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853186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及感悟000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及感悟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总要于其他生物之间发 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例如,植食动物需要以吃植物为生,肉食动物需 要以吃植食动物为生,而一些杂食动物则以吃植物、植食动物甚至还 有一些肉食动物为生,植物、动物体内还分布着很的微生物。在此,我主要谈谈自己对物种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都有极为重要 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每种物种的生死存亡,还与各个物种之间形成 密切的联系,从而影响着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对于所有物种来 说都只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受益(+),受害(-)和中性(0)。由这

2、 三种可能性,可以总结、概括出11种具体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 惠、共生、共栖、寄生、类寄生、植食、捕食、竞争、抗生、互抗和 中性。由于自己在高中时学习的是理科,所以在以上11种关系中,对 互惠、共生、寄生、植食、捕食、竞争等几种关系已比较熟悉,但是 在此次学习之前,对于余下几种关系还相对较陌生。下面我将依次谈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后,自己 对这些关系的了解和认识。一. 互惠关系。互惠是指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但这种关系还没有发展到“相依为命”的程度,所以如果物种间解除了这种 关系,双方都还能够正常生存,所以这种关系又叫“兼性共生”,这 一点其实也是互惠和共生的主要区别。动物

3、之间的互惠关系非常常 见,例如:蚜虫和蚂蚁就是一对随处可见的互惠物种。蚂蚁喜欢吃蚜 虫分泌的蜜露,同时蚂蚁还会精心保卫蚜虫,为它驱赶和杀死天敌, 有时遇到紧急情况甚至会把蚜虫衔到巢里加以保护。常见的互惠关系 还有:一些小鸟会飞入鳄鱼张开的大口中,剔食其口腔中的蚂蝗;海 葵与寄居蟹之间的互惠等等。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所以它们总 是彼此友好相处。动物和植物之间也有互惠关系,比如开花植物和传 粉昆虫之间的关系。二. 共生关系。共生是物种之间相依为命的一种互利关系这种互 利已经达到了如此密切的程度,以至于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 能生存。所以这种关系又叫“专性共生”。例如,切叶蚁修筑地下“苗”培

4、养真菌,切叶蚁以自己培养的真菌为食;而这种真菌离开切叶 蚁的“苗圃”也就不能生长。还有单细胞藻类与真菌共生;海洋中的 单细胞藻类与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等共生都为此类关系。三. 共栖关系。共栖是指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种 间关系,所以这种关系又叫偏利。受益的一方可能在营养、栖息地、 防卫和散布等方面得到好处,但这种单方面的好处决不会对共栖对象 带来损害。例如:藻类和藤壶常附着在龟鳖、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 鲸体上,它们既不从栖主获取食物,也不伤害栖主,但却被栖主带到 各处而受益。四. 植食现象。动物吃植物是生物相互关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植食动物的数量对植物的数量有显著的影响,而植物的数量反

5、过来又 限制着动物的数量。植食动物的存在给植物造成了巨大的选择压力, 迫使植物发展了像细毛、棘刺、坚硬的皮层、革质的叶子、粘性的分 泌物等机械性的保护物;也有的植物采取了化学防御手段(有毒)。 另一方面,作为动物取食的植物,对动物的分布和数量也有直接影响。“植食现象”把植物和动物群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它们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五. 捕食现象。是指动物吃动物的关系。例如,众所周知的“螳 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就是一个捕食链。捕食者种群与被捕食者种 群在数量上有着微妙的关系。捕食者对被捕食者数量的影响取决于每 一捕食者的捕食数量和捕食者的总数量。反过来,被捕食者的数量也 会影响捕食者的数量。二者相

6、互影响、相互制约。跟据我的了解和思考,这一特性可以应用于控制农作物害虫方 面。利用化学农药杀死害虫,虽然效率高,但同时会带来环境的污染 问题;而引进害虫天敌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六. 寄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如果一方获利并对另一方造 成损害就称为寄生。寄居在别种生物身上并获利的一方叫寄生物,被 寄居并受害的一方叫寄主。寄生物通常以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 好的食物为食,并经常或暂时地利用寄主的身体作为居住地。寄生物 常常阻碍寄主的生长、降低寄主的生殖力和生活力,但一般不会引起 寄主的死亡,因为寄主死亡对寄生物也不利。七. 类寄生。寄生的特点是寄生物一般不把寄主杀死,而类寄生 则总是导致寄主的

7、死亡,这一点是寄生与类寄生最本质的区别,也使 得类寄生更接近于捕食。类寄生现象在昆虫中很普遍。由于被寄生的 昆虫总是难免一死,所以寄主对寄生昆虫一般都没有免疫力。寄生昆 虫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利用对象,也可以用于生产、生活中;只是 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弊端,综合考虑。八. 种间竞争。竞争是利用有限资源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同种 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内竞争,不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间竞 争。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食物、生存空间等)时就会发生种间 竞争。两个竞争物种越相似,它们共同的生态要求就更多,竞争就越 激烈。因此,生态要求完全一致的两个物种在同一群落中就无法共存, 这叫做“竞争排除原则

8、”。两个具有相同生态要求的物种在发生竞争 时,总是导致一个物种排除另一个物种。九. 抗生。一个物种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另一个物种的生长和 生存就叫做抗生。抗生主要发生在细菌和真菌中,但在某些高等植物 和动物中也有发生。抗生现象是很多农作物具有抗虫性的基础,例如 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主要是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能抑制玉米螟 幼虫的生长和存活。我认为,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其与生物学结合,利用基因工程 技术(在高中的学习中对此技术有所了解),研究出并适量种植具有 抗虫性的作物,这样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让人们享用更“绿 色”的蔬菜、水果,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但是,也要 考虑到,害虫

9、的大量死亡也会导致以该种害虫为食的鸟类的数量减 少,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故此问题仍需继续研究、探讨。十.互抗。两个物种相互作用是双方都受害或引起死亡叫做互抗。 互抗大多是由于两种生物竞争有限的资源而引起的。例如,当两种致 病生物同时侵入一个寄主而导致寄主死亡时,这两种致病生物间就是 互抗关系。此类例子还有很多。十一.中性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经常一起出现,但彼此间 不发生任何关系,既互相无利也无害,这是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称 为中性现象。例如,一个水源通常会吸引某些种动物前来饮水,这些 动物虽然经常出现在一起,但彼此间无利也无害。但是,我认为, 当水源有限,而来饮水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众多时,这些动物间的关系 可能就会演变为竞争了。从我上面的思考中,我有一个想法:两种生物间的关系不是唯一 和固定的,而是多种关系并存并且各种关系间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相互转化的。这篇小论文主要是写本人对于“生物间关系”的学习和认识,其 中也穿插了一些我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鉴于我的学习层次还比较浅,认识还不够深刻,一些想法不够全 面或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老师能不吝指出并教导。文章虽然较浅显,但全为我自己学习的认识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和 感悟、想法,绝不是在“baidu”中随便的搜索和拼凑;其中出现的 一些观点,除了概念性的是学习书本,其他都是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在此感谢老师的辛苦批阅!(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