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853121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5年招生就业发展思路2010-2015年是学院转化提升、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为学院招生就业多元化方式推进和高效化质量提升创建了开放的时空平台。遇学院为人发展的本根性教育思想和为校崛起的品牌性教育理念提出的历史时刻,紧紧围绕学院办学思路狠抓招生计划完成和就业质量提高,推动招生就业工作稳步前进。一、现状与问题目前全院在校学生3718名(不含挂靠生),经济管理系约占1/3,女生近2/3,文科生近2/3,农村生源多于城市生源,除2011届毕业生外基本上为90后。通过五年专科层次的办学,学院综合实力已满足目前学生规模和生源结构的现状。针对甘肃普招生源逐年减少和就业政策逐

2、步放活的情况,学院近三年在各专业招生与就业方面开创性地实施重大举措8项,形成了经验性、规范性、指导性文件12项,提升了学院在学生、家庭、社会中的影响力,但仍存在滞后和不足。1 .招生专业简介、宣传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2 .招生专业设置、发展与就业市场调研、开拓对接联系欠佳。3 .招生多元化方式少。4 .师生引导考生选报专业的思想认识仍需统一。5 .文科生多、女生多的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措施缺失。6 .专业人才培养为服务甘肃经济和“三农”发展的力度仍待深化。7 .学生、家长、教师的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及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认识仍需引导。8 .辅导员就业工作职责的落实仍需重视。9 .就

3、业指导课、就业咨询、就业讲座、就业型活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10 .就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或不完善。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招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的科学领导下,积极与各部门合作,学习和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甘肃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主动探索高职教育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规律的过程中,按照“创建品牌抓招生,提升质量促就业,推进就业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四级运行机制,面向市场,尊重学生,有效引导,

4、合理推荐,谋求学生与学院的共同发展和根本性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普招学生规模达到4500-5000名,多元化招生逐步实现,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匹配得到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与生源结构矛盾合理调整,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就业岗位与薪资待遇符合专业要求,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并受社会欢迎,招生与就业质量经得起检验。三、主要措施根据国家改革招生、促进就业、推动职教的政策,结合学院目前招生就业状况,2010-2015年期间,招生就业重在“转变推进方式,提升综合质量”,实施专业简介修订、各系竞争发展、专业市场调研、多元方式招生、压力转化动力、健全工作体系等六项措施。

5、立足行业修订专业简介。由各系依据行业、专业发展,每年修订专业介绍一次。专业简介突出行业性、职业性、实践性、技术性或技能性、前瞻性或方向性、通俗性,鲜明地指出就业去向、就业岗位。书面文字表述通俗易懂,便于考生、家长读懂。合理竞争谋划各系规模。各系狠抓“出口”质量,巩固和开拓实习就业市场,建立实习就业链管理机制,形成各自特色就业做法,并适时有效地进行宣传,彰显各自专业办学优势,争取“入口”生源,减少报到流失率,谋求自身发展。依托实习调研专业市场。“早体验”、“阶段交替式”、“实习就业一体式”三种实践教学方式有着时间性、地域性、市场性、职业性等潜在的特点。各系应利用不同模式的特点继续挖掘专业发展与就

6、业市场的匹配度,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有效调控专业招生规模。同时,把借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作为必要工作。一是通过带队教师在当地或周边不同企业的实地考察,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方案,经过论证增设新专业。二是通过对实习学生的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所需职业能力结构,进而革新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实施。有效宣传与多元招生同抓。遵循“节省、及时、有效”的原则,创新招生宣传方式,解疑点突亮点,达到引导的目的,提高一志愿上线率。继续投入经费优化美化学院网站,继续有针对性地选择宣传媒体,继续加强新闻事件报道力度,继续扩大下乡科技支农区域面,继续挖掘学院作为农业院校在甘肃经济

7、和“三农”发展中的潜力,使甘肃人民深知学院、认可学院。同时,随着甘肃生源逐年递减的情况采取多元化招生方式,依据学院综合办学条件可实行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三种类型不同规模的大招生,畅通生源渠道。在学历教育专业招生中,根据国家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个别专业可录取艺术生或设录取方向,特色专业可参与自主招生。在职业培训招生中,既招收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学员,又招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新型农民培训人员,还可举办公益性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实用技能培训。成人教育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一种形式,也可结合学院办学条件适量招生。转化女生多文科生多的压力为动力。今后五年内专科二批生源仍存在女生多、文科生多的现象,且

8、为90后。自2010年起,依据学生专业能力标准“够用、能用、实用”的原则,不断改革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文科生基础知识能力结构,弱化其劣势;增加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以激发文科生潜能,强化其优势。即专业能力达标,通用能力过硬。与此同时,持续探索女大学生培养与成才规律,采取创业素质培训、技能大赛训练、职场女性模拟活动等多种途径锻炼女大学生综合能力,凭借其过硬的本领和素质赢得社会的欢迎、满足岗位的要求,从而将女生过多的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科学有序地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包括就业指导思想、就业运行机制(就业队伍建设)、就业基本去向形式、就业指导内容方式、就业市场建设、

9、就业制度建设、就业信息系统建设等,但整个系统内的良性运转和科学管理仍需完善。 深化四级运行就业工作机制,以就业评估落实责任。招生就业处协助各系落实实习就业工作,明确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工作职责,维护和开拓实习就业市场,办好校园招聘会,做好学生就业心理疏导,抓好就业岗位的落实。平时,各系之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经验,互相补充,合作共赢。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与安全保障工作。学院整体部署引导,深入各系、班级调研,考查评估,激励各系主动探索毕业生就业规律。同时,给予一定投入进行就业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培养,建立专业化、科学化就业工作团队。 建立学生、家长、教师、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就业思想统一

10、战线。利用家长报告会、家长通知书、班会、职工会、座谈会、实习总结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家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国家政策性考试、就业安置,统一思想认识,切合实际的为学生生存发展着想,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自己,选择就业或考试。 统筹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内容与形式,促进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按照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与招生指导服务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和大学生“人文专业创业”体系规划就业指导课、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就业创业活动等设置与内容开发,使就业指导有步骤、有重点、有效果地系统化进行。 运用网络采集和发布企业岗位用人信息。强化就业工作人员、毕业生运用学院网站、网络QQ群、电子邮件、手机语音或短信等

11、收集和发布企业岗位用人信息的意识,并指导毕业生积极参加网络招聘会。2010年底,建成学生在线职业测评、企业(学院)就业信息发布、校友录等系统,以方便毕业生、校友、企业、学院多方的互动。同时,按班采集毕业生即时通讯方式,由系指定专人发布,发挥QQ群、手机短信在就业信息发布中的功能。 省外内就业市场同时开拓,鼓励毕业生在省内各行就业,为甘肃经济与“三农”发展了服务。近三年来,多数毕业生意愿在省内就业,但省内就业岗位十分不足。随着国家对甘肃经济发展的扶持,行业、企业将迅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大。因此,依据甘肃行业发展、企业崛起的情况,挖掘用人岗位,推荐我院毕业生就业,巩固农业职业院校为当地经济服务培养人才的地位。 争取厅、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开展就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就业工作综合水平。依据学院就业进展,两年围绕一个主题研究,并以学院、部门或团队的形式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职业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成果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