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859847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桥镇第一小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13)周五年级语文家庭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看拼音,写词语。 x zo dn shn mi gu j xi fi jin fnx fsh ( )( )( )( ) ( )( )( ) shn tn m u wnqin jio bn rn y tu xin mn ru ( )( )( )()( )( )二、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嫦娥奔月 奔波 投奔 奔跑 B、见微知著 著名 执著著作 C、淡泊 停泊 泊船 漂泊 D、糊涂 迷糊 模糊 糊弄 三、形近字组词。 侵( )伦( )捐( )衔( )蚀( ) 藤

2、( )誉( ) 浸( )论( )绢( )街( )浊( ) 腾( )眷(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 )沸见( )知( )( )空见( ) ( )耳( )聋 ( )然无声无( )有( )( )有成( )( )以继( ) 一如( )往积( )成( ) ( )而不( ) ( )华正( ) 百( )成( ) 发( )图( ) 各( )( )见 实( )求( )五、理解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 “?”指 ,“!”指 。 把“?”拉成“!”的前提条件是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 用“只要就”

3、写一句话 六、读短文,回答问题。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

4、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 、按原文填空,使句子完整。从四个“变成”中你体会到什么? 、“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 年零 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 发射出来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 ,身体的 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 ”。 这项成就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 ”。 、“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 。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是因为( ) A.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老去。B.镭射线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肤。 、画线句子中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指的是:

5、 “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七、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回答问题。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 2、按照课文,把短文中的第段的( )填完整。 3.请在第段中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 “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的科学精神。(请在短文中找。)5. 读划线句子,想一想:“这样的事例”指文中的 的事例,具体指 。请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