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8516693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 对文中内容迸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金刚决疑明 憨山大师著)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 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 下为完整word版,金刚决疑明憨山大师著的全部内容。金刚决疑金刚决疑明曹溪沙门憨山释德清撰金刚二字。解者都以坚利能断为义。此泛说也然西域实有金刚宝。此宝最坚

2、不可坏。且 能坏一切物。谓取此宝以喻般若能断烦恼。此虽近理。总非佛意。特寻常宿习知见耳。盖般 若。此云智慧。乃是佛的心。所谓佛智慧也。波罗蜜。义云到彼岸。乃指此心极尽处也。今 题云金刚般若波罗蜜。标此经所说。特显佛一片金刚心耳。且金刚心。乃佛修因证果之本 心。今出世教化众生。全用此心。今教菩萨以金刚心为本修因。为入大乘之初门。故特示之 以断疑也。以此心不是世间众生常情。故举世不能知佛且佛原不是世间人。而今平空走到人 间来。则人人见而生疑矣。及其日用行事件件不与人同.说话不同。规矩不同。事事法法与 世间相反。故动而见疑。宜其诸天魔王皆欲害。调达阿阖皆要杀而一切人皆生谤也。故曰。 我出世间。一切天

3、人阿修罗外道魔王。皆当惊疑是也不但天人生疑。即弟子中上首如迦叶 等。举皆疑佛。以所说法。乍空乍有乍是乍非或赞或斥。全无一定之言。而诸弟子。闻者 皆疑而不信。故曰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上首尚乃如此则新学可知。以佛所说法。难信 难解故。然佛岀世。一番说法。则今已三十年矣。弟子犹且怀疑而不信。是则佛之含冤。盖 已久矣。今日幸喜空生(空生即须菩提也)有些见处。窥见世尊一斑。忽生赞叹故世尊因其疑而决 破之。乃披露自己一片金刚真心。表白与他。使其了悟不疑。令诸闻者。群疑顿断故此经。 乃佛的示自心。以断弟子学佛者之疑。不是说般若能断众生烦恼也。如其不然但看经中一一 皆是空生之疑。疑佛之心佛表此心以破彼疑。

4、何尝说以智慧断众生烦恼耶。故此经题.单是 法。非以喻也。但断得众生疑。就断得众生烦恼此经一味。只是断疑生信为主。以学道之人. 以信为本以疑作障。故疑有三种谓疑人疑法。疑己。疑人谓认人不真。即如弟子闻佛说色 身法身。大身小身。不知那个是真佛。此疑人也。且其说法。方才说有。却又说空。方才说 空。却又说不空。以其言不一。故最可疑。此疑法也。或有闻而能信。不疑于法。又见其法 大则疑自己根小.不堪领荷。不能修行。此疑己也今此经中。三疑都有佛随空生所疑处。 即便逐破。顿断彼疑。所谓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此经之旨也.此经此方解者极多。都不合佛意。独西域天亲菩萨。以二十七疑分经。极是但意出于圣 人而论传此方

5、。已经翻译。且译人有巧拙不同。言不达意。反生滞碍。使学人难省此微妙 幽旨。非口所宣。一落言诠便成渣滓。况著粗浮文字。何以达妙。此注述之难于描写佛心。 不无效颦之丑即如世人作行状但可述事。不能传神。此其难也。故今(佛)决疑解。妙在 先得空生之疑为主。若疑情全露。则佛破疑之说。不待解而自明矣故此解先出疑。在本文之 前节节按迹而破之。忘言领悟。(而)自得其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解】此是佛住世说法仪式。诸说备释。此不繁衍.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 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解】此是佛住世家常过活。日用处动容

6、。与众一般.更无别奇特。只是就里一点。与人 不同。知之者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解】如来住世日用寻常与人一般就里一点不同处.人人对面不知。今日被空生勘破。 故叹曰希有.嗟乎。如来与诸弟子。周旋三十年矣.一向不知佛行履处。不知.故作等闲放过。 只道与众人一般。所以凡佛所言。多疑而不信若不是空生觑透。则终无知佛者耶。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解】此空生叹佛希有处正是亲见如来此一片苦心也.菩萨乃学佛之弟子。即昔在小乘 中。初发大心者。乃空乱意菩萨也一向佛为护念此辈。更无别意。只是要付嘱此心耳。护念 者。以佛岀世本愿。只欲令一切

7、众生与佛无异。人人成佛。方尽此心。但众生德薄垢重心志 怯弱。不能担荷.如婴儿一般佛如慈母之护念婴儿。则无一息放下。种种周悉。调护爱念。 故如保赤子。所谓护念。只欲令一切众生。直至成佛而后已。故曰付嘱。然不敢明言。但密 密方便而将就之故曰善。经云。我以无数无量方便。引导众生。欲令一切众生。皆悉到于一 切智地。是谓护念付嘱。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解】此空生特问安心之方法也。以初在小乘时。单肯自度。不肯度生。故心小今蒙如 来二十余年.多方淘汰。激起度生之心。故名大心众生。为菩萨。要令下化众生将以上求佛 果。此辈已肯利生。故曰发菩提心。此空生已信佛心矣但

8、见初发大心菩萨未悟实相真空。 与前所取偏空。二者难辨。以前小乘涅槃。可以取著。安住其心。今既舍前空。而未得真空. 所谓进无新证退失故居。名空乱意以一向执著名言。习气未忘。要有住著。又执著一定有 佛果可求。将谓求至佛果便是住处耳且今满眼看见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无量无边。几时能度 得尽。众生不尽。如何得成佛果。以求住之心急故此心不安。不能降伏故空生特为请安住 其心。降伏其心之方法耳。然空生已见佛心而叹希有矣。且开口单问此二语者何也。以众生 心各谓世尊。今日是已成之果矣。故我见世尊如此日用安心自在。即今初发心求佛果之人。 其心不定。当如何安住。如何降伏也.此问意也。安心者。如二祖侍达磨。乞安心法。磨云。

9、 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可得。磨云。与汝安心竟。然在祖师门下。一言便了。所以 为宗。今世尊。便说了许多安心之法.婆心漏逗。所以为教。到底只是个觅心了不可得。故四 祖以前。皆以楞伽印心。至黄梅六祖皆以金刚印心。故此经非文字相。不可作言语文字看。 全在离言之妙。其经中。凡言于汝意云何皆反征其疑也。以众生随语起疑。虽未吐露。而心 已动念。谓之意言分别。正是名言习气耳。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瞩诸菩萨汝今谛听。当 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鏡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解】空生所问。意谓发心菩萨不得似佛这等安心自在。将谓若求作佛必须象佛日用行 履一

10、般方才是佛。我观佛心如此安闲。而菩萨心不得安住如何降伏使心安耶。佛答意。云菩 萨求心安作佛。不必别求。只如汝会得我护念付嘱之心。其心自安。亦不必别样降伏。故云 如汝所说。但得心安足矣。更何降伏耶。只当如此而已。故云如是。唯然世尊。愿乐欲闻。【解】唯然者。空生直信佛心无疑矣。已见佛心似不必说。但诸菩萨未领其旨。更欲乐闻 也。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解】此佛指示安心之方法也。义在下文。前问安住降伏二事。今只许说降伏。不言安住 者。以凡夫二乘。一向执著住处此名言习气也今趣进大乘者。先要遣此习气以众生涅槃。 俱非实法.皆不可得但以名言为体耳。名言即舍。习气顿空。其心不待降伏而自安恬

11、寂灭 矣。故但教降心。不言其住者。恐引习气。所谓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但尽凡情。别无圣 解。佛不以实法系著于人。故不言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 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 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解】此世尊直示安心观法也然菩萨发心。所求者佛果。所化者众生。二者而已所以于 心不安者。以未见众生如故。满目都是众生。何时方度得尽众生不尽。则佛果难求。转见长 远。因此其心不安。而汲汲不休故求佛降伏此心。今佛教以度生之方。以观察无我为主。且 菩萨所

12、见众生之多难尽度者。以有我相则见人相。人人相对。则三千界内众生何限且生生 不已。宜怖其难尽也。殊未见众生本自如如耳。然众生虽多总十二类纵有无量。亦只十二. 就十二类一一观之。收于胎卵湿化四生而已。四生之内。不过色心二法而已。在色只不过有 色无色。论心亦不过有想无想。纵到极顶则止于非有非无。如此十二。则尽众生界矣。又何 多耶。况十二类.名为众生。众生色心。本是假合。既为假合。则众生本无.但妄见有。苟以 本无而观众生则众生本自如如。众生既如。俱成寂灭。即此尽皆令入无余涅槃矣。又何难 哉。净名云。一切众生毕竟寂灭。不复更灭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其实无一众生得灭 度者.何以故。本无我故。以有我则有人

13、。有人则有众生寿者。但有此四相。则不名为菩萨 矣。何言度生。是故菩萨度生当观无我。无我则无人。既无我无人则众生界自然寂灭。则佛 果非遥又何怖其长远耶。是故菩萨当观无我。下文云。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真菩萨 也。【疑】曰佛教菩萨度生。以布施为本。其所施者。皆众生也。今众生皆空。则所作布 施。谁为受者。故下文答云菩萨布施.不必著众生相。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 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解】此破住相之疑也空生因闻众生皆空则疑。谓众生既空。则菩萨布施无有受者。 以六尘非有。众生本空。故云应无所住。此教不可著众生尘相也.又伏疑云.若不

14、住相。何以 有福故下文答以离相之福更大。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 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解】此破著相之疑示以离相妙行也。然菩萨布施.专为求福。若求福之心著相。则福不 大。故世尊权指离相之福更大。使其安心.然著相布施。局于有相然众生之相。一微尘耳。 纵能获福。其福几何今若正施众生时不见有施者受者。亦不见有所施之物。如此三轮皆空. 无相可住。不住相之福。其福不可思议矣。故以虚空喻之。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解】此结示安心之法也前问心不能安住。故须降伏。世尊教以

15、降伏之方。只是以观无 我为主。无我则无人人我两忘.则自心寂灭。自心寂灭。则一切众生皆寂灭矣。众生既寂则 佛不必求。此则驰求心息。取舍情忘。内外皆空。一切不动。是则名为安心之法。故结云如。【疑】前以布施作福。下化众生。只为上求佛果。今既众生相空。三轮体寂。是则因为虚设 矣无相之因。何以上求有相之果乎。况现见如来身相宛然。不是无相之因可得。此以相见如 来也。故佛破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 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解】此直指无相妙行也。空生由闻无相之因。遂疑此因。不能求有相之佛果。是以相见

16、如来也。此乃著佛应化之相。未见法身真体。世尊征破见相。空生领旨。故佛直告不可以相 见如来以如来所说之身。即法身也。故云非身然法身亦非有相。即于诸法相上。见其非 相。即见如来矣.不是如来法身。舍诸法之外。别有一相状也此则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 明矣.【疑】云。若以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此义甚深难信难解。遂疑。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 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 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福循。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