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51675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屠呦呦的七大医学贡献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疟 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持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经全国 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其后,她继续深入研究,又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研制青蒿素类 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青蒿素的发现不但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 抗疟领

2、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挽救了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她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1982年出席全国技术奖励大会,领取发明奖章和证书。双氢青蒿素成 果1992年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及1997年“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之一。屠呦呦个人1984年被国家第 一批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授予最高荣誉奖和终身研究员称号;1994年被中央国 家机关授予“十杰妇女”称号;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

3、彰大会,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以“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的身 份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04年获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Prince Mahidol Award)。2011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一、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 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迫切寻找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在国内(曾由“523”办组织全国七大省市筛选中草药3200多种,亦有人做过青蒿,认为无效而放弃), 国外(美国结合

4、侵越战争需要,筛选化合物达三十万种)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 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持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发现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单体青蒿素,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经大量提取药物,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于1972年,1973年分别就有效 部位和青蒿素单体,在海南昌江疟区作首次临床研究,证实

5、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屠呦呦等自1972年分离得到青蒿素单体后即 着手实行青蒿素的化学结构研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有机所和生物物理所协作,最终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青蒿素是一个具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 萜内酯,也是一个与过去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的新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此青蒿素的发现不但找到了一个能解决抗性疟疾的新 药,而且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经全国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 1978年青蒿素鉴定会后,屠呦呦负责的科研组工作继续持续深入,青蒿素获1985

6、年卫生部实施新药审批办法后的第一个新药证书(86 -x-01号)。青蒿素的发明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1981年应WHO的请求,我国同意在北京召开“青蒿素”专题的国际会议,屠呦呦以“青蒿素的化学 研究”为题,第一个作报告,获得高度评价,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但增加一个抗疟新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现这个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它将为合成设计 新药指出方向”。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青蒿素是当前中国被国际承认的唯一创新药物。现在世 界多国均已广为应用,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蒿素类药物研究上意义是很大的:(一)确证

7、青蒿素结构中羰基 的存有;(二)由双氢青蒿素结构中的羟基得以制备各类青蒿素衍生物,增效并扩大生物活性,促使当今国内、外对青蒿素类药物研究持续深入,更好为人类保健作 贡献;(三)经屠呦呦负责的科研组七年努力,得以创制出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又复燃率低至1.95%的新一代抗疟药,其片剂具有更突出的“高效、速 效、安全、剂量小、口服方便、复燃率低、研制简廉”等优点,特别是经药效学及临床研究,证实最便于病人口服的片剂,在“安全、有效”上,胜于当前注射给药 的同类衍生物,被认为是当前青蒿素类药物之优选者!该药于1992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已大批生产,经销国际市场,

8、 反映良好,被认为是“国际上治疗各型疟疾的较理想口服治疗药”。三、完成“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七五”期间,参与国家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质量研究中“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课题,对青蒿实行系统研究,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并修正了中国药典长期沿用的谬误。四、机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为防止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保护青蒿素的临床使用寿命,避免滥用,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就“双氢青蒿素对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影响”实行研 究,发现青蒿素影响约氏疟原虫配子体感染性,但对蚊体内子孢子增值期不起抑制作用,即未能抑制卵囊继续发育到子孢子。提示青蒿素类药物不能用于疟疾预防。 为当前有人将其用

9、于预防提出了警示。五、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为解决多重抗药性恶性疟蔓延世界的问题,近年国外十分重视复方的研究。双氢青蒿素为当前青蒿素类药物中的首选药,对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无交叉抗药 性。而吖啶类抗疟药咯萘啶与4氨基喹啉类、嘧啶类、胍类及磺胺类均无交叉抗药性。为此设计了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组成的复方。在军科院支持下,实行实验 研究,确证二药具显著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指数为7.6,(高于当前广泛应用的蒿甲醚和本芴醇组成的复方蒿甲醚,其增效指数为6),且作用位点多,疗程短。 经二药联用治疗恶性疟10例,在12-24小时内,分二次服用,即达高效,40天未见原虫复燃。已获专利证书(

10、专利号:ZL 99109669.X)。六、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多种剂型据WHO资料,每天约有3000个婴幼儿童死于疟疾。为此研发了“双氢青蒿素栓剂”,方便儿童直肠给药。又用直接得自青蒿的青蒿素制成口服片 剂,制作简便,价格便宜,又不易产生抗药性。均于2003年获得新药证书,分别为国药证字H20030341和H20030144。七、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经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在免疫领域具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低B细胞高反应性以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又可提升T细胞的免疫 功能。在北医相关部门支持下,我们已将双氢青蒿素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现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 (2004L02089)和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03346.9)。经临床100例疗效初步观察,总有效率94%,显效率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