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852957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堂盘龙寺大桥设计说明(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 计 说 明一、项目概述金堂县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千里沱江之首,县城赵镇为古四川名镇之一。全县幅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拟建金堂县盘龙寺大桥及连接线起点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月明村,止点位于来宝坨村,距成都市区约32公里, 有免费的成(青)金快速通道、城南高速、成绵高速、大件路等多条通道与成都市区相连,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圈中,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拟建的金堂县盘龙寺沱江大桥,是连接北岸三星大学城与南岸外环线南东段(迎宾大道)的一条便捷交通要道,该桥的建设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的实施、完善城市道路路网、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片区环境、实现金堂县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具

2、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设计依据与设计过程盘龙寺沱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设计由金堂县花园水城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前期工作,于2012年12月委托我院开展本项目一阶段施工图勘察、设计工作。我院完成本项目方案设计后,经金堂县规委会及业主选定全桥按预应力砼简支体系设计。跨越沱江主河道的主桥,采用4*50米预应力砼简支T梁方案,引桥南、北两岸均采用25米简支T梁方案。桥面宽40米,连接线路面宽度分别为50米和63米。2013年1月,本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通过评审,专家认可我院布孔方案,“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防洪设计标准(GB50201-94)的规定”。三、施工

3、图设计文件组成盘龙寺沱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册:桥梁结构分册 包含盘龙寺大桥主桥(4*50米预应力砼简支T梁)、盘龙寺大桥引桥(南岸28*25米、北岸11*25米预应力砼简支T梁)。第二册:连接线分册 包含两岸连接线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四、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 1662011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 13920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 JGJ 50200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2009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JTG/TC10200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1-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五、技术标准 1. 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2. 道路类别及级别:城市主干路-I级3. 设计速度:60km/h。4. 设计

5、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0kN/m25. 桥面布置:3.25m(人行道)+0.5m(路缘带)+14.25m(行车道)+0.5m(路缘带)+3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14.25m(行车道)+0.5m(路缘带)+3.25m(人行道),全宽40米。6. 地震基本烈度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VII度,0.10g; 7. 设计洪水频率:1/100;8. 通航等级:V-(2)级;9. 设计安全等级:I级 六、建设条件1、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金堂县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县城赵镇距成都市区约32公里,有免费的成(青)金快速通道、城南高速、成绵高速、大件路等多条通道与成都市区相连,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圈中

6、心。本项所在地为金堂县规划核心城市圈内,桥位处南、北两岸已有成熟的路网分布,项目所在地原有民房等建筑物已拆迁,原有机耕道能通行车辆。项目所在地地势较平坦,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2、桥位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 照片1 场地地貌桥区属丘陵剥蚀、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照片1) ,地势平坦。拟建桥梁地处沱江,局部发育有心滩,左岸分布新月形漫滩,宽约30 100m,一般高出河水0.52m;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河床宽180220m,河床外为平缓宽阔的I级阶地,一般海拔标高449452m,阶地表面平坦、宽大,微倾向河心,倾角12,I级阶地高出河床约510m,两岸I级阶地地表多被垦为水田或菜地,主要由第四系全

7、新统冲积层组成,具二元结构,阶地表层为粉土、粉质粘土,下部为卵石。右岸I阶后缘为浅丘地貌,陡坡处出露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地层,丘顶残留有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的粘土夹卵石,丘顶高程在482m左右。左岸I级后缘为深丘地貌,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地层,高程大于500m。另外,在桥轴线K0+834K1+190m段由于开采砂卵石料,形成凹坑,后经回填高程仍低于阶57m。目前为平坦的荒地。 2.2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桥位场地内主要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me)、近代河流冲积层(Q)、I级阶地冲积层(Q)、坡残积层(Q)、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和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天

8、马山组(1t)、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2.2.1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me) 人工填土:颜色、成分较杂,在K0+465m段主要由砖红色块碎石组成,在K0+834K1+190m段由粉土、粘土、块石、卵石组成,在K1+335K1+350D段以灰黄灰棕色,成分以粘土为主,含少量砂、卵砾石及混凝土。粘土呈硬塑状干硬状,粉土、块石、卵石呈松散稍密状,结构不均,潮湿,松散,透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及居民区地表, 该层属于弃土填方,其填筑厚度不均,钻孔揭露厚度2.1010.40m。 2.2.2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积层(Q)(1)(淤泥质)粉土:黄灰色,粒

9、组以粉粒为主,粘粒次之,稍密,稍湿,透水性较差。主要分布于左岸漫滩及心滩,钻孔揭露厚度2.42.7m。(2)卵石:以灰色、黄灰色为主,卵石成分主要为砂岩、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等,次圆状圆状,组成粒径一般为:200mm约占5%,20060mm约占1025%,6020mm约占2045%,202mm约占1020%,余为砂和粉粘粒,结构不均,局部夹薄层细砂,粉粘粒、卵砾石等分别富集。松散稍密,饱和,透水性好。主要分布于河床及粉土之下,钻孔揭露厚度3.57.1m。2.2.3 I级阶地冲积层(Q)(1)粉质粘土:褐灰色黄棕色灰黄色,粒组以粉粘粒为主,硬塑状。结构不均,局部底部为细砂。分布于I阶局部顶部,

10、钻孔揭露厚度56.6m。(2)粉土:黄灰灰色色,粒组以粉粒为主,粘粒次之。稍密,稍湿,透水性较差。分布于I级顶部大部地带,钻孔揭露厚度1.97.8m。(3)粉、细砂:黄灰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少量,结构不均,局部夹粘土团块,稍密,潮湿,透水性较好。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粉土之下,厚度0.952m。(4)砾砂:黄灰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少量,以细粒为主,含约30%砾石,稍密,潮湿饱和,透水性较好。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粉土之下,钻孔厚度1.72.2m。(5)砾石:黄灰色,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灰岩、石英岩、花岗岩等,次圆圆状,粒径组成为:20mm约占15%,202mm约占40%,余为砂及粉粘粒

11、。稍密中密,潮湿,透水性较好。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粉土之下,厚度24.1m。(6)卵石:以灰色、黄灰色为主,卵石成分主要为砂岩、花岗岩、石英岩、灰岩、闪长岩等,次圆状圆状,组成粒径一般:200mm约占510,20060mm约占1525,6020mm约占3045,202mm约占1015,余为砂及粉粘粒,结构不均,局部段砂及砾石富集。中密密实,潮湿饱和,透水性好。钻孔揭露厚度215.8m。主要分布于河流I级阶地,卧于粉土之下。坡残积层(Q)粉质粘土:褐黄色黄棕色褐红色,粒组以粉粘粒为主,硬塑状。结构不均,局部夹块碎石。分布于I阶后缘斜坡局部,动探揭露厚度1.82.8m。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粘

12、土:褐黄色,粒组以粉粘粒为主,干硬状。结构不均,局部夹漂卵石。分布于右岸丘包顶部,厚度220m。2.2.6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1t)照片2 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粉砂质泥岩(1) 粉砂质泥岩:砖红棕红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次之。钙泥质胶结,粉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结构不均,局部粉砂质集中,含少量钙硭硝斑点及215mm溶孔。具饱脱水开裂特征。(2) 粉砂岩:棕红色,局部为砖红色,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粘土矿物及云母等少量,泥钙质胶结,粉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结构不均,局部泥质富集。(3) 细砂岩:棕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云母等少量,泥钙质胶结,细粒结构,薄层

13、中厚层状构造。 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1) 粉砂质泥岩:砖棕红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次之。钙泥质胶结,粉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结构不均,局部砂质集中。岩石具饱脱水开裂特征。(2) 细砂岩: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云母及粘土矿物少量,泥钙质胶结,细粒结构,中厚巨层状构造。分布于左岸I阶后缘丘陵地带。2.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桥区位于龙泉山背斜北端的西北翼,在区域上属于地质构造稳定区域,褶皱不发育,场地内桥位东侧有易家湾断层通过,桥位位于断层上盘,岩层产状平缓,在大桥起点附近出露的K1t基岩露头测得岩层优势产状为2563;在断层下盘蓬莱镇

14、组J3p基岩露头测得产状为95522)与场地有关的构造(1)龙泉山背斜:走向北530东,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沙溪庙组,两翼岩层走向与背斜延伸方向近于一致,东翼缓,西翼陡且局部倒转,轴部地层平缓常称箱型构造,两翼均半生有压扭性断裂尤以西翼老君场断裂规模最大,在太平镇东地层断距最大,达1400m。(2)易家湾断层:在易家湾、麻柳林一带,长约6km,走向N1520,倾向东,倾角4162,下盘向南移动为压扭性断层,断裂带宽200400m,断裂带地层由蓬莱镇组J3p组成。最近距桥位约400m。根据基岩露头调查,主要发育二组节理裂隙,天马山组地层内L1:1131188386,延伸0.203.00m,间距0.400.50m,切割深度2.503.80m,微张,充填泥膜,裂隙面粗糙;L2: 2102427688,延伸3.004.00m,间距0.4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