Al2(SO4)3 B稀盐酸和Na2CO

5、3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解析】A、B选项中两种试剂添加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可以用此来鉴别两溶液;而C、D选项中两种试剂无论加入的顺序如何不同,现象是一样的,故不借助其他试剂是无法鉴别的。【答案】AB8等体积的AlCl3和NaOH两种溶液混合后,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AlCl3和NaOH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13231427A BC D【解析】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可以是Al3或Al(OH)4。故当溶液中Al3与Al(OH)3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n(Al3)n(OH)23;当溶液中Al(OH)4与Al(OH

6、)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n(Al3)n(OH)27。【答案】C9(2010年德州质检)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元素可能为AlB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反应和互为可逆反应D反应和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解析】中学阶段符合的单质有Cl2等卤素单质、硫单质及铝单质;若A为Cl2等卤素单质或S时,也符合,若A为Al时不符合,故A为非金属单质中的Cl2等卤素单质或硫;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不互为可逆反应。【答案】D二、非选择题10(2009年福建高考)从铝土矿(主要成分

7、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_。(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的离子方程式为_。(3)验证滤液B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填试剂名称)。(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5)已知298 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_。【解析】本题考查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1)与HCl反应生成Al3,应为铝土矿中A

8、l2O3。(2)SiO2可以溶于NaOH中生成Na2SiO3。(3)检验Fe3的特征反应很多,如与KSCN显血红色,与苯酚显紫色,与OH显红褐色沉淀等。(4)生成E、K时,CO2均是过量的,故应生成NaHCO3。(5)Kspc(Mg2)c2(OH),c(Mg2)5.61012/(0.1)25.61010 mol/L。【答案】(1)Al2O36H=2Al33H2O(2)SiO22OH=SiOH2O(3)硫氰化钾(或硫氰酸、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4)NaHCO3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5)5.61010 mol/L11某同学到实验室中做铝热反应的实验,但是他有些问题还不清楚原因,请你帮他解决这

9、些问题:(1)铝热剂是指_。(2)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_。(3)氯酸钾在铝热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答案】(1)铝与一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2)在铝热剂表面铺上氯酸钾固体;将镁条插入混合物中央,点燃(3)KClO3利用Mg燃烧产生的热量而分解产生的O2又促进镁条燃烧,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促使铝热反应发生12某无色透明的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时,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Mg2、Cu2、Ba2、H、Ag、SO、SO、HCO、OH、NO在溶液中存在的两种情况,分析后填写下表:肯定存在可能存在肯定不存在(1)(2)【答案】(1)肯定存在:H、SO,可能存在:Mg2,肯定不存在:Cu2、Ba2、Ag、SO、

10、HCO、OH、NO(2)肯定存在:OH、Ba2,可能存在:NO,肯定不存在:Mg2、Cu2、H、Ag、SO、SO、HCO13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A、B、C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有下图所示的转换关系,已知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电解质。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B_,乙_,丁_。(2)组成单质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丙的电子式是_。(3)写出下列变化的方程式: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乙与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单质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应为H2;单质A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H2,AB甲,甲亦能与NaOH溶液反应,容易考虑A为Al

11、或Si,B为O2,则甲为Al2O3或SiO2,由于甲是电解质,故甲不能为SiO2,则A为Al,甲为Al2O3,乙为NaAl(OH)4,丁为Al(OH)3。【答案】(1)A.AlBO2乙NaAl(OH)4丁Al(OH)3(2)第3周期A族 (3)2Al2NaOH6H2O=2NaAl(OH)43H2Al(OH)4CO2=Al(OH)3HCO14金属镁和铝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对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展开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用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不能燃烧,铝箔卷缩悬垂却不脱落

12、。将已“卷缩”的铝箔冷却后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写出“卷缩”铝箔冷却后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2)常温下,在经过砂纸打磨的铝片中取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相同体积)中,发现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你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假设_;假设_。.请设计实验对以上的假设进行验证:_;_。【答案】(1)Al2O32OH3H2O=2Al(OH)42Al2OH6H2O=2Al(OH)43H2(2).2Al6H=2Al33H2.假设:Cl对铝和酸的反应有促进作用假设:SO对铝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