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说课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8516793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颐和园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8颐和园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8颐和园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8颐和园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颐和园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颐和园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它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写景游记。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a、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 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

2、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本课的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四、说学法 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达到目标,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朗读法、对话法、想象法、圈划法、背诵法、摘抄法等,来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流程 导入,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介绍颐和园的一句话。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再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把颐和园

3、的特点浓缩成两个字,随机板书:大、美。 品读,触摸语言 这是课堂的重难点所在,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读中,明白作者记叙的顺序 1、生初读,主要自学有关生字词。 2、我问学生:作者给我们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的?生读二到五自然段,我再问: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3、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习交流: 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我最后问:你读完这些词句,发现什么?根据这些词句,你能猜到作

4、者着重要介绍的景物吗?请把它们圈出来。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细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1、学习“长廊句子” 找到相关句子。 感受怎么表达?你发现什么? 体会语言:“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思? 我接着问:文中像这样的表达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2、学习“佛香阁”句子 生读三四段; 作者先后怎样观察?请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观察的词语。 反馈:板书: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怎么介绍“佛香阁”?出示句子研读你能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也能将将它介绍清楚吗?比较一下,哪一句更顺口? 怎么介绍昆明湖?“昆

5、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让你想起怎样的词句?你能给“滑”字换一个字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学习“昆明湖”句子 作者观察到什么?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板书: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重点介绍什么?怎么介绍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总结中,回顾作者的观察的方法 1、讨论: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楚的? 2、梳理归纳:准确选择观察点有顺序介绍多角度观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积累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句话,背一背,抄一抄。 六、说板书设计 长廊:颜色、长度、美丽 游览顺序 颐和园 佛香阁: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言之有序

6、 昆明湖: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思路的设置中,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教学中尽量把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的优化。 七、教学反思 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和昆明湖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和昆明湖的特点。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十七孔桥的教学,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感觉学生有一些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时间的匆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朗读指导上: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朗读上指导不到位。 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设计得比较死板, 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都不乐于动脑筋,不善于表现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