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芬芳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846085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茉莉芬芳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茉莉芬芳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茉莉芬芳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茉莉芬芳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茉莉芬芳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茉莉芬芳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茉莉芬芳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茉莉芬芳说课稿茉莉芳香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须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茉莉芳香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茉莉芳香说课稿1 说教材:茉莉芳香是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茉莉芳香”为名,重点介绍的是我国的民歌茉莉花,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曲调细腻美丽,音乐结构均衡。“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从各个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导学生充分领会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改变,使学生了解和酷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2、,他们对音乐爱好深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启发性思维为主,乐于思索,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他们已经驾驭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知实力和表现力。 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课表的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比较,通过对茉莉花及其相关音乐、文化的观赏,深切感受茉莉花音乐的美,更加宠爱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主动地参加音乐活动,通过歌曲的观赏,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主动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培育酷爱和平,关切他人的情操。 3、学问与技能:通

3、过比较南北茉莉花,了解民族音乐特征,了解不同地方的茉莉花在旋律和风格上的区分。 说重点依据大纲要求,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茉莉花的社会价值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培育学生酷爱民族的情操。因为情感看法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的重要条件,教学过程中就必需通过观赏和感受,通过美妙的艺术形象以及音乐活动的激发,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培育民族骄傲感。 说难点:依据教材的难以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立了本课的难点是:分析、表现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美丽宛转的旋律用歌声抒发对茉莉花的宠爱与赞美之情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纯真美妙的追求,让学生懂得关切他人,传达中国人民和善友好的

4、精神。 说教法和手段音乐是美的教化,是情感的陶冶,要激发学生感受茉莉花的情感美,就必需先让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爱好,因此我采纳“爱好教学法”导入,用故事引出茉莉花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学生在爱好与新奇中体验歌曲,同时采纳情境教学法,听唱法,启发式谈话法以及活动参加贯穿其中。 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审美情感,我创建性地选择和利用了教材,形成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故事导入对比性教学活动性巩固拓展与延长结束。第一个环节:“茉莉在西方” 我采纳故事进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爱好。精彩的开课时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开课我用一个传闻故事切入,图兰朵公主用三个问题对前来求婚的王公贵族进行无情的杀

5、戮,而卡拉夫完备地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在图兰朵公主想要反悔的时候,卡拉夫却为她解围,公主慢慢被感化。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和学习欲望,当学生在思索问题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也对这节课充溢了求知欲。接下来采纳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选段东边升起月亮的视频,由学生自己发觉视频中熟识的茉莉花旋律,学生在自主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对音乐的敏感度。 其次个环节:“茉莉在中国”义务教化阶段音乐课程理念中提出的要求有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在我的课堂上,我致力于为学生介绍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树立剧烈的民族骄傲感。这一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

6、们学唱地四单元的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接着观赏了一首东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比较这两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风格上的区分,通过两首乐曲在速度、心情、歌词方面的比较,让学生对音乐从基本认知上升到理性概念,通过音乐风格了解地方人民的性格特征。紧接着再带领学生分析两首乐曲的谱例,从节奏音型、音程跳度、装饰音以及歌词中的衬词等方面对比分析,从音乐本体方面着手,培育学生肯定的音乐素养,在理性的分析过程中驾驭音乐理论学问。做到感性与理性的完备结合,真正使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 第三个环节:“雪白茉莉香” 音乐审美体验是学校音乐教化价值的体现,通过音乐教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我将进入本课

7、最重要的环节:手语教学。运用启发式谈话引导学生思索茉莉花的象征意义,通过课件展示残奥会火炬传递到南京站,在结束仪式上演员用手语表演茉莉花的一幕,让茉莉花的音乐美上升到“关爱”这一情感主题,教学生手语表演好一朵漂亮的茉莉花,通过每一个词语的手语教学,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这种表达方式,从心灵上走近了特别人群,在手语教学过程中,同时也附带了对乐曲的熟知,然后,让学生自己边唱歌曲边表演手语,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诠释音乐。音乐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呈现。 第四个环节:“茉莉到处芳香” 情感看法价值观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弘扬民族音乐是义务教化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纳情境教学发,在班级成立临时合

8、唱团,带领大家一起观赏飘扬在悉尼歌剧院的茉莉花,为宋祖英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伴唱。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把自己放置在音乐会现场,通过自,为宋祖英的演唱添彩,为悉尼歌剧院增辉,为宏大的中华民族争光。在这一边观赏边表演的环节中,学生的自信念将得到提高,民族骄傲感也油然而生,这是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以及音乐情感的主动引导作用。当然,这一情感还将通过接下来介绍茉莉花在申奥、申博等各种世界性舞台的绽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张艺谋导演在作品中对茉莉花版本运用的“移情别恋”,用好一朵漂亮的茉莉花代替江苏版本的茉莉花进一步强调了茉莉花与世界的接轨,并被誉为“其次国歌”。 总结 本课通过故事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9、学习爱好,通过对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在爱好的基础上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分析,在理性的基础上升华,并能主动地参加到音乐活动中,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在学习基础学问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升华,真正领会了民族音乐的人文内涵,了解了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培育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了民族骄傲感和酷爱祖国酷爱民族的高尚情操。茉莉芳香说课稿2 (设计意图:演唱典型乐句、乐曲主题是观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目的在于通过演唱进一步加深对观赏曲目的感受。茉莉花是学生很熟识的一首歌曲,让学生演唱是没有难度的,因此,我增加了低声部,将它变成了一首合唱曲,力图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感受茉莉花的美。比较演唱形式则让学

10、生了解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时音乐的要素不变,音乐的心情也不会变。) 6、茉莉花由于它的美丽、好听,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对其进行改编。我选取了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让学生进行观赏(倾听莫文蔚茉莉花)。观赏之后小结: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在伴奏、演唱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在演唱时,歌曲的音乐要素没有变,所以歌曲的心情也没有变,依旧是抒情、美丽的。音乐要素不变,音乐的心情也不会变,这就是音乐要素的重要性!江苏茉莉花淡淡的芳香飘满了全世界。(板书:芳香) (设计意图:流行歌曲六年级的学生是特别喜爱的,因此我选择了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让学生进行倾听,目的是为了贴近学生,引起共鸣

11、。在课上到20分钟以后,学生的留意力已经渐渐起先分散了,流行歌曲的出现能适时地激发学生爱好,让他们重新关注课堂。通过流行歌曲的观赏再次让学生了解茉莉花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反差较大的流行歌曲再次让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和音乐心情之间的关系:音乐要素不变,音乐的心情也不会变。在这个环节的最终,我以“芳香”一词来概括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江南音乐给人的感觉。) 其次环节:倾听东北民歌茉莉花(预设时间12分钟) ()倾听东北民歌时我这样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音乐也是这样。江苏的茉莉花透露着江南水乡的清秀,你来听听这首茉莉花,猜猜它是哪里的?(倾听东北茉莉花)学生第一次倾听歌曲,边听边猜歌曲是哪里的

12、。在学生的回答中,我逐步引导他们来说说歌曲的心情、力度、速度、旋律,并进行板书(板书:东北民歌)。同样,我会出示歌曲的旋律线,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跳进的旋律特点并让学生来找一找这首歌曲里的启、承、转、合分别在哪里。接着我让学生其次次倾听歌曲,并思索:你觉得歌曲里哪些地方是最具有东北特点的?学生会找出歌曲里的下滑音、衬词等具有东北风格的音乐元素,我采纳对比演唱的方式让学生唱唱下滑音,感受其特点;同时唱唱衬词,感受二人转的音乐风格。接着我让学生观赏东北二人转茉莉花的视频。(观看视频东北二人转)然后小结:东北的茉莉花热忱、爽直,带给我们阵阵的浓香(板书“浓香”)。 (设计意图:两次倾听都是有

13、目的的,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进行观赏,使学生在观赏中体验歌曲的特点,进而了解东北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找启承转合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启承转合,并再次理解小调特点。课的后半部分,学生已经疲累了,主动性也不太简单调动,东北茉莉花热忱、爽朗的特点,独特的风格会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下滑音、衬词的演唱能激起学生的较大爱好,关注课堂。我以“浓香”一词,来概括歌曲特点及东北音乐风格,它和江南音乐的“芳香”产生了剧烈的对比,更形象、更直观。东北二人转的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开扩学生音乐视野,了解东北音乐的多元化。) 2、在理解小调的基础上,我通过板书,让学生说说:都是民歌,都是赞美茉莉花,为什么江苏的茉莉花和东

14、北的茉莉花迥然不同呢?学生会联系地方性进行讲解并描述,我就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民歌通常是由口头创作、传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加工、完善的。通常可分为小调、山歌、劳动号子。民歌流传到一个地方,往往会加入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具有较强的地方性,我们的茉莉花也不例外。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让学生发觉民歌的特点地方性,了解民歌的概念,同样是先体验、后概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民歌的相识和理解,同时为下面的拓展观赏作铺垫。) 第三环节:拓展观赏(预设时间3分钟) 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版本,我找到几首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倾听,并作简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倾听其它

15、地方的茉莉花让学生体验民歌的地方性特点,并通过“同一题目,不同版本”这一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民歌的欲望,将课堂进行延长,使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预设时间分钟) 在课的最终,我这样总结:无论是刚刚过去的年北京奥运会,还是即将到来的年上海世博会,我们都以茉莉花代表和平、真诚、友情,邀请全世界。(观看视频世博会宣扬视频)但愿茉莉花能常在大家的心中飘香,但愿我们的民歌都能像茉莉花一样,香飘万里,恒久芳香! (设计意图: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学生看到了茉莉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出现,感受到它的份量。它不仅是一朵芳香、漂亮、纯净的花,更是一朵代表中国人民和平、真诚、友情的花。在这里,学生对茉莉花的理解就提升了。我们的民歌如此出彩,信任在此时学生是有所触动的,他们探究民歌的愿望也会被激发起来。) 民歌是我们的珍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对民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爱! 感谢大家!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