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上所施下所效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856283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文解字注上所施下所效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说文解字注上所施下所效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文解字注上所施下所效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文解字注上所施下所效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头看看“教”“育”“学”?陈金海本来不敢在“教育学”领地吭声的,学力不逮,人微言轻。但艰难的教学生活逼迫我,不得不正视一下“教”“育”“学”三个字了。新近看到媒体报道,著名教授易中天前段时间在武汉接受记者专访,谈到其家教经时说:“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感觉不可思议,更加加紧了面壁的决心。教,说文解字注:“上所施下所效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683页)注释:“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 教,不管念作平声还是入声,原初本意是:施加“示范”性影响以资“仿效”。育,说文解字注:“养子,使作善也”。字字千金!“学”呢?右图是说文解字的两个局部影印件。“学” 的繁体 “學”,还有古体。“学”还有个

2、异体“斈”。 查不到说文解字里“學”的直接解释,找它的异体字“斈”吧,在查“斈”的过程中,无意注意了“教” 和“学”的源头。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跟“教、育、学”三词的原本语义,相去甚远!之所以如此,与对“学”字的解读失误不无关系。查清“学”的渊源,对于准确理解“教育学”太有意义。 综合右图信息,我们不难发现,“教、学”两字都从“斈”转换而成,古代“斈”即“放也”,且“放”“仿”相通。仔细观察古体的“斈”与“学”两字之间的关系,很有滋味:古体“斈”加上象征“关爱”的“双手”,就成“學”了。此时的“學”念xio比较合适。“斈”的本初意义就是“效仿”,是在高度关爱下、在示范行为切实影响下、自由度很

3、高近乎情不自禁的“效仿”。 说文解字里“斈”字的注释里还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值得注意:“教者,与人以可放(仿)也;学者,放(仿)而像之也”。什么是教育?教育是长者或尊者向“子”泛化为后生小子施加影响,使“子”效仿,使“子”得到“养”,从而为善。这启示我们:第一,“教”的行为,一定应该是“善行”,教者所为假定不“善良”,就违背了教的初衷;第二,“教”的行为一定要具有可模仿性。示范动作一旦超越了学子的模仿、效仿能力,教的行为可能徒劳;第三,教的知识与技能还需有趣味性,要足以引起学子的效仿兴趣,足以激发学子的效仿动机。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工作现状,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什么是教学?教学是“示范效仿”的

4、联动!“教、学”两字都从“斈”过渡而来,尤其繁体的“學”字上面的那双“手”,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度注意:第一,双手不能缺位!既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又不能统得过紧、过死,要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要能够随时示范、随时帮助、随时矫正、随时保护。作为教师,我们做得怎么样呢什么是教育学?作为一个工作有年数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可想象,教育学不就是关于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么?问题是,现行的教育学著述,无非揭示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律、原则、方式、方法,鸿篇巨制汗牛充栋,净是些马啊牛啊等“羊”的学说,无论教育管理者、教学人员、教育科研人士,都无从从中找到可资指导实践的本真而具体的津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教育学可能不应该仅仅是写给教师看的,也不宜动辄站立在民族、国家的制高点上开篇立言。“教、育、学”既然是“上所施下所仿”、是“养子”、是“养”“为善”之“子”,学校由国家全盘包办未必符合“教、育、学”三个文字的本初源流。人类创制文字是历经了漫长而痛苦的实践的,投身教育事业,不能忘却或故意违背“教、育”两字的本初蕴意。回到文章开头,易中天教授“不教育”“不管”的家教经,是具有中华教育文化的渊源的意识流,是教育正道。要振兴教育事业、振兴教育科学,我们要反思的东西太多,当务之急是全社会的尊者长者都要施善行,关爱、引导学子向善。 2008.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