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85312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秋经济学基础2次作业参考资料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百度搜索,请自行用关键词搜索更多资料。经济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11月22日之前提交(1) 序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出自第一单元) 序数效用论运用价格消费线(Price Consumption Curve , PCC )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Price Consumption Curve , PCC )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为常数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的消费组合。当其中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如物品 X 的价格改变,预算线的斜度会改变。将不同相对价格之下的消费

2、组合,用线连起来,那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只有价格在变,其他东西是不变的,如收入。此外,亦只有一种物品的价格在变。如果两种价格都变,则有两条 PCC 。 利用PCC找出需求曲线PCC 是看价格的改变,我们可以利用此来找出需求曲线。由于PCC只是单纯看价格的改变,价格改变会导致实质收入( Real Income )改变,但是名义收入( Nominal Income )是假定不变的。利用 PCC 找出来的需求曲线,是名义收入不变的需求曲线。 1. PCC 向右伸延,表示物品 X 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上升,这表示出一条下斜( 符合需求定律 )的需求曲线。 2. PCC 向左上伸延(

3、 后弯 ),表示物品 X 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也下降,这表示出一条上斜的需求曲线。 3. PCC 向上垂直,表示物品 X 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不变,这表示出一条垂直的需求曲线。 4. PCC 水平,表示物品 X 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增加,这表示出一条下斜的需求曲线。序数效用论所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同时,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2) 请分析短期成本曲线综合图 (出自第三单元) 短期成本曲线表明在某一给定经营环境和特定工厂规模的条件下,产量变化对最低生产成本的影响。这些曲线反映了为生产一

4、定的产量的最低成本组合情况。 短期成本曲线之间主要有以下关系: 1、STC曲线与SMC曲线、VC曲线与SMC曲线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由于每一产量上的短期边际成本值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所以,当STC曲线的斜率由递减变为递增时,SMC曲线由递减变为递增,在STC曲线的拐点C,SMC在产量Q1上达到最小值。 因为STC曲线可以由VC曲线向上垂直平移而得到,所以在每一个产量上,这两条曲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当SMC曲线在Q1达到最小值时,VC曲线如同STC曲线一样,也相应地存在一个拐点D。在点D之前,VC曲线斜率递减;在点D之后,VC曲线斜率递增。 2、STC曲线与SAC曲线、VC曲线与AVC曲线

5、之间的关系。 因为,所以从几何上来说,SAC曲线就是STC曲线上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值的轨迹,从图可以看出,当产量为Q3时,STC曲线上点A与原点O的连线之斜率值最小,所以对应于Q3的产量的SAC值最小。 同理,因为,所以从几何上来说,AVC曲线就是VC曲线上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值的轨迹,从图可以看出,当产量为Q2时,VC曲线上点B与原点O连线之斜率值最小,所以对应于Q2的产量的AVC值最小。 3、SAC曲线与SMC曲线、AVC曲线与SMC曲线之间的关系。 从图可以看出,SMC曲线与SAC曲线一定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点H)。在相交之间,平均成本一直在减少,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

6、相交之后,平均成本一直在增加,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交点H,平均成本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西方经济学家把SAC与SMC的交点H称作厂商的收支相抵点,只要商品的价格能够达到这一点,厂商的收支正好相抵,既不存在超额利润,也不会发生亏损。 SMC曲线与AVC曲线一定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点E),在相交之前,平均可变成本一直在减少,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在相交之后,平均可变成本一直在增加,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在交点E,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西方经济学家称AVC与SMC的交点E为停止营业点,即产品售价低于此点时,厂商如果进行生产,连可变成本也无法补偿,

7、因此决不会再生产。 SAC与SMC之间以及AVC与SMC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证明如下: 由于QO所以,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为正,AC曲线是上升的;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为零,AC曲线达极值点(在此是极小值点)。 同理, 由于QO,所以,当MCAVC时,AVC曲线的斜率为正,AVC曲线是上升的;当MC=AVC时,AVC曲线的斜率为零,AVC曲线达极值点(在此是极小值点)。 来自http:/ 11月22日之前提交(1) 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出自第六单元)一、什么是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

8、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二、乘数效应的类型 1、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 它是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 2、税收乘数效应 它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

9、。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数。 3、预算平衡乘数效应 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政府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 三、乘数效应的运用 比如激励政策来说,管理者采取

10、了诸如结果激励方法,或者过程激励方法,但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对某些具体的行为产生效果,而持续的激励或者自发的激励效果却不可能实现。这里面,管理者希望能够实现一个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多重效果。 我国古代有很多乘数效应的例子,比如古代忠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乘数效应,对于忠孝者而言,君或者长辈对他们的教育或者激励也仅仅限于几次偶尔的说教或者奖赏,但是这种思想却一直延续下去。达到了很好的乘数效应。 管理者当然也希望使管理能达到乘数效应。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乘数效应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里面的。只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功效,乘数效应才可能发生功效的。所谓的配套措施

11、是使当初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比如管理中的激励措施,如果单纯的激励是不可能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的。必须要相应的比如企业文化等的配套才可以的。只有做好相应的这些措施效果才可能发挥的。根据公式 ,其中a为乘数值, 为自发支出的变化,它包括投资变化 ,政府购买变化 和转移支付变化 等因素,这个公式表明了自发需求变化导致产出以a倍变化。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必须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a倍值增加。( 一般说来,需求的增加有两个后果:一是价格水平上升;二是产出水平(即收入水平)上升。只有当经济

12、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并且假定自发需求变化时,利率、汇率等都不变化,则自发需求增加 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a 。当经济中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 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一般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同时上升,上升幅度一般不等。还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这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通过乘数原

13、理,凯恩斯得到了国民收入( Y )与投资量( I )之间的确切关系,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四、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五、乘数的经济意义: 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 六、乘数作用的双重性: 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 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 (2) 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 (出自第五单元)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除了凯恩斯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20世

14、纪以来的国民经济统计方面的重大成果。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基本上能反映一国经济状况,但本身仍存在缺陷,需要加以弥补。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核算范围的局限性。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国整体经济进行全面核算,统计进去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然而有些经济活动没有纳入官方统计,如地下经济,黑市交易;有些经济活动本身不以交换为目的,因此没有市场价格,如家务劳动等;而有些物的交易活动,是在货币经济以外进行的,没有以货币为等价物的市场价格,因此也不被计入GNP中。第二,核算内容的片面性。由于国民收入核算注重单一的收入或支出核算,它并不能反映出人们在生产中所得到的福利变动情况

15、。例如,它反映不出产品质量的提高给人们的福利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不出一国的收入分配情况,反映不出一国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随着人们日益追求福利的加强,原核算体系单纯注重经济的片面性尤为突出;第三,国际间的不可比性。各国运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不一,即使用同一种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因各国商品化程度的差异,各国统计资料缺乏完备性,加之各国计价货币在换算上存在着实际上的困难(由于官方汇率的存在以及汇率难以达到均衡水平),这些都加大了不可比性。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缺陷的弥补。针对国民收入核处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及有关国际组织都在进行探索,试图予以弥补。对于国民收入核算范围的局限,联合国分别制定了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供成员国参考使用;一个是国民帐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