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66484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方案甘肃四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治理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天水上尚宅小区(一期)二标段(3#、4#、A2综合、A5、A6楼及地下车库)工程。2.建设地点:建设场地位于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公园北面、颖川河西路西面。3.工程简介3#住宅楼,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桩筏联合基础。地下2层:(包括1层为设备夹层),-2层车库,-1层为设备夹层;地上1层架空,2层及以上均为住宅。车库底标高-6.25m(1078m),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1084.250m; 4#住宅楼,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1层:-1层为非机动车库;地上2层为商业,以上各层均为住宅。非机动车库底标高-4.5m(1079.95m)

2、,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1084.450m;A2综合楼,包括A2主楼和A2商场,均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中A2主楼地下一层为车库、14层为商业用房,以上均为酒店客房。 A5商业为地上2层,均为商业用途,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柱下桩基础。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1084.45m; A6为配套幼儿园,地上三层,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桩筏联合基础。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1083.50m; 地下车库车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桩筏联合基础。-1层为车库底标高-4.5m(1077.7m),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1082.20m。 4.建设单位:甘肃建总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3、 设计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甘肃建设监理公司第三项目部 施工单位: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基础形式为桩筏联合基础,桩采用内夯沉管灌注桩,地库筏板300厚与8#、9#、15#、16#楼800mm厚筏板相连。混凝土灌注桩桩长约13M,直径为450mm,共计1274根。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筏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剪力墙、柱C35,梁板为C30.构造柱为C25,抗渗要求:人防顶板、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S6,筏板、消防水池、地下室外墙剪力墙、桩、承台抗渗等级S8。二、编制依据1、天水上尚宅一期II标段3#、4#A2综合及地下车库施工图。2、国家、行

4、业、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4、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气象、拟建现场实际情况。5、根据甘肃省及天水市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治理措施有关文件和规定。6、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三、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治理措施1回填土质量问题1.1. 现象(1)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地面散水、室外台阶空鼓、开裂甚至塌陷破坏;(2)室外检查井、管沟湿陷下沉。1.2 原因分析(1)回填土料粒径过大且含有杂质;未分层摊铺或分层厚度过大;没有达到最佳含水率。(2)夯实机械选择不当。1.3 治理措施(1)回填土料不得含有草皮、垃圾、有机杂质及粒径大于50mm大块块料,

5、回填前应过筛;(2)回填时我项目部按照设计及验收规范进行分层夯实,分层摊铺厚度为200250mm;(3)摊铺之前,我项目部试验员对回填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达到最佳含水率后我项目部方可夯实;在含水率较低情况下,我项目部根据气候条件预先均匀洒水湿闷原土后再进行施工;(4)我项目部回填采用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遍数不少于3遍,夯填方式: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交叉进行;(5)每层密实度由试验员现场环刀取样,通过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我项目部再进行上层摊铺;(6)室外检查井、地沟、直埋管道沟槽回填时,我项目部会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控制回填土夯实的宽度与深度,以保证夯填土层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7)施工时

6、,对散水和室外构筑物下部回填位置,凡易受雨水和外来水浸泡的,我项目部惠通过设计增加地下防水设防;(8)室外检查井、地沟、直埋管道沟槽回填时,我项目部会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控制回填土夯实的宽度与深度,以保证夯填土层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 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2.1 设计图纸中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核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未明确2.1.1 现象施工图纸中往往只分别给出了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而梁板核心区混凝土采用何种强度等级不详。2.1.2 原因分析(1)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对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往往为了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有目的地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

7、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但却忽视了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过大的规定;(2)设计图纸中往往只分别给出了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而梁柱板核心区混凝土究竟采用何种强度等级没有加以明确。2.1.3 防治措施(1)设计中,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大于5Mpa。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做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2)梁柱核心区混凝土采用何种强度等级,施工图纸中应予以说明。2.2 施工单位对核心区混凝土施工未区别对待2.2.1 现象施工单位往往将核心区混凝土与整个梁板水平构件一次浇筑完成。2.2.2 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缺乏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识别的技术

8、能力,往往将核心区等同于水平构件来考虑;(2)施工单位嫌麻烦,怕影响工期,怕增加施工成本,不愿采取分步浇筑技术措施;(3)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方法不统一,缺少有效的技术依据。2.2.3 防治措施(1)我项目部根据单位工程水平构件、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设计情况,采取提高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使之与竖向构件相同、先浇筑核心区混凝土后浇筑周围水平构件混凝土的方式加以解决,并会以图纸会审、技术变更等形式履行文字手续;(2)现浇框架结构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相连接时,两种混凝土的接缝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梁板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构件一段距离。详见图1;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梁柱施工接

9、缝 图1注:柱的砼强度等级高于梁的砼强度等级(3)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分先后施工时,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孔径55mm的固定筛网,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二者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避免出现施工缝;(4)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同时浇筑时,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且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3 抗震构造质量问题3.1 构造柱、混凝土现浇带设置数量不够3.1.1 现象图纸未明确构造柱、混凝土现浇带位置,施工时未按规范、图集规定设置。3.1.2 原因分析(1)设计人员只在设计总说明里注明参照施工的设计规范或图集名称,并未明确具

10、体设置位置。(2)施工人员对设计规范不熟,在具体施工时对构造柱或混凝土现浇带设置不够,导致不能对砌体形成可靠的拉结。3.1.3 预防措施(1)设计中应明确:墙长大于5m,按间隔不大于3m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m,在墙体半高或门洞上皮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带。并明确构造柱、混凝土现浇带截面尺寸、配筋、混凝土等级。(2)我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学习了设计规范,对构造要求了然于心,并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3.2 构造柱施工质量缺陷3.2.1 现象(1)先浇筑构造柱,后砌墙;(2)构造柱两侧砌体马牙槎留置不规范;(3)墙拉筋锚入构造柱长度不够;(4)构造柱钢筋预埋不符合要求;钢筋移

11、位,未按1:6进行纠正;(5)构造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3.2.2 原因分析(1)对构造柱约束砌体变形、抗震作用认识不到位;(2)瓦工技术不熟练,马牙槎留置不规范;(3)施工人员疏忽,在绑扎梁钢筋时,未预埋构造柱钢筋;(4)构造柱钢筋无定位措施,振捣混凝土时造成钢筋歪斜;(5)构造柱模板支设不合理,拉结筋锚入构造柱时没有按靠边且弯钩向下的原则放置,导致混凝土振捣困难。3.2.3 预防措施(1)我项目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让操作人员明白构造柱与梁共同作用可对砌体变形起约束作用,同时自身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这一重要抗震措施的建议。(2)浇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时不浇筑构造柱,也不在砌砖墙之前浇筑,而

12、是在砌体完成之后浇筑。(3)砌马牙槎时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大断面。每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每个马牙槎退进大于60,马牙槎突出部分砌体切成45度角,以利于混凝土振捣。(4)浇筑框架(剪力墙)混凝土前,在构造柱位置的框架梁底面预埋下层的 4 根构造柱插筋,同时在同一位置的梁顶面,预留出4 根与梁筋绑扎固定的本层构造柱插筋,并控制截面尺寸满足要求。(5)墙体拉结筋可穿过构造柱,也可锚入构造柱,锚入长度大于Lae,墙体拉结筋靠墙体边缘,锚入端弯钩朝下,以利于混凝土振捣。(6)构造柱钢筋绑扎前先弹线、剔除浮浆、清理污筋、按1:6纠偏。绑扎搭接长度为35d,绑扎接头区段内箍筋间距小于

13、200。(7)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柱顶混凝土采用灌浆法,高度超过梁底,模板支设喇叭口,待混凝土一定强度后凿去多余部分。3.3 填充墙墙体拉结筋质量缺陷3.3.1 现象(1)墙体拉结筋采用化学植筋法施工,存在定位不准、孔深不足、钻孔不清、锚固胶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检验数量不足以及检测结果不合格等现象;(2)墙体拉结筋未按砌体模数预埋,弯折压入砌体;(3)墙体拉结筋漏放、放置数量不够、端头无180度弯钩等。3.3.1 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图省事,采用化学植筋法。但植筋分包单位往往偷工减料,植筋质量远远无法满足规范要求。(2)操作工人责任心不强,拉结筋、预埋件安放时未认真定位或固定不牢,拉结筋少放

14、或漏放。3.3.2 预防措施(1)墙体拉结筋采用预留拉结筋法。(2)砌筑时在皮数杆上画出拉结筋位置,用于定位。(3)(4)我项目部会严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填充墙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设2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为全长贯通。4混凝土结构裂缝质量问题4.1 塑性收缩裂缝4.1.1 现象塑性收缩裂缝简称塑性裂缝,它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多出现在新浇筑的基础、墙、梁、板暴露于空气中的外表面或上表面,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

15、h左右)出现。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 cm30cm,宽1 mm5mm。4.1.2 原因分析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砂、石料含泥量过大,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3)混凝土流动度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的倾向,也是导致这种裂缝出现的因素。4.1.3 预防措施(1)要求商砼站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选择的砂、石料是级配良好且洁净的材料,减小空隙率和砂率。. (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同时,浇筑过程中要振捣密实,加强抹面,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曝晒。(4)在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