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627337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HANGHAI UNIVERSITY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古代乐器姓名:常琳娜学号:11722182专业:音乐学老师评语:浅析诗经中所提到的古代乐器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自然与古代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里面涉及到的古代乐器多达二十余种。这不仅能反映出古代乐器的品种繁多,又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文化。这些古代乐器无不对我们现在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变化产生了种种的影响。关键词:诗经;古代乐器。前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2、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其后的音乐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如战国时期的楚辞、汉代的百戏和乐府民歌、隋唐的歌舞、宋代的词曲等,都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沿用至今。而诗经除了能够演奏歌唱外,中间还有大量的与当时古代乐器相关的信息,这些乐器到底是什么样的乐器?在当时的地位又是如何的,以及在以后时代的发展当中,这些乐器是否流传至今影响和丰富人们的生活。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议论并举例说明一些乐器。一、诗经的内容概述(一)、风“风”指的是十五国风:周南、召

3、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它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二)、雅“雅”分二雅,即,大雅和小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三)、颂“颂”指的是三颂,即,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

4、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原来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二、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类别中国的乐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河南发现的18支七音孔和八音孔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二十多种,而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70余种。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而这些乐器如果按照演奏形式来分类又可以分为: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奏乐器。诗经中所提到的乐器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如下表):由表格可以看出,大致分为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

5、弹奏乐器。其中打击乐器为代表的是钟、 磐、鼓等。吹奏乐器为代表的是管、 箫、埙。这些乐器在诗经当中经常出现。其中鼓在诗经中出现了有二十多处,如果加上和鼓有关的句子,那就更多了。贲鼓、应鼓、田鼓、县鼓等都属于鼓系列,他们指得是不同形状或者不同种类的鼓,有大或小,有圆或者扁等各式各样的鼓。其次是钟,钟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乐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

6、乐。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然后就是琴、瑟提到的比较多,其中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这一,先秦时期较为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南北朝时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

7、,以后使用就逐渐少了。诗经小雅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这是最早的记载,说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三、这些古代乐器所反映的一些文化在国风关雎 中所提到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就是漂亮善良的好姑娘,弹琴鼓瑟把她爱。反映出当时男子为了求得自己喜爱的女子,而谈奏自己擅长的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当时那个年代社会非常开化和开放。接着下面又提到“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里所提到的是上面表格中的打击乐器,是男子为了让自己喜爱的姑娘高兴开怀,而演奏钟鼓这些乐器。在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8、”意思是鹿在呦呦地叫,吃野地里的艾蒿。我有好的宾客,弹瑟吹笙簧。吹笙震动簧,送客币帛盛满筐。人们对我很是好,知我大道好主张。毛诗序中说鹿鸣,宴群臣嘉宾也。即饮食之,又实币帛筐,以送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这说的是当时宴请大臣们,乐队吹奏弹奏乐器,这里提到了弹奏乐器瑟,吹奏乐器笙、簧等。而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下的情况下,乐器不单单是文化娱乐的工具出现,还有其他更实用的用途,比如祭祀,战争,巫术,舞蹈,集体劳动等。首先,在祭祀中,音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制造祭祀所必须的庄严肃穆的气氛,二是借以娱乐神灵。在祭祀中,钟鼓是必不可少的乐器。而钟鼓在祭祀中的用途是“送尸”,即欢送神灵和

9、祖先的离去。“钟鼓送尸,神保聿归”,之后,乐器又用到祭祀完毕后分享福酒的宴席中。在小雅楚茨中“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说的就是这个。其次是战争,“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这句出自邶风击鼓,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钲、鼓等声音洪亮的乐器勇于战争中,以鼓舞士气。三是勇于较隆重的宴会,“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出自小雅鹿鸣。乐器演奏的音乐在这类烘托渲染气氛。四是巫术,有“坎其击鼓,宛丘之下。”出自陈风宛丘,因为当时的科技文化比较落后,人们处于较为蒙昧的状态中,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巫术上,用来驱鬼降妖或者看病等。乐器在这里为了给巫师的舞蹈伴奏,同时也给围观的人震慑的力量从而蛊惑他们。而与战争相

10、似的,在人们的劳动中也要用鼓钟等乐器以达到统一步调鼓舞劳动,提高效率等功效。上述所提到的例子里面,可以看出现最多的还是打击乐器。比如鼓和钟在诗经中就是经常提到的。其中有体鸣乐器,最常见的是钟,用途最广的体鸣乐 器属八音里的金类。“贲鼓维庸”,其中镛是一种大钟。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称为编钟。磬是石制或玉制的板形乐器,属于八音当中的石类。悬挂在木架上,用其他东西撞击而发出声音。“以雅以南”中,南也是一种金类乐器,毛亨认为它是一种南方乐器。有人指出它的形状与钟相似。也属于打击乐器。四、结语总之,从诗经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乐器的种类繁多,而这些乐器对我国现有的民族乐器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比如琴瑟等古代乐器逐渐变化成古琴,铮等乐器。他们之间有继承也有发展,从诗经中可以不仅可以看出当时的古代乐器,又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物质精神文化方面,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和乐器都是重要的参考文献,它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