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8584850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法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法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法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法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学-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法学教学设计教学部门政治经济系任课教师教学专业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班级08本科(1)民法学讲义之民法物权第二讲物权教材: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目:1、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3、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5、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九章物权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权的概念、特征

2、和分类;了解物权法的原则;掌握物权变动的要件。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权的概念及特征2、物权的分类3、我国的物权立法亟待完善的原因4、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教学素材:教材、教参、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九章物权概述第一节物权的概念和特征:p205一、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物权是指特定的主体所享有的、排除一切不特定人的侵害的财产权利。二、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物权的权利人享有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三、在权利设定上的区别四、物权的标的是物五、在期限上的区别在期限上,债权都是有期限限制的权利。六、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七、

3、在保护方法上的区别第二节物权的类型:p210一、所有权与其他物权第一,权利主体不同。第二,权利的内容不同。第三,权利存在的期限不同。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第三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物权法定主义二、一物一权原则三、公示、公信原则(一)公示原则(二)公信原则第四节 物权的民法保护一、民法对物权的保护,可以依据权利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而分为物权的自我保护和诉讼保护。二、在民法上,通常将各种保护物权的方法分为物权的保护方法和债权的保护方法。复习思考题1.试述物权的概念及其与债权的区别。2.试述物权的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的含义。3.试述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4.试述物权的民法保护。5.

4、试述物权的分类以及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第2课时教学内容:第十章 所有权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得*变更的方式,了解共有的概念和特征以及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掌握所有权的权能以及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1、财产所有权的特征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财产所有权的权能3、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及添附与所有权取得的关系4、财产所有权行使方式及其法律限制5、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6、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方法7、共有的概念与特征及其与公有的区别8、共有财产分割的原则与方式9、相邻关系的特点及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教学素材:教材、教参、电

5、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十章、所有权第一节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p226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2、特征二、财产所有权的本质三、所有权与财产及产权的区别四、财产所有权的权能(一)、占有和占有权(二)、使用权(三)、收益权(四)、处分权五、财产所有权的种类:、 国家所有权、集体组织所有权、法人所有权、自然人财产所有权第二节、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一、原始取得1、劳动生产2、收益3、添附4、没收5、遗失物6、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善意取得二、继受取得第三节、财产所有权的行使与移转一、财产所有权的行使二、财产所有权的移转第四节、财产所有权的其他问题一、相邻关系p2331

6、、相邻关系的概念2、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3、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二、共有:p246(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1、共有的概念2、共有的特征3、共有的种类(二)、按份共有1、按份共有的概念2、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第一、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第二、共有物的处分第三、共有物的管理及费用负担第四、共有人之间的物上请求权3、按分共有的外部关系第一、共有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第二、共有人对第三人的义务4、共有物的分割: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补偿(三)、共同共有1、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2、共同共有的内外部关系3、共同共有的类型:夫妻共有财产、家庭共有财产、共同继承的财产(四)、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第五节、财产所有权

7、的民法保护一、请求确认所有权二、请求返还原物三、请求排除妨害四、请求停止侵害五、请求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复习和练习关键术语所有权财产财产权占有权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使用权收益权孳息处分权添附善意添附与恶意添附善意取得交付国家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相邻关系相邻权共有公有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复习思考题1.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及其与财产、财产权的区别。2.简述占有的概念及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意义。3.简述添附的概念、种类及区分善意添附与恶意添附的意义。4.简述善意取得的概念、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5.简述交付与动产所有权移转的关系。6.简述国家所有权的行使。7.简

8、述财产所有权保护的民法方法。8.简述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点。9.如何正确处理相邻关系10.简述共有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公有的区别。11.简述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区别。12.简述共有财产的分割原则和方式。课程教学设计(3学时)教学内容:第十一章 用益物权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间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用益物权的概念、分类和效力;理解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各种具体用益物权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和效力;掌握用益物权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与难点:1、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产生、期限和内容3、典权教学素材:教材、教参、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十一章用益物权第一节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9、;p256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二、用益物权的特征三、用益物权的种类第二节国有土地使用权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特征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产生和期限1、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产生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内容1、国有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国有土地使用权人的义务第三节土地承包经营权:p262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二、土地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三、发包人的权利和义务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第四节宅基地使用权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第五节典权:p265一、典权的概念二、典权的特征三、典权人的权利和义务1、典权人的权利2、典权人的义务四、出典人的权利和义务1

10、、出典人的权利2、出典人的义务五、典权的消灭1、回赎2、找贴3、绝卖复习和练习关键术语 用益物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宅基地使用权 典权 典权人出典人回赎 找贴 绝卖复习思考题1、简述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简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特征。3、简述土地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4、简述出典人的权利和义务。5、简述典权消灭的原因。(4学时)教学内容:第十二章 担保物权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间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担保物权的概念、分类和效力;理解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各种具体担保物权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和效力;掌握担保物权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与难点:1、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抵押权的设立3、抵押登记

11、4、抵押权实现的要件5、动产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6、留置权的取得与效力教学素材:教材、教参、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十二章担保物权第一节担保物权概述::p272一、担保物权的概念二、担保物权的特征三、担保物权的种类第二节抵押权:p273一、抵押权的概念二、抵押权的设立1、抵押合同的内容2、抵押登记3、抵押权的标的三、抵押权当事人的权利1、抵押人的权利2、抵押权人的权利四、抵押权的实现1、抵押权实现的要件2、抵押权实现的方法3、抵押权的实现与诉讼时效五、抵押权的终止六、特殊抵押权1、共同抵押2、最高额抵押3、财团抵押第三节质权;p281一、质权的概念二、动产质权1、动产质

12、权的设立2、动产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三、权利质权1、权利质权的设立2、权利质权的标的3、权利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第四节留置权:p284一、留置权的概念二、留置权的取得1、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2、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三、留置权的效力1、留置权人的权利2、留置权人的义务四、留置权的消灭第五节担保物权的竞合;p287一、担保物权的竞合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二、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三、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四、留置权与质权的竞合第六节非典型担保(补)复习和练习关键术语担保物权抵押权抵押登记抵押权的标的共同抵押最高额抵押财团抵押质权动产质权权利质权留置权担保物权的竞合思考题1、简述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抵押登记意义是什么?3、抵押权实现的要件是什么?4、简述动产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5、简述最高额抵押适用的范围。6、简述留置权的取得与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