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8411755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绩效考核)绩效实用工具及方法(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掌握且运用绩效考核工具2.掌握绩效管理中关键业绩指标寻找及分解技术3.掌握不同部门绩效管理的要点和方法4.掌握处理常见的绩效管理难题的技巧课程大纲第壹讲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上)1.课程结构及其纲要2.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问题3.绩效管理中的技术问题第二讲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下)1.绩效管理中的制度问题2.绩效管理中的观念问题3.如何选择绩效管理模式第三讲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的工具(上)1.指标分解图及编码系统2.绩效管理指标库的应用3.绩效管理指标库的优点第四讲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的工具(下)1.目标卡设计特点2.目标卡设计

2、技巧3.运营班子的考核设计第五讲主管需要掌握的指标量化方法1.格利波特四分法的实际意义2.格利波特四分法的具体应用3.鱼骨图和帕累托图的应用4.主管选择指标的四大原则第六讲主管如何掌握指标的难度1.目标管理难度的三级划分2.指标难度划分的实际意义3.管理核心人物的决策定位第七讲绩效管理中的沟通技巧(上)1.互动游戏:非语言沟通的意义2.中国人的沟通特点3.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第八讲绩效管理中的沟通技巧(下)1.反赞美沟通实地演练2.中国特殊的沟通方式3.和上级的沟通技巧4.跨部门的沟通技巧第九讲各类人员的绩效考核(上)1.营销人员考核设计2.质量指标的有效测量3.职能类考核模式:精确模式第十讲各

3、类人员的绩效考核(下)1.职能类考核模式:次精确模式2.职能类考核模式:壹般模式3.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模式总结第十壹讲态度能力指标考核(上)1.态度能力指标常见问题及其规律2.态度能力指标的选择3.锚定设计寻找行为刻度第十二讲态度能力指标考核(下)1.协调沟通能力考核方法2.协调沟通能力设计特点3.考核常见问题处理方法第壹讲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上)绩效考核中的三类障碍(壹)(壹)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是指那些通过改变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于绩效管理中,这类问题通常由人事经理改变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予以解决。1.权重避难权重避难的内涵和影响权重避难是指于决定员工绩效考核的权重时,主管采取讨论的方法,为寻

4、求部门平衡,给予员工普遍过高评价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它也不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不利于企业进壹步的发展。(具体对策,参见最后壹讲中的介绍。)那么,设计权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设计权重的主体图1-1设计权重的主体【图解】上图表示的是设计权重的主体,他们是:人力资源部提出指导性意见;员工主管于作出决定前要和之沟通;主管最终决定业绩所占的比例。设计权重的本质本质上,设计权重的过程就是这三个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对于员工来说:员工不会赋予很难的工作以较大的权重。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拿到绩效工资的机会和数额均会变得很少。对于主管来说:主管考虑到年终员工要对自

5、己进行民意评价,为了不得罪人,部门主管有可能无视员工的实际绩效,采取“折中”的方式,给出整个部门均非优即良的成绩。所以,尽管员工和主管作为俩个利益主体,表面上是对立,本质上却是壹致的。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权重避难的现象。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公平的解决绩效考核的问题,针对权重避难的现象,他们提出了末位淘汰等方法,力求加强考核的区分度。设计权重时应该遵守的原则于满分是100的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小不能小于5%。因为,如果权重小于5%,指标的变动很有可能被意识不到。最大的权重壹般不超过35%。否则,会使员工的精力过于集中。因此,权重的变化区间应该为:5%35%。2.目标平移目标平移的内涵及表现

6、目标平移这种现象是指主管对交予的部门目标未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分解,而是按照人头进行了简单的分配。比如,公司考核研发部门的“项目完成率”这个指标,如果发生目标平移现象则会表现为:主管不对指标进行分解,而是按照人头将研发部门“项目完成率”指标分配为“员工甲的项目完成率”、“乙的项目完成率”,以及“丙的项目完成率”这三个指标。目标平移的对策首先是选择指标,然后是分解指标。选择指标时,要考虑到指标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考核且不是考核本职工作,而是考核本职工作中那些难度较大、对提高绩效有意义的指标。也就是说,员工壹贯完成得很好的指标是不用考核的。3.目标无因果目标有因果是指部门主管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以及上

7、级的目标有壹定的因果关系。反之,目标无因果是指这三者的目标之间不成因果关系,它表现为员工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主管和主管上级的影响且不明显。目标无因果现象也是指标从下往上制定过程中壹个最大的问题。第二讲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下)绩效考核中的三类障碍(二)(二)制度问题人事经理的主要工作之壹就是设计制度,而设计制度有时会产生壹些普遍性的错误,这些错误包括:1.考核无监督这种错误表现为:设计完制度,可是缺乏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制定的制度和对制度的监督是不同的,因为制度是事先制定好的,属于事先管理;而对制度监督是于对比制度,属于事后管理。2.只考核业绩,不考核方法这种错误表现为:人事经理不对主管进行绩效考核

8、方法的辅导,只对主管要求考核的结果。3.缺乏双重监督这种错误表现为:只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缺乏对考核者的考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双重监督:用考核来监督员工业绩,用考核来监督考核者对下属的管理。【自检1-1】你们是怎么监督员工的?且且,这种监督是否全面?参考答案1-1上班时间到了,关紧厂门,不给请假和加班补救的机会。仍有的企业采用指纹签到器。民意测评就是监督考核者的方法之壹,但不能说是最好的方法,于平时的工作中也要注意就考核者对下属的考核进行监督管理。(三)观念问题不仅要辅导员工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员工的观念,也就是要于他们的头脑中树立崇尚数据和对指标量化的观念。于现实工作中,却存于着对考核误解的

9、壹些观念问题。1.没有测量习惯于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大家往往更相信经验,而不是数据,更没有测量的习惯。但实际上,壹方面,经验也有靠不住的时候,毕竟它代表的是过去,而非当下和未来;另壹方面,即便有时候经验是有用的,可是有经验的人也往往且不愿意将自己最拿手的经验传授给别人。2.感恩型领导居多中国式的管理者,十分于意感情和情面,这种管理模式被称作感恩式的管理,这和西方的人际交往逻辑是不同的。因为,西方人际中的施受有壹种平均的感觉,而中国人之间的交往则是别人的滴水之恩,自己必将以涌泉相报。因此,曾国藩经过研究曾这样总结道:“多施少受”。即别人对你好,你就接受。这且非是明智之举。【案例】于很多单位经常会出

10、现这样的情况,领导说:“来,正好搭我的便车,我把你们送回家。”这时候,作为员工的你是否答应呢?事情是壹分为二的,答应坐领导的车,是和领导接近的好机会;可是,另壹方面,壹旦接受领导的好意,也就意味着有朝壹日壹定要回报领导。这种受恩于人的情况,产生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回报的逻辑,就是讲究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滴水跟涌泉之间有无数倍的关系。也就是说,壹旦搭领导的车回家,领导对你回报的期望值会变得很高,而且你受得越多,他的期望值会越大。以后无论你是加班,仍是过节给他送礼,领导均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应该的。因此,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多施少受。3.改进方法不到位克服这三类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只要能够达到

11、同壹个目的,就是可行的方法。比如,于制度问题方面,就不壹定非要采取末位淘汰,强制把人分成五类这壹种方法。解决绩效管理中三大问题的对策绩效管理中的三大问题主要是制度问题、技术问题和观念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1.解决制度问题的对策解决制度上的问题要从根源上入手。首先,要选择壹种绩效管理模式。常见的绩效管理模式有:平衡记分卡、目标管理模式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然后,构建绩效管理体系,且且,借助“图、库、卡、单”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图1-3解决制度问题的对策2.解决技术问题的对策解决技术问题,也就是要培训管理者掌握绩效工具,抓好绩效管理关键控制点。常见的绩效工具有:分解图、指标库、目标

12、卡、跟踪单。3.解决观念问题的对策解决观念问题就是要从感恩型领导转变到变革型领导。选择绩效考核模式绩效考核当中的逻辑程序是首先选择壹种考核模式。因为,不同的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壹)三种考核模式从大的角度来讲,有三种考核模式可供选择:1.综合平衡记分卡模式这种模式源于美国,实质是壹种战略工具。它有四个角度:财务表现、内部管理、员工学习和客户满意。图2-1综合平衡记分卡模式2.目标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源于日本,于目标管理中,指标分解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的难点不于于目标的制定,而于于目标的分解。至于目标的执行情况,就不属于绩效考核体系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了。3.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于这种模

13、式中,指标分解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核心于于始终围绕关键职责进行考核。(二)各种模式的优势和使用条件1.三种模式的比较综合平衡记分卡模式、目标管理模式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它们于工具技术、使用条件和主要优势方面均存于着差异:表2-1三种考核模式的比较常用方法工具技术使用条件主要优势综合平衡计分卡四角度指标设计基础管理到位关注长期目标管理目标分解、杜邦分析任务性明显组织目标到个人目标KPI法格利波利四分法职责显著岗位核心职责2.模式俩俩比较平衡记分卡和目标管理对于任何部门来说,且非均能涵盖平衡记分卡的四个方面。运用平衡记分卡从企业层面往下分解通常是有效的,可是壹般分解到部门以下的层面,它的作

14、用就基本失效了,这时候,就需要转而运用目标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和KPI法目标管理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二者的考核难点不同:目标管理更注重目标的分解,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更注重抓住关键职责。目标管理的目标是上级赋予,部门再根据目标往下进行分解,而关键业绩指标模式的目标则是岗位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于现实的绩效管理实践中,壹个岗位的考核指标常常是自身的目标和上级赋予目标的结合体。表2-2目标管理和KPI法的比较目标管理KPI法难点目标分解抓住关键职责目标上面赋予的岗位本身有的(三)模式选择中的注意事项1.三种模式兼顾于做绩效考核的时候,这三种模式应该予以兼顾。因为,所谓的某种模式只是壹个名词而已,使用者不应该套用壹种模式来管理企业,而是能够选取各种模式当中比较有效的部分来使用。2.相对比较和绝对比较之间没有可比性比如,回款率这个指标先预定为50%,考核这个指标是否完成,属于绝对比较;如果把大家的完成情况,再评出个优良中差,这时就属于相对比较了。目标管理属于绝对比较;而关键业绩考核模式属于相对比较。比如,壹般考核指标被分成优、良、中、差、很差五个档,比例分别是5%,15%,60%,15%,5%。有壹个假设,通常企业80%的业绩是由20%的关键员工完成的。因此,只奖励指标为优和良的职工(5%+15%=20%)。总之,相对比较和绝对比较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的理论假设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