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8413343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课中外文化交流复习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文化交流史复习大纲钱婉约 2012-12-91,文化的定义及属性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传播学等学科都对文化有定义,故多至200种以上说法。历史学的文化定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的成就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传播性等属性。2,文化交流中的接受与排斥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本土主体文化对于外来客体文化的接受或排斥,l 1,本土文化的状态:开放活跃期,适应性;落后封闭时,排斥性。l 2,外来文化的性格:效用和适应3,古代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l 1,贸易要求。 l 2,宗教传播。 l 3,战争与掠夺。 l 4,官方

2、派遣使节、学生、乐舞团体等。4,西域的概念l 1,广义的西域,是指通过葱岭(今帕米尔山结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所能达到的广大地区,涵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希腊罗马、北非等地域。l 狭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的地区,涵括今天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5,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9年。欲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历经13年而返。第二次:公元前115年。欲与乌孙结盟。6,史记大宛列传l 1,大宛: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70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

3、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拘弥、于阗,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 l 2,乌孙: “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l 3,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临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l 4,“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涯,盖乃北海云。l 5,大月氏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一二十余万。故时强,

4、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l 6,安息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土著,耕田,田稻麦,葡萄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一银为币,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划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l 7,“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淫,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甚众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

5、水、西王母,而未尝见。l 8,“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大夏民多,可百余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7,后汉书西域传l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奉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赉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穷临西海而还,皆前所未至,山经所未详。”l “大秦国一名黎轩,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一石为城郭,列置邮亭。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城

6、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其王日游一宫听事,五日而后遍。常使一人持蘘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8,“支那”名称的由来:l 1,是“秦”的对音,得自当年秦国的盛名,此说影响甚广,李约瑟、张星烺等;l 2,西南羌族、滇国、日南郡(西汉)的转音;l 3,是“茶”的对音; l 4,中国所产丝“绮”的名称,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据季羡林研究;9,“赛里斯”形象:l 地域:住在东方,与印度、大夏相邻,东面濒临大海。l 高大:“赛里斯人与北印度人相传身材高大,达13肘尺。(肘尺:法国古代长度单位,肘至中指末端的长度,约等于半米。)”l

7、长寿:“他们寿逾200岁。”l 外形:“长着红头发、蓝眼睛、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10,“羊毛树”的传说l 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e博物志:“赛里斯人以他们森林中所产的羊毛而闻名遐迩,他们向树木上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织布这两道工序。再贩运至罗马,由于遥远的地方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l 2世纪中叶,希腊地志学家波桑尼阿Pausanias希腊志 :“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并不是从树皮上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一种小动物,希腊人称之为赛儿。这种微小的

8、动物比最大的甲壳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为蓄养这种昆虫而建造冬暖夏凉、四季咸宜的房屋(蚕房),在第四年之前,赛里斯人一直用小米喂养它们,但到了第五年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活不了多久了,改用绿芦苇来饲养。它们贪婪地吃着这种芦苇,一直到胀破了肚子。大部分丝线就在尸体内部找到。”11,历代取经高僧中国历代往西域、天竺取经的高僧主要有:朱士行、法显、玄奘、义净;还有智猛、法勇、惠生等,唐人释道宣释迦方志游历篇,宋人志磐佛祖统记卷53有记载。12,佛教东传路线及石窟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中心的更替路线为:于阗鄯善敦煌长安平城洛阳建康、

9、庐山。始建于北魏的中国三大石窟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13,中国禅宗的特点:l 1,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把世界的林林总总,万事万物都归为人心之所造。l 2,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人本怀有佛心本心,无论渐修或顿悟,都直指本心。l 3,以心传心的直观的认识方法:本心人人都有,禅定个个都会。非语言、行动可传,自在自心体会。从而达到万物同一、内外合一、梵我合一、心物同一的境界。14,日本古代的历史分期日本历史经历了绳纹文化时代、弥生文化时代、古坟时代、奈良平安时代、镰仓室町时期、安土桃山时期、江户时代、明治以来的近现代等。其中受中国影响最大的时期为弥生、奈良平安时代及江户时代。1

10、5, 弥生飞跃: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日本国内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它以非正常的速度发展,史称弥生飞跃。生产方式:采集渔猎农耕水稻;工具改进:新石器金石并用铁器;人种变化:身材矮小圆脸的倭人身材较高长脸的混种人(与朝鲜、华北人种杂交)16,徐福传说l 史记秦始皇本纪28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山。”l 史记淮南王列传”秦始皇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17,魏志倭人传。中国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是最早记载日本列岛上岛屿、国家、生产、生活习俗等各

11、方面情况的古代文献。l 地理概况: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l 纹身风俗: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今倭水人好沈没捕鱼蛤,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诸国文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l 物产种植:种禾稻、纻麻,蚕桑、缉绩,其地无牛、马、虎、豹、羊、鹊。兵用矛、楯、木弓。木弓短下长上,竹箭或铁镞或骨镞。l 生活风俗:倭地温暖,冬夏食生菜,皆徙跣。有屋室,父母兄弟卧息异处,邪马台国是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的倭女王国国名。魏志记载,2世纪末乐浪海中倭人有三十多个小国分立,邪马台国是统治其中一些小国的较强大的国家之

12、一。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大和说与北九州说较有力,但因史料限制,尚无定论。女王卑弥呼统率周围的奴国和伊都国等许多小国,曾数次向魏朝贡,得“亲魏倭王”称号。18,遣唐使l 次数:630-895年,共任命19次,成行16次,其中12次往返。l 人数:初期约一、二百人,一、二艘船。中后期约五百余人,四艘船。l 成员: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翻译、医师、画师、乐师、工匠、水手等各随员。留学生、学问僧。l 路线:北道、南岛道、大洋道。 l 活动:拜见唐皇帝,参观国子监等文化机构,与官僚、士大夫结交,学习各种文化科技。l 人物: 阿倍仲麻吕(朝衡、晁衡698-770),八期使716 吉备真备(693

13、-775 ),八期使716 空海(774-835),十六期使804,文镜秘府论 圆仁(794864)十八期使838,入唐求法巡礼行记l 历史贡献:1,引進唐朝典章律令,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 2,輸入唐朝文字典籍、文化艺术(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融入日本文化,提高民族文化水平。 3,吸收中國各種技術工藝等物質文明,促進日本經濟的發展,豐富日本人民的生活。 19,日本文字与汉字的关系:l 1,借用汉文:3-7世纪。日本书纪怀风藻。l 2,万叶假名:7-8世纪。l 3,日文假名:平安时代9-12世纪产生成熟。源氏物语枕草子l 4,汉文训读:起源于平安朝代,经14世紀中期的發展、16世纪

14、初成型。20,古事记和歌一首:l 万叶假名:夜麻登能 多加佐土怒袁 那那由久袁登卖抒母 多礼袁志摩加牟21,中国茶文化唐陆羽写有茶经,写成于760年前后。辑录了茶树的种类、加工方法、煮茶工具、饮茶器具及与茶相关的故事诗文等。总结中国饮茶风俗,提出用于煮茶的水应以“山泉为上、江水其次、井水为下。” l 添加物:排除了盐以外的一切添加物。l 关于水:山泉为上、江水其次、井水为下。l 煮水的程度:初沸如鱼目浮游水面,加盐;二沸如珍珠涌泉,放茶叶;三沸如腾波鼓浪,加少许冷水。中国茶的品种主要有绿、红、青、白、黄、黑等。中国的饮茶经历了以下三阶段:1,煮茶(煎茶):唐及唐以前。形制为团茶。2,抹茶:宋代

15、。形制为粉茶。3,淹茶(泡茶),明清以来。形制为叶茶。日本入宋僧荣西带回中国茶种,开始在中国种植茶树,并写有吃茶养生法。千利休为日本茶道提出“和、敬、清、寂”四字原则,将饮茶提升到艺术和人生修养的阶段。20世纪初,日本文化学者冈仓天心写有说茶,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茶道及其包含的东方文化精神。22,希伯来、迦南、以色列l 1,希伯来人原住阿拉伯半岛,在亚伯拉罕的带领下,迁移到迦南人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在亚伯拉罕之孙雅各之时,征服迦南人,并与之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以色列(上帝的卫士)。l 2,前14世纪,以色列人迁移至埃及,沦为埃及贵族的奴隶,历150年,前1230年,以色列民族英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60万,逃出埃及,返回迦南。l 3,为了重新凝聚迦南地区住民和回归的以色列人,摩西创立犹太教(犹太是摩西所属以色列民族中的一支)。l 信奉唯一的主耶和华,而不能信仰别的任何真神。l 宣布“摩西十诫”:l 成为犹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