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职校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59613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城节选职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边城节选职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边城节选职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边城节选职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边城节选职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城节选职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节选职校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边城 节选 职校教案.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湘西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到桃花源记并背诵其中的语句,

2、让学生从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感受入手,去体会边城的民俗美、人情美,进而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导语:这里的环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的人们“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这便是东晋陶渊明心中笔下的理想社会。和陶渊明一样,沈从文的心中笔下,也有一个这样美丽的世界边城。二、介绍作者及作品1沈从文及其小说风格: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

3、研究家。湖南凤凰人,苗族。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怀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沈从文小说从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边城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的人生形式及社会理想,作品着力所描写的是不受“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古

4、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再加上其浑圆完整、凝练畅达的结构形式、独特的审美风格以及深刻的情感内涵,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开辟了一个独特的境界。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诗;是一幅用语言文字绘就的画。2边城的故事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上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可爱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

5、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两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三、阅读课文1聆听范读,感受意境。2配乐朗读,深入感受。四、走进沈从文的世外桃源,看看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情(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沈从文的边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1学生阅读文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6、。“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2学生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美。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翠色逼人的篁竹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构成了自然清丽、优

7、美如画、似真似幻的的世外桃源。(二)桃花源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边城茶峒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1小说中表现了哪些人物?翠翠、外公、过渡的乡民2找出描写翠翠的语句,感受翠翠的形象。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诵读:“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清纯美丽、天真活泼、乖巧伶俐、善良、敏感翠翠的生活是怎样的?请学生阅读相关文字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为命。翠翠是天真活泼、“从不发愁”的,但是,翠翠也有她的孤

8、独与寂寞,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描述“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外公,外公,你听我吹,你唱!”“外公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外公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卖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

9、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上行船,百十船夫忙着起卸百货。这种船只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点,他特别擅长描写女子,他曾说“我是天生就有一种理解女子的心”。故而翠翠是尤其可爱的。但文中对翠翠的外貌描写却很少,为什么?你能对翠翠的外貌作一个描写吗?因为作者着力表现的是“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性美,是内在、精神的、灵魂的美,所以在翠翠的外貌上着墨不多。3阅读描写外公的文字,归纳外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摆渡老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他的质朴、善良、不沾染一丝的铜臭。“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

10、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学生归纳外公性格:勤劳、忠于职守、慈爱、淳朴善良、没有私欲。4找出能体现边城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厚的民风、淳美的人情。学生在文中找相关内容: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

11、,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归纳:热情、友善、淳朴,这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三)桃花源的人们安居乐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翠翠和外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祖孙情呢?翠翠在外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

12、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请概括翠翠和外公相依为命的生活。帮外公摆渡、和外公一起晒太阳、听外公讲故事、和外公“我吹你唱”、帮外公备办物品。浓浓的祖孙情,弥漫在茶峒的山山水水间,也弥漫在我们的心头。(四)小结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的人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满诗意的。第二课时五、展开讨论,明确小说主旨,体会沈从

13、文小说风格。1本文写于1933年,当时的中国存在这样美好的世界吗?2沈从文描绘这个“已经几乎不存在”的“边城”有何目的?结合时代背景。结合桃花源记。结合作者的话:“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结合沈从文小说题材、创作意图。讨论明确:“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作者在长河题

14、记中说:“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利的人生观。”由此,不难看出,他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

15、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3我们现在读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也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人们互相猜疑、提防、抱怨,“四合院”文明逐渐离我们远去。读了沈从文的边城,激起了我们心底对“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呼唤;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一如边城的美好社会。六、拓展延伸1如果要以翠翠为标准,给边城茶峒选一位旅游形象小姐,你打算选一位什么样的女孩,如何来给她造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描述出来。2请你为边城茶峒(或自己的家乡)写一篇导游词,要运用景物描写。3为边城茶峒策划一个旅游营销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