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8464621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及建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建议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产业规模、企业用工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企业招工难、留工难和用工成本上升等“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2011年7-8月,我委在调研120户企业的基础上,专题召开了两场座谈研讨会,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部分重点企业(11家)相关负责人近30人参加了会议,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指导。全体与会人员对企业用工难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缓解企业用工困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现综合有关情况提出如下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一、企业用工难难在哪里1、用工缺口较大。近阶段,反映招工难问题的企

2、业越来越多,企业用工缺口越来越严重。从缺口规模看,所调查的131家企业中近7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缺口,如XX用工缺口达24000余人、XX用工缺口达4000余人、XX用工缺口2000余人、XX用工缺口3000余人等(近期部分县(市)及园区企业用工缺口如下表所示)。园区用工缺口约4万人约2.8万人7000-8000人6000人约3万人约3000人约3000人约500人约3000人从缺口结构来看,一是缺口较大的企业主要是第二产业中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企业;二是存在用工缺口的工种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工、熟练技工和高端研发/管理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高级技工已成为劳动力

3、市场的稀有资源。在XX县企业,高层次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缺口相当大;企业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为20%左右,技师、高级技师为1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XX县企业用工缺口主要为技工。XX经开区部分企业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高层次研发人才、营销人才和技能人才。XX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部分企业用工缺口主要为打磨、检验操作工,在制药行业工作过和受过培训的制药技工。XX经开区部分企业用工缺口主要为普工和技工,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医药、有色机械精加工和精密制造等产业。2、员工流失率偏高。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失率偏高。XX经开区企业新招进的大学生工作一年后流失率超过50%;XX经开区

4、大部分企业员工年均流失率在20%左右,有的中小企业甚至高达30-50%。3、用工成本上升。为了招纳和留住员工,今年以来,多数中小企业采取了增资措施,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部分企业元旦和春节已连续两次加薪。同时,由于员工流失率较高,企业的招聘费用和培训开支加大,这些都从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二、企业用工难源自何处1、劳动力供需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从需方来看,随着我市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劳动力需求量不断增大,并形成了“三增一降”的用工格局,即招聘企业增加、招聘岗位增加、员工薪酬增加,招聘门槛降低,但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尤其是难以招到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员工,存在“有活没人干”和“

5、有活干不了”的现象。从供方来看,一是目前我市整体上劳动力仍供大于求,就业难问题依然相当严峻。二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成才观念和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从成才观念来看,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多,人们仍将读大学、当“干部”作为最主要的成才选择,而选择读职业技术院校的不多,加上普通高校新生录取比例已高达90%左右,因此,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大都存在招生难的问题。从教育改革来看,目前,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学生比例失当,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配置不够合理,职业技术院校在行业分布的系统性、合理性及办学规模、专业和

6、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资金投入、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式还未能完全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三是部分劳动力择业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80、90后等新生代劳动力的择业观发生变化,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大部分毕业生一般不愿从事艰苦行业和车间一线技能工作,很多劳动力宁愿当保安也不愿意到企业当工人,即使当保安的收入比不上当工人的收入;因拆迁而失地的农民对到企业工作的要求不太强烈,他们要么自己开店,要么富闲在家,如企业招聘他们,则对薪酬要求较高,一般企业承受不了;部分劳

7、动力出于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向往,热忱于到这些地区工作,即使这些地区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并不比内地企业高。2、市场劳动力价位和企业薪酬待遇与劳动者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这是造成企业招工难和留工难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我们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低劳动力成本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适龄劳动人口的逐渐减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施已经难以为继。从市场劳动力价位看,目前,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为850元/人.月,而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期望值为1500-3000元/人.月。从企业薪酬待遇看,虽然今年以来许多企业都给员工增加了工资,有的已达到2500-3000元/人.月,但整体上仍与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期望有较大

8、差距。另外,部分企业的用工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未给员工交保险,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从劳动力的就业成本看,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主要出于农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农村劳动力在当地打零工的报酬已达到100元/人.天以上。另一方面劳动者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这主要出于物价上涨速度过快,增加了劳动者的生活支出。3、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不够紧密。从政府看,一是在推动教育改革上力度和速度还不够。二是对企业员工现状和劳动力供需市场信息掌握得还不够及时、全面、系统,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劳动力市场供给信息、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和劳动力求职信息等还没有实现无缝对接。三是

9、在组织指导和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引工引智平台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四是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合作还不够紧密。五是在优化引工、留工环境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要表现在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比较欠缺。目前,工业园区普遍存在购物、休闲、娱乐设施缺乏和交通不便等问题,给员工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从企业和学校看,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总体层次较低,校企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长期培养合作计划。企业热衷于用工合作,而不愿在学生教学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前沿技术支持、课程开设和实习设施等方面不愿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学校则从自身的师资力量以及投入的办学成本考虑,不顾市场

10、需求,盲目开办专业,特别是文科类专业比重过大,专业师资力量先天不足,后天又培养不够,与行业要求脱离,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滞后。三、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路在何方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现综合调研得来的意见,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建议。1、建立健全政府(含区)、学校、企业三方联动与合作机制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园区、重点(骨干)职业技术院校和重点企业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相互通报有关情况,共同研究人才培养和员工聘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在人才培养、企业引工引智和员工培

11、训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并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2、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引进和稳定技能人才队伍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广泛宣传和认真落实政府财政性职业介绍补贴、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系列政策;落实并提高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政府性岗位津补贴政策,并在购买经济适用房、租住廉租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探索制定紧缺工种技能人才政府性岗位津补贴政策;制定实施XX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完善“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评比表彰办法;健全完善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劳动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指导、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劳动用工检查和执法监督,维护各类劳动者合法权

12、益。二是社会环境。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评比表彰活动,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技能型人才在成长成才和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优秀事迹。三是生活配套环境。根据合理布局、适度集中的原则,在园区规划、建设企业员工廉租房和单身职工公寓及超市、娱乐、餐饮、金融、邮政、通信等服务网点;规划、开通城市)区外园区至城(市)区的专线公交车线路,并合理设行为,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健全员工关怀机制,完善员工生活配套设施,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劳资关系,做到用感情留人;引导企业在积极实施现有技能等级职务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建立诸如首席技师、主任技师、主管技师等形式的

13、技能职务体系,拓宽技能人才职务晋升空间,做到用事业留人;引导企业健全完善以技能等级、职务岗位和工作业绩等为主要要素的收入分配制度,并针对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实施“股权”配置和“年薪制”等收入分配办法,不断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做到用待遇留人。置站点和发车频次。是工作环境。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用工3、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并加强信息发布力度一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制度。积极贯彻实施XX市城镇从业人员就业登记管理办法,动态、全面掌握我市城镇就业总量、就失业状况、人力资源产业分布以及从业人员就业质量、收入水平、社会保险等基础信息,宏观把握就业及用工整体形势;确定一批重点企业作为用工需求监测单位,定期了解

14、企业当期新入职人数、招工难易程度、招工难主要原因、缺工人数、缺工类型、薪酬状况等情况,掌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程度、原因和发展趋势等;开展求职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掌握求职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知识技能、岗位需求、薪酬期望、工作环境要求等信息。二是健全人力资源供需信息服务系统。指导企业加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并及时向市、区(县、市)、园区相关部门(单位)报送中长期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年度需求计划、年中员工补充计划;全面调查了解企业现有员工、员工需求缺口、薪酬待遇及未就业毕业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和城乡劳动力规模、结构等情况,整合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包含市、区

15、县(市)相关部门、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和园区、企业、学校在内的人力资源供需信息服务系统,并做到定期更新信息内容。三是加强信息发布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用工信息栏、电子触摸屏等媒介向社会广泛发布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及时为企业、学校(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求职者提供信息服务。4、进一步完善企业引工引智和劳动力求职服务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引导、支持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和社会中介机构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服务,针对企业用工难矛盾,增加招聘会场次,组织企业专场招聘会和行业专场招聘会等。二是健全招聘工作体系。在市内乡镇、

16、街道(含社区)和大学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置企业招聘工作站;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跨地区远程视频招聘系统,提高引工引智效率;充分发挥企业现有引工引智渠道、工作平台和驻外机构的作用。三是加强劳务交流与合作。利用现有求职服务平台不定期组织跨地区劳务交流活动和入校招聘会,积极从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引入劳务用工,从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引入各类毕业生;委托市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市内、市外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组织推荐城乡劳动力和各类毕业生来长、在长就业。通过上述工作,努力为企业引工、引智打造多方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5、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并将其纳入毕业考核范畴;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和职业工种划分,整合现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并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