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53340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事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二、不要溺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七、不要在小伙伴面

2、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已占绝大多数,对于孩子,那是全家的“太阳”、“皇帝”。可不管多聪明,多可爱的孩子,一旦处于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加上长辈的宠爱娇惯,形成孩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孤僻、不爱劳动等不良个性和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

3、我想提醒和告诫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做些什么来正确培养孩子。1.家庭的团结和睦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家庭中和谐的气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的作用超过任何言语的说教,能形成孩子心灵的安详和宁静。2.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态度要一致。成人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将使孩子无所适从。如:妈妈爸爸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却对孩子一味迁就,或爸爸严格,妈妈放任,这样孩子良好的行为和性格是不可能形成的。3. 对孩子爱要适度,严要合理。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把严格要求和亲切关怀、严厉和抚爱、服从和自由结合起来”,这是很有道理的。当孩子已开始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他便有了需求。有了要求就会产生愿望,这时成人

4、就不能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就无原则、无止境的迁就。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耐心的,用孩子能理解的道理予以说服。让孩子明白这件事为什么不可以做。但不能强制执行,切记用“武力”教育,那样的教育方式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4.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最初的生活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调查表明,孩子的不良行为除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外,还来自父母及最贴近他的人的不良影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强调说:“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的

5、娱乐或发愁,怎样对待父母和长辈,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读书和学习,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教育意义。”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贪玩,你呢?天天围着麻将桌转,在孩子眼中和心里打麻将就是爸爸、妈妈最重要的事情。也不要责怪孩子不懂得尊老爱幼,先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你对长辈是怎么做的?那是你平时的潜移默化的结果,让孩子从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行为所以,“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方法。5.使孩子认识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在家庭这个集体中要教育孩子认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大人孩子要相互关心,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不但他有愿望,别人也有愿望,并细心的观察他人的愿望和要求;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又是必须克制

6、自己的愿望。引导孩子去关心周围的小朋友和老人,为他人做好事,从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父母也要将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一员,形成亲子间的平等关系,家庭中应有民主作风。此外,应从小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具备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让孩子成当某些家务劳动的责任,如饭前摆筷子、汤勺、扫地、抹桌子等,按其年龄督促其完成一定家务,这也是教育孩子认识它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对家庭应负起责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心理学在职研究生 如何教育好孩子,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 作者:jingyue5210 提交日期:2011-05-31 19:26:15 访问:182 回复:0楼主

7、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千万不要用下面的这些方法去打击孩子!下面是网络上流行的毁掉孩子的方法,家长们对照下自己: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鬃,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

8、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9、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7.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创办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就包括如上家长所担心疑虑的问题解答,切克报选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作为指导导师。

10、提升自身的素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家长“惩罚”孩子的注意事项2009-09-13 10:12:24 分类:教育教学孩子究竟要不要惩罚?绝大多数家长肯定会持否定态度。父母惩罚孩子的九大学问眼下,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日益普及,“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惩罚是打骂的代名词,因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少数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报道,这些家长便是对惩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期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

11、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所以说,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笔者认为,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学问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12、专家提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因而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没收他的玩具,甚至在吃饭时减少他爱吃的菜肴或者让他穿一件旧衣服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学问2: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

13、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专家提示惩罚之所以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在起作用。效果律认为:孩子“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奖励就不起作用,惩罚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学问3:罚了又赏要不得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

14、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专家提示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

15、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学问4:及时惩罚莫迟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学问5:劣性转嫁不可有俗话说:“世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情。父母在心情不好时很难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一来孩子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作,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来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无限制地升级,则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因此,建议父母切勿在醉酒之后或自己心情不佳、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时候惩罚孩子,以免过激失态,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学问6:讽刺挖苦最忌讳父母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