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852714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 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第6册的例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第1次碰到这种结构的连乘应用题。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我在“连乘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努力:1、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数学教学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1半”。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3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在进行例这种特殊结构的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创设“从学具操作

2、掌握运算规律”的教学过程。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兴趣:我拿出盒圆珠笔,问学生知不知道老师这些圆珠笔1共用了多少钱,大家都说不知道;接着我请学生说出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然后根据实物给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3元”这3个条件,请学生根据对应条件求出对应问题。学生反应热烈。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盒”、“支”、“元”分别用蓝色、绿色、红色写出)吴老师买来盒圆笔,每盒支,每支元,1支多少元?(元);3盒共有

3、多少支?(?);1盒多少元?(?);1共有多少盒?(盒);1共用了多少元?;1共用了多少元?由于教师帮助学生从学具操作理解题意,形象性强,学生容易从实物分析中掌握题意,并随着教师的设问激疑,引起探索兴趣,从而进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的环节。在教师的板书帮助下,自己找出对应条件,成功地得出解题方法。这时,学生们面露喜色,学习情绪高涨。2、寻找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被乘数不易找对,被乘数与乘数的对应关系容易搞错,因此我利用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突破口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基本训练”中加强对应关系训练。我在“基本训

4、练”中出了两道练习题:出示“每组种棵”,“每班种棵”,“每个装箱”,请学生说出“、”分别表示什么数,为什么,并说出对应的份数(组数、班数、箱数),然后教师给出对应的份数,请学生说出对应的总数,并列式。这1题为新课找准对应关系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训练。假定“1共可卖多少元”、“1共运进多少个”是要求的总数,请学生在“每个卖元”、“每箱有个”中选取与总数对应的每份数。这1题的练习为解决新课中出现两个

5、每份数,而应把哪个每份数作被乘数作了突破重点问题的解题能力训练。、在新授时突出寻找对应关系。在出示“吴老师买来盒圆珠笔”、“每盒支”、“每支元”后,我让学生边找对应条件边推理。学生回答说“每盒支”中“”对应的份数应该是“盒数”,故与“盒”对应;“每支元”中“”对应的份数应该是“支数”,故与“每盒支”对应。我说:“不对呀,怎

6、么把与这两个每份数对到1块去了呢?”学生这下很得意地告诉我说“每盒支”可理解为“1盒子里装支”,对于“”来说,“”是个份数。从而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盒支”这个条件的两面性:与“盒”对应时,“”是每份数;与“每支元”对应时,“”是份数。但为什么没有人把“盒”与“每支元”看作对应条件呢?我把这个问题交与大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避免

7、出现被乘数与乘数不对应的错误。接着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解决两个每份数中哪个作被乘数的问题。我在进行推理训练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由于学生理解题意,尝试准确率达。我装作疑惑不解地问:题目初看有两个每份数,你们为什么都选“”作被乘数而不选“”呢?学生抢着告诉老师因为“”才是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故作被乘数。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实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积极地掌握了本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列式特点。3、重视课堂练习,培养思维能力。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

8、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巩固练习先让学生找出对应条件及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再列式计算(半扶着走,进1步突出重点、难点、准确率)→只列式不计算(独立走、准确率)→选择题、判断题(准确率)。、对比练习为了消除思维定势,防止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我出了以下两道练习题:(只列式)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每1辆汽车1次能运吨,辆汽车次能运多少吨?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先来了辆汽车,后又来了辆汽车,每辆汽车运吨,1共能运多少吨?通过以上两道练习,学生知道并非所有连乘题都是今天学的题型,也不要1看见每份数就盲目用连乘法,从而从比较中进1步掌握了例的本质特征。、发展练习在这1部分练习中,让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1步帮助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结构,升华认识,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示“我们3()班有人,为扶助失学儿童如果每人捐款元,全班1共可捐款多少元?” 要求将“人”改成间接条件,改完口头列式,并注意比较不同结构。(学生改成“3()班有个小组,每组人”和“3()班有男生人,女生人”等)这1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还渗透了思想教育。出示实物包练习本(每包本)和包卫生纸(每包卷),请学生编出例结构的连乘应用题。1 2下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