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8637265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殷都区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南开开学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毛家峪是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 来到这里,迎接你的是葱绿的绵亘山峰、粗犷的乡野民居、悦耳的潺潺泉水;环绕你的是清新的空气,缥渺的山水,累累的硕果。尽管是秋天,但绿水和青草依然崭露着它们的风彩;澄澈的溪水 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深邃幽静的山谷远处偶尔传来的山鸟的啁啾,给大山带来生机活力。闲瑕时来毛家峪小住,可读云,可饮泉,可听籁,令人耳根 、神轻气爽、 , 静下心好好品味“ , 野人居处决尘嚣”的山野情趣。(

2、1) 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绵亘(gn) 品味 世外桃源B . 粗犷(kung) 缥渺 山清水秀C . 尽管(jn) 风彩 硕果累累(li)D . 啁啾 (ji) 闲瑕 神轻气爽(2) 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映照 清净 见而忘俗 云里寒溪竹里桥B . 映照 清静 脱胎忘俗 柳烟横飞满城絮C . 映衬 清静 见而忘俗 柳烟横飞满城絮D . 映衬 清净 脱胎忘俗 云里寒溪竹里桥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17分)2. (6分) (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

3、纲常”。但“常”与“纲”却有不同。“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性质大不一样。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班固白虎通德论对“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

4、,“义”是“羞耻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可以看出,“五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其他四常无须举例。以此而言,这确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古人以“礼乐”治国,他们认为“三纲”和“五常”都是“礼”的一部分。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白虎通德论提出的“三纲六纪”等都属于“礼”。朱熹论语集注中认为“三纲五常”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是不会变的,所变的

5、只是制度和形式。“三纲”属于伦理制度,是可变的;而“五常”属于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将“礼”的总原则和“礼”的具体形式混到一起。后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加区分地批判“三纲五常”,五四时期的很多思想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是不利于清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道德范畴非常广泛,远非“三纲五常”所能涵盖。像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就不在“三纲五常”的范围。儒家的伦理规范有很多出自“五常”的系统或与之相关,如仁可对应诚、恕、慈、宽;义可对应公、志、勇、刚;礼可对应让、恭、孝、俭、惠;智可对应和、敏;信可对应忠、毅,等等。但还有很多规范在这个

6、系统以外,像乐、忧、贞、温、直、中、廉、节、健、合、良知、正心,等等,还可以找出很多,用现代的伦理学分类,这些道德规范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很多范畴都是中性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现代道德文明的重要资源。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缺失就在于维护等级和特权,践踏人的个性和尊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深刻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反思传统,看到传统的不足,甚至不惜用全盘否定的方式来激发国民的觉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今天的中国,正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

7、承,但不能只破不立,不能只见糟粕,不见精华。(摘编自刘立夫、李玲“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三纲五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三纲五常”简称为“纲常”,而实际上“纲”与“常”的性质却大不一样,“纲”属于伦理制度,而“常”则是道德原则。B . “三纲”是从政治、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规定君臣、父子、父亲的关系,“五常”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道德原则上进行普遍性要求。C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了“三纲”和“五常”,班固则对“五常”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了。D . 在对“五常”的解释中,孟子与班固不同

8、,他的解释立足于“四端说”,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他认为人具备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班固提出的“三纲六纪”都属于“礼乐”治国中的“礼”的范畴,这个“礼”不同于“五常”中的“礼”。B . 认为“三纲五常”改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不变的是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这是错误地将“礼”的具体形式和“礼”的总原则混到一起。C . 虽然“五常”系统派生出儒家伦理规范,但还是很多儒家伦理规范在“五常”之外,它们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D . 中国传统道德范畴很广,“三纲五常”无法涵盖,墨家的“兼

9、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等虽不属于它,却又都属于中国传统道德。(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较为详细的解释阐述,“五常”便成为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它也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到今天仍然还没有过时。B . “三纲五常”是在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自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曾维护封建专制社会的等级和特权而遭到批判。C . 在特定历史时期,出于唤醒国民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但在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今天,我们对它既要批判,更要继承。D . 本文从“纲”“常”说起,谈到古人的相关解释,指出人们错误地批判“三

10、纲五常”的原因,明确中国传统道德的范畴及我们对其应持的态度。3. (9分) (2019高二下连云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自省精神,反击网络霸凌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沟通,让表达和动员变得更为高效,却可能将人性中的阴暗和暴戾无限放大,对现实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南京江宁一男子因为自己两岁的孩子被泰迪犬咬伤,一气之下将狗摔死,没想到爱狗人士对他的全家进行疯狂的“人肉搜索”、骚扰、短信威胁咒骂。他的妻子无法忍受,选择割腕“为狗偿命”。甘肃庆阳一名年轻女子企图跳楼自杀,在生命挣扎的最后4个小时里,楼下围观者不断怂恿女孩自杀,有的大喊“怎么还不跳”“把驴都熊栽倒了”。一些人还录制了小视频在网

11、上传播,有的索性开启直播最终女孩跳楼轻生,留下的是消防队员救人未成的悲愤,以及朋友圈里那些死亡视频下面的廉价点赞。两个极端事件,显示了互联网时代的暴戾指标爆表。作为社会底线的尊重生命、扶助弱势,却变得异常模糊。“狗权不能大于人权”的基本共识,被互联网“信息茧房”里的网民直接无视,他们将冲天的怒火指向一个孩子被狗伤害的家庭。“娱乐至死”的精神,让一个少女的生命转化成了朋友圈里的点赞和短视频直播中的粉丝飙升。网络不能够成为人性的阴沟,任那里充满着怨毒、嫉妒、无耻、冷漠和凶残,将他人的生命和人格尊严贬损为增加粉丝、刷出流量的道具。网络社交形成的快速动员能力,打造的便捷情绪宣泄窗口,很容易使人性挣脱文

12、明的束缚,直接返祖到“人与人之间是狼与狼关系”的蛮荒时代。其实,两起极端事件并不偶然,之前女大学生脚踹所谓“熊孩子”,赢得了一片掌声;小护士妥菲菲自杀被救,换来的是网友们铺天盖地“你怎么还不死”的咒骂和骚扰,导致这个女孩二次自杀;在王凤雅事件中,只需要把故事编派入“重男轻女”的叙事套路,就能换来无数人对这个农村贫穷家庭的全方面攻击网络霸凌的幽灵正在悄然伤害着社会,绑架沉默的大多数。让人欣慰的是,目前这两起极端事件,得到了警方的高度重视。甘肃庆阳警方表示,在少女跳楼事件中,一些起哄者及发布视频者已被拘留,警方目前还在继续摸排;南京警方也介入了“为狗偿命”事件。这是通过法律手段来挽回人性。网络时代

13、,不能成为人性的至暗时刻。否则,互联网的大洪水就会吞没整个世界。从目前频发的网络极端霸凌事件来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需要每一个人具有反省精神、自律的决心,遵守法律,敬畏生命,严守道德,保持宽容。(选自澎湃新闻社论,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互联网方便了沟通,高效了表达和动员,却将人性中的阴暗和暴戾无限放大,对现实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B . 网友们的咒骂和骚扰,不仅严重侵害了受害个体,对社会的价值观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C . 快速动员能力,使得情绪宣泄更加便捷,很容易使人性挣脱文明的束缚,从而破坏现代文明,使社会经济倒退发展。D . 文中的两起极

14、端事件,得到了警方的高度重视。通过法律手段来挽回人性,是互联网时代挽救人性的唯一手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江宁、庆阳等网络霸凌的事件,论证了互联网时代的暴戾指标爆表这一观点。B . 文章结尾将互联网比作大洪水,突出其危害,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C . 文章通过江宁和庆阳两起事件的对比论证,证明网络能够成为人性的阴沟。D .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论述思路,论证了互联网放大负面新闻可能会对现实社会造成伤害的论点。(3) 面对网络霸凌,政府和群众对此应该如何反击?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 4. (2分) (2020高三下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下面小题。 英 雄立夏一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枚“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朦胧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二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