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8532374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4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三年级科学 下册 第一单元 1、我们周围的土壤P2P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到室外亲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3、知道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难点:挖出一棵完整的小草,测量小草根的总长度。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学校花园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同学们都见过土壤,都见过土壤,谁能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2、小组讨

2、论:土壤看起来像什么?摸起来什么感觉?曾经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有什么东西生长在土壤里面?二、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

3、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分组交流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收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

4、来)。板书设计1、我们周围的土壤表层土底层土植物地上部分植物地下部分田野、树林、花坛、草坪、花盆 土 土壤里有:蚂蚁、蜗牛、蚯蚓 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教学后记课 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了解土壤P4-P7学习目标1、 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2、 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3、 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的不同。4、 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5、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5、。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观察土壤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

6、做进一步的研究。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步骤: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3、 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注意事项:1、 土块要轻放。2、 搅拌要彻底。3、 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4、 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实验情况。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

7、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1、观察颗粒大小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课本第5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学生阅读资料。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

8、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采用后者更方便,也与雨下得有多大中雨量器的使用方法相一致。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6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分组活动,交流。三、

9、课后拓展指导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学生思考、回答。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板书设计2、了解土壤由空气、水、沙、黏土、动植物残留物等构成。种类:沙土、黏土、壤土(颗粒大小不同、渗水性不同)达标检测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反思课 题第一单元第三课肥沃的土壤P8-P11教学目标6、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7、 知道

10、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8、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9、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挖土工具、昆虫饲养盒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二、探索土壤(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

11、带回教室。(二)室内活动。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4)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5)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6)学生讨论、交流。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

12、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5)讲述: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6)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的小资料。3做肥料袋。(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2)讨

13、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5)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5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填好比较表。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板书设计达标检测教学反思课 题第一单元第四课土壤的保护学

14、习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3、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4、意识到土壤的重要。学习重、难点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试验中的条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你知道土壤和我们人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二)谈话交流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谈话: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重点讨论: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物体直接提供给人类?土壤里的哪些物体被动物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来自土壤?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课本P65。(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