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62734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题一、阅读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一、 把握说明文对象特征: 1、理解特征 2、概括主要内容 3-说明文 作法:在中心句、关键句中抓特征,模仿例句答题。 二、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作法 1、举例子:运用_ ,形象具体的说明了_。 2、列数字:运用_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 3、作比较:运用_,通过与_作比较,突出强调_。 4、列图表:运用_,非常直观的说明了_ _。 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方法: 时间顺序注意时间推移的词语 空间顺序注意方位词 逻辑顺序注意“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词语 四语言准确 主要有

2、两种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五总结 1尽力在文中找答案 2正确运用文体知识 3关注首段,尾段,段首,段尾 4读懂题意,注意题干的暗示,范例 5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删除无关信息 6阅读时对关键词句及时圈画 二、当堂练习: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雏雀逐猫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

3、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怒,猫愤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出,出去。 攫,抓取。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 每进益怒 不胜,反奔入室 13.对文章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小麻雀绕着屋子哀愁地直在叫,每天三次飞进屋里寻找猫。 B、那些小麻雀绕着屋子啁啾的叫个不停,多次飞进屋里去寻找那只猫。 C、它的小麻雀绕着屋子啁啾的叫个不停,多次飞进屋里去寻找猫。 D、它的小麻雀绕着房子啁啾的一直在叫,每天三次飞进屋里去寻找猫。 14.雏雀的勇敢表现在 、 15.文章描写雏雀的声音与动作,表现了雏雀对猫的 ,对母雀的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4、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

5、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

6、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渗 透 19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_ _ 20第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 21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 培养转基因植物 22回答。 请在下边给第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第段中列举的治理土

7、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垃圾变水泥 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法 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 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 难以处理。 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

8、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炉,经由原水 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提炼重金属 水泥生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

9、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 处置并充分利用。 1.文章第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意何在? , 2.认真阅读文章第段,写出“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 破碎垃圾 生成灰渣 水泥成分 3“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

10、优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4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一段内容作简要说明。 、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城市生活垃圾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B中信重工研发的新技术,使生活垃圾通过破碎焚烧,变成了生产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C.用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而且垃圾中可燃物可替代部分燃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D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像阳这样的城市每个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课后作业: 二、说明文阅读 云 锦 南

11、京云锦,是以彩丝织成的色彩绚丽、花纹繁盛和技艺精湛的高级丝织品。它在丝绸多姿多彩的品类里独放奇彩,是至善至美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 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这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发端于三国时期,因为建业当时是吴国的都城。东晋末,刘裕北伐大获全胜,将长安的织锦工匠带到了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中心建康,并且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锦署”来组织生产,这是云锦品种产生的标志。清代在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南京设“江宁织造署”,直接由朝廷管理丝绸生产,满足御用和官用绸缎的需求,所以云锦生产极具规模。 云锦工艺独特,只能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几厘米,而且这

12、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电脑编程一样复杂而艰难。 云锦主要特点是绣品逐花异色,即花卉的色彩会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其次,由于大量是宫廷用品,所以云锦的织造往往用料严格考究,以至不惜制造工本;织造工艺则精益求精到绝对一丝不苟,力求十全十美的地步。云锦喜用金丝、银线直至各种鸟兽羽毛绒毛用来织造,如在皇家绣品上的绿色是织入孔雀羽毛的。 南京云锦具有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无论是皇袍上的正座团龙、祥禽瑞兽、如意云霞,还是普通衣料上的飞禽走兽、

13、花卉树木,无一例外。它们或“象形”,或“谐音”,或“寓意”,或“比况”,都寄托了深刻的含意。如“一品当朝”、“双喜临门”、“岁寒三友”、“四君子”、“五福”、“三星高照”,“富贵平安”,都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表达了人们的幸福祈求与热情向往。 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精益求精 B 川流不息 C 沤心沥血 2、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本句表明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 B 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几厘米,与这句话表述的内容也有关系。 C 由此可以理解云锦的织造复杂而艰难。 D这是云锦永远不能用电脑控制机器来织造的原因。 3、针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B 第、段划线句表明这两段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 文章的说明对象是南京云锦。 D 文章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4、云锦的命运与南京的发展相关,表现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