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853874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表单3: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学习主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单元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标准。(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 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 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标 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 来源于实践,一切

2、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单元学习活动(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教学用时:2分钟)1、意识活动的特点有哪些?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3、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用时:3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服务人民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修建青臧铁路、大型收割机收获农 作物、电视机装配生产线、“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北京 航天扌曰扌车中心、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 飞船。教师提问:1、以上图片中是谁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2这些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改造 世界?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时间为 2分

3、钟,最后派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教师总结:以上看到的图片都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活动,人们每天都离不开实践,都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实 践活动,那么,究竟什么是实践,实践有什么特点,实践 和认识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 起走进今 天的新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教学用时:33分钟)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多媒体展示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性活动。学生活动:在教材中勾画出实践的含义。教师总结:要准确的把握实践的含义,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抓住实践的主体和对象,凡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 世界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都是实践;第二,实践是一种直 接现实性的活

4、动,实践可以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中 的存在。多媒体再次展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系列图片。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并联系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试 着将实践活动进行分类,大致能分为几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人类的实践活动有二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 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女口:农民种地、三峡大坝、 建设铁路和公路等;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改革和革命, 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三是科 学实验活动,如:探月工程等。教师过渡:不管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 还是科学实验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共同的特点。多媒体展示实践的三个特点。(1)客观物质性教师讲解:理解实践

5、的第一个特点-客观物质性,我们必 须从两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 主体是人,人是客观物质性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实践的手段也是物质性的,所以整个实践活动就是客观物 质的。第一,从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看,实践的过程是物质性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实践也是客观物质 的。(2) 主观能动性教师讲解: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改造自然界还是改造人 类社会,还疋进行科学实验,实践都疋在人的意识的扌曰导 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 别,如:我们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转基因食 品就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6、证明。(3) 社会历史性多媒体展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登上月球的图片。 教师提问: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他的飞行成功是其 单个人的活动吗?学生活动:通过同桌合作探究,讨论问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自 主学习的习惯。并通过组内的分工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 沟通意识。教师小结:杨利伟的飞行活动不是其单个人的活动,从神 舟五号飞船的开发研制,到最后的升空发射,背后有很多 人的劳动和支持。因为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人的本质就在于社会性。既然人具有社会性,那么以人为 主体的实践也具有社会性。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人的头践活动具有社会 性。多媒体展示不同

7、时期农业耕种的图片。教师提问:同样是农业生产,为什么不同时期其耕作方式 却不一样?学生活动: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教师小结: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经 济是基础,经济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时期的实践在内 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上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 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所以,实践还具有 历史性。女口: 90年代以前,青年人进行购物的方式主要是 实体购物,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 青年人进行购物的方式主要是网络购物。教师过渡:我们知道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明白实践活动 需要认识的指导,那么实践对认识又有什么作用呢?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多媒体展示

8、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4页:“西红柿等食用之谜的真相”。 教师活动:朗读陆游的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 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提问:西红柿等食用之迷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能 得到什么启示?设计意图: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培养学生认真看教材、 识教材、记教材的能力。教师总结:西红柿等食用之谜是通过法国画家的实践,即 冒险品尝之后得出来的,而陆游的诗句也在向我们表明, 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 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 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

9、事物 的认识。(2)头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遇到的“三大困难”。教师提问:“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 得到解决的?学生活动: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小组探究。教师总结:人们在实践中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问题, 这些新问题和新要求的出现,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 和研究。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教师提问: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学生活动:联系所学的地理学知识分析比较。设计意图:利用与地理学科的交叉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巩固已有的知识体系。教师小结: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先进 手段和良好条件,尤其宇宙探测器这一数字化认识工具的运用,科学家发现了比冥王星

10、要大得多的齐那等两颗行 星,认为它的体积、质量和物质成分等属性不再满足大行 星的要求。所以,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大会投票决议以多数通过,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行 列,降为“矮行星”。通过这个实例,我们能总结出这样 一个道理:人类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 工具,假如没有宇宙探测器的出现,人们就不会发现齐那 这颗比冥王星体积更大的行星,冥王星也就不会被降级, 人的认识也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得出冥王星是矮 行星这一结论也是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咼的结果。(3)头践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标准多媒体展示中学生聂利进行的“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 声”的实验。教师提问:这

11、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例,更有说 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容易。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聂利通过初步的实验得出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 发声的结论,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直观的猜测,必须进行深 入的实验研究,找到蜜蜂发声的真正器官才能说明原先聂 利获得的认识是正确的。这个实例告诉我们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唯 标准只能是实践。要检验 种认识是否正确的反 映了客观事物,不超出认识的范围,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只有将认识(主观)与客观事 物(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才能回答。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

12、实的存在。在这 过程中,人们将自己的认识与头践最后产生的结果加 以比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6页海归博士将养殖奶牛的技术传 给当地牧民的实例。教师提问: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认识从实践中来,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因为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有了正确的认识,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 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以,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就 是实践。多媒体展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头践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标准实践是

13、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课堂小结,回顾展望(教学用时:2分钟)本节课讲了两个问题,第一: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实 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 种直接现实性 的活动。实践有二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 会历史性。第二: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头践疋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标准、头践疋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单元学习目标设计检验提示检验指标实现程度1.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 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 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 形成目

14、标结构?目标是与课标相符合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 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 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 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 和价值观?能反映学科本质4.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能提升5.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 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生?能告知学生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检验提示检验指标实现程度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 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 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 问句?能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 本质?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 学科本质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清晰合理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岀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学习活动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