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课后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8556592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个太阳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个太阳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个太阳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个太阳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个太阳课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个太阳课后反思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小画家在不同季节画出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很适合背诵。课文中有13个生字要求认会,在反复诵读中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理念: 以作者借助小画家在不同季节画不同的太阳,表达心愿为线索,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写结合,分散识字,缓解集中识字的枯燥乏味。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太阳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5的第一篇课文

2、,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小主人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下面是我对四个太阳的教学反思: ,让学生去猜一猜什么颜色的太阳配给什么季节,那学生到底猜对了没有呢让我们赶快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立刻有滋有味地读起了课文,这是我引导学生第一次读课文,并要他们从课文中找有关的词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目的是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语言文字。 然后,请每个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全文,朗读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多练习练习,并让同桌听听你有没有把喜欢之情读出来。这是引领学生第二次与文本亲密接触。这里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并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

3、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景,重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首先从歌曲的形式引入,然后在黑板上“挂”出 四个不同的太阳,巧妙地创设出情景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营造环境,重朗读感悟: 在四个太阳的内容

4、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 这一环节,先由生活常识引出夏天,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 在炎热的夏天的感受、有什么心愿,从而了解文中小朋友的愿望;接着通过多种不同形式读理解课文;最后让学生背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孩子们能很快地说出自己和文中小朋友的心愿,但在背的时候就有点困难了。可能是因为孩子们过于紧张,又或者是本班学生的素质比较差吧。 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情景说话中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

5、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丰收。 3、借助文本,重想象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在自己的想像王国里驰骋。 如在教学“彩色的太阳”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有哪些颜色,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了好多,如绿色、红色、粉红色、白色、紫色黄色。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 四、教学中的不足 这篇课文学生整体还读得不错,但还是没能读出感情来。学生在说在秋天、冬天、 春天有什么心愿时,表达模糊不太准确,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同时,我采取了“个别读、自由读、小老师教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 五、 拓展总结 这一环节,老师们都有目共睹,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课文里了, 不能跳出课文里去想,说自己的心愿这一环,远远不能达到我的预期目标。说话能力较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