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之古诗词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52135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校园之古诗词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书香校园之古诗词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书香校园之古诗词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书香校园之古诗词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香校园之古诗词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校园之古诗词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弓寨小学古诗文吟诵开展的保障措施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保障此项活动顺利开展,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要想深入的开展,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

2、加以保障,那么这项工程是难以长期实施下去。因此,我们学校从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入手,确保“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统一思想认识。大学中有云:“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要将课题研究有效开展起来,首要任务就是让大家对该课题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首先,中华传统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中华文明的深邃思想和精致形式的完美体现。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其次,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千古美文,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从某种意义上看

3、,童年的精神底子将影响一个人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再次,从培养健全人格的角度看,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和决定他的人文素养乃至精神结构。读什么?毫无疑问,中华传统诗文应该成为学生重要的阅读内容,诵读则自然是习染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手段。(二)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由霍其发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个诵读活动的指导工作,各语文教师具体负责诵读活动的实施与指导的工作。各个班级专门设立了“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橱窗、“中华传统文化诵读”专项资料,详细展示和记录学校“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开展情况。在一月一次诵读总结会上,学校领导、教师分别汇报和交流诵读开展情况,研究安排下阶段的工作,把经验交流与理论研讨结合起来,避免了

4、少数教师旁观、冷望不发言的现象,切实达到了提高、巩固、借鉴、学习的目的。在学校内部形成了校长亲自抓、亲自问、亲自查,分管主任经常抓、经常问、经常查,语文老师每天抓、每天问、每天查的有效运行机制。(三)健全活动长效机制。教育最大的忌讳就是一阵风,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长期有序开展下去,学校实施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每生每学期一本传统文化诵读教材。二是每天保证二十分钟诵读时间,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诵读。三是每周四下午学校统一组织培训古诗词吟诵。四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吟诵比赛。(四)健全考评制度。落实考核评估诵读活动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实效。因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方案,

5、对不同年级的诵读篇目、完成目标、巩固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各年级实行了目标责任管理,一、二年级把古诗词诵读活动纳入到语文老师的期末目标考核之中,三至六年级把古诗、语海的内容纳入到语文老师的期末目标考核之中,制定了明确的奖惩制度。学校推出了“班级评价一张表”、“教师评价一张表”、“学生评价一张表”,对班级、教师、学生进行专项考核评估。学校考评小组结合记录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每期评选出2个诵读活动先进集体,评选出2名诵读活动优秀辅导教师,每班评选出1名班级“吟诵之星”,在这基础上,评选出1名校级背诵大王。每天诵读时间上,语文检查登记,学校随机进行检查,有力地推进了“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二、

6、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营造诵读活动的文化氛围古诗文是中华之美文,篇幅短小,韵脚工整,易于记忆,长期坚持诵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修养。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诵读环境,使他们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诵读,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营造家庭诵读氛围。为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家庭诵读环境,学校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的意义,特别指出:参加诵读,不但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取得家长们的认同。学校还通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校听老师上传统文化诵读课,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让家长认识到儿童诵读典可以了

7、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化功底,陶冶情操,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校放假时,我们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对假期学生背诵情况提出明确的要求,还设计诵读记录登记表,请家长监督学生诵读,并对诵读情况作记录。对于支持古诗文诵读的家长,在评选优秀家长时予以优先考虑。我们还给背诵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发喜报,让他们看到学生取得的成绩,赢得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二)是营造学校诵读氛围。在学校显眼、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补充装饰古诗文的内容,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成立古诗文导读栏目,每周四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诵读氛围。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强烈的

8、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每周一诗”和“成语大观园”两块园地,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营造班级诵读氛围。各班级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利用班队会让诵读活动充分开展,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诵读(如诗配画、画配诗、诗编剧、唱古诗、对古诗、诵古诗、演古诗、赛古诗等),激发诵读兴趣。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都留有“每周一诗”和“成语大观园”两块园地,每两三

9、天由书法能力较强的孩子书写一首古诗文,作为该时段的必背篇目,教师在集中诵读时间进行字音、韵律及抑扬顿挫的背诵指导。各班级利用每天的早读、古诗文诵读时间,组织让孩子们齐诵、或领诵、或轮诵,不规定作业,不作考试要求,不以日常学习成绩论优劣,鼓励所有学生共同诵读,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氛围中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组织各班级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观摩和竞赛活动。三、抓住关键,创新形式,增强诵读活动的实效性“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是一项新教育实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活动形式,才能取得实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以教师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10、一)方法多样,成效明显。各班按计划每周开展一次以中华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活动,如:办古诗文小报、抄写你喜欢的古诗文、根据诗意作画、小组间的挑战赛等。红领巾电视台也每周一次以古诗文为内容进行广播。同时,在六一、元旦全校举办诵读成果展示会,并对优秀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和“背诵大王”进行表彰。在展示会上,学生用歌舞、集体诵读等形式进行表演,深受前来观摩的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取得良好效果。目前,35年级70 %的学生已经能吟诵8首古诗。(二)依靠教师,保证质量。教师是古诗文活动最基层的实践者,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背诵的热情,抓好教师的培养是开展诵读活动

11、最基本的条件。为了加强教师培训,课题组安排了专项学习时间,通过观看专家培训录像,听古诗、古文教学研究课,外出参加培训,聘请专家讲学及自修等方式,使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每个执研人员都有各自的学习记录。正因为有各位教师的努力,才使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有特色,同学们的诵读水平越来越高。(三)潜移默化,塑造人格。“在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中实施礼仪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有道德的少年”是经典诵读活动的永恒主题。而匠心独具的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能熔古文、音乐、舞蹈为一炉,使学生、教师、甚至是家长都能入脑入心,真正体现了诵读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的重要作用。我校开展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

12、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通过一学期的古诗词吟诵活动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抓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弓寨小学 2014年2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