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556200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献”概念:文:文章(典籍)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第一阶段: “文”,典籍,指书面材料; “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南宋)朱熹: “文,典籍也;献,贤也。”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 ,同为书面材料。(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

2、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1963 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

3、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 。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 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起源)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 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 事件, 对先秦文献的流传

4、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2、两汉(奠基)简帛碑刻同用。西汉晚期,刘向校理群书,汇编为别录,其子刘歆著七略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辨伪开始起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的做法,对一些古典文献的真伪进行了考辨。菏泽郑玄,遍注群经,他是两汉古典文献的集大成者。许慎的五经异义被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解字的书证释义,开创了汉语文献文字学的广阔道路。3、魏晋南北朝(变迁)文学自觉的时代:a. 逐步废简用纸,魏晋简牍发现较少;b.玄学的兴起(三玄: 周易、老子、庄子);c.反切注音出现( 颜氏家训音辞篇 );d.由释字转向释义理。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a.

5、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B.校理汲冢竹简(汲冢竹简的发现)。目录的变革,经史子集四分法的雏形诞生。训诂学进一步发展(为玄学阐释义理)。裴松之三国志注 ,裴骃史记集解 ,何晏论语集解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首创类书体例,总集应运而生(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方志的出现。常璩的华阳国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地方志。佛经的翻译。4、唐五代(发展)音义著作的出现: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经典释文,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文献整理注疏:孔颖达五经正义,确立了对儒教经典的权威解释。唐代出现了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五臣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翰周,组织者为吕延祚,五臣注本整体上不

6、及李善注。辨伪思想的活跃:刘知几史通。(刘知几首倡“六经皆史”)刊刻开成石经,在唐前规模最大,只有正文,没有注文。雕版印书,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唐刻本。目录确立了四分法。5、宋元(由胜转衰)北宋初,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宋代史学文献编纂: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 、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南宋的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成通鉴纪事本末。金石考据学: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公私目录学:官著有王尧臣等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编写之崇文总目(后亡佚,部分保存) 。私著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7、尤袤遂初堂书目 、高似孙子略 、史略等。宋代杰出文献学家有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等。郑樵通志是继唐杜佑通典之后又一部系统的典章制度通史,洪迈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朱熹朱子语类保留了丰富的文献学资料,王应麟考据学代表著作是汉书艺文志考证、困学纪闻。金代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有五经辨惑、论语辨惑 、孟子辨惑、史记辨惑、诸史辨惑等文献考辨著述。元代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在考证、校勘等方面成就卓越。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为一部著名的典章制度通史。6、明明成祖永乐初年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官方编纂的大型类书)。明代刻书也发达。明私刻图书最突出者为毛晋,汲古阁藏书八万四千余册

8、,多宋元刻本。明文献整理与研究大家有杨慎、焦竑、胡应麟(辨伪著作四部正讹)、方以智等。7、清(恢复与发展)清代文献整理工程最大者为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之编纂,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康熙年间编纂的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考据之学勃兴:a.说文 四大家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 与说文解字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b. 考史三大家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赵翼(廿二史札记 );c. “朴学”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d. “乾嘉学派”吴学(主于墨守,惠栋为代表) 、皖学(主于求是,戴震为代表) 、扬州之学(主于通

9、贯,汪中、焦循为代表 。章学诚文史通义为刘知几史通之后又一部著名哈尔滨理论著述。校勘成果:王念孙读书杂志、俞樾诸子平议 。训诂成果:王念孙广雅疏证、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王引之经传释义 。纪昀负责写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典目录学的高峰,以及编撰的四库全书简目,相当于汉代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北四阁” :文渊阁北京故宫博物馆、文溯阁沈阳故宫博物馆、文源阁圆明园、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南三阁” :文宗阁镇江金山行宫、文汇阁扬州天宇寺行宫、文澜阁杭州圣因寺行宫。四、古典文学的载体(记载文献的物质材料)与类型1、载体甲骨:龟甲和兽骨的合称。甲骨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其内容为记

10、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甲骨文于1899 年为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为刘鹗(字铁云)所得,拓印出版名铁云藏龟,为著名甲骨文之第一部著作。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合称“甲骨四大家”,亦称“甲骨四堂” 。金石金,指青铜器。 铸于青铜器上之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殷、周均有金文, 又称铭文、 铭辞。现存最早之石刻文为秦刻石鼓文,现存唯有琅邪石刻。后汉“熹平石经”(著名书法家蔡邕书写后刊刻)、曹魏“三体石经”亦是著名石刻文字。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 、续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 ,赵明诚金石录等。竹木竹,竹筒;木,木牍。合

11、称简牍。东晋以后,纸张基本取代简牍。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一般单支竹片为“简” ,连缀后为“策(册) ”,木牍一尺见方者称“方”。简牍的书写工具有刀和笔。与简牍配合的文物样式有封泥。封泥谓用泥封缄文书。古代文书囊笥外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铃印,以防泄密、失窃。也有将简牍盛于囊内,在囊外系绳封泥者。盛行于秦汉。缣帛缣帛,即丝织品。丝织品作为文献载体之优点如轻柔、易于卷舒、便于剪裁等,但其价格昂贵,亦不便长久保存,故缣帛文献出土相对较少。1973 年长沙马王堆西汉王陵出土了帛书。其中老子的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相反。纸张纸

12、,原指漂洗蚕茧时附于筐上之絮渣,先秦即有“絮纸”记载。后来缣帛有时也称为纸。纸张价廉物美,成为文献载体之主导。纸张普及自东晋开始,南北朝更趋浒,宋以后,图书文献基本一统天下。电子文献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存储量大” 。电子文献逐渐形成了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态。2、传抄方式大致经历了“刻写书写印刷拷贝(copy)”四个阶段。刻写为最初、最原始的方式,刻写文献文字数量有限、总量不大,规模较小。书写直到现存仍是文献传抄的最重要方式。文献传抄史上第一次质的变化:印刷方式的出现。刻写、 书写均属 “一对一” 的传抄, 而印刷则是 “一变多”的传抄,高效、便捷、节约时间

13、。文献传抄史的第二次质的变化:电子拷贝方式的运用。其优势为:传抄速度快、存储量巨大、无纸化。3、类型总集:是汇合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它可以为一个朝代或多个朝代作品,可以是一种文体或多种文体,可以为作家全部作品或部分作品。一般以诗、文或诗文合集为多。诗经是我国最早之诗歌总集,后来归入“经部” 。刘向编辑楚辞 ,后世有称为“总集之始” 。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之大型诗文总集文选 ,以“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为编选原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别集: 指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之著作,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辑, 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别集编纂体例主要有分类(按作品内容分类编排) 、分体(按作品体裁、文体编排) 、编年(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编排)三种。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编纂的基础。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单行本与别集区别: 别集作者只能是一位, 作品可为全部, 也可为部分; 单行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