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8408292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中国科技开发院1991 年 8 月经国家编委批准,由原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事业单位,总部设在深圳市。1998 年 11 月实行属地管理,成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06 年 8 月整体划转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转制为国有企业。中国科技开发院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专业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11 个分院、开发中心和 8 个专业开发所、2 个国家“ 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 1 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及40 余家科技企业的综合性科技开发机构。建院以来,我院遵循“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

2、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组织实施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成果转让”的建院宗旨。在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充分发育的创业条件下,紧紧抓住技术开发、孵化、转移和产业化等环节,努力探索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路子。经历十多年艰苦奋斗,已初步摸索出一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一、以体制创新促进机制创新(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组织体系建立创建中国科技开发院初衷是:通过中国科技开发院联合各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搭建各类技术研发转移平台,以国家科技部和地方政府科技部门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作为主要项目源,运用市场机制将高新技术成果与资金、人才、管理、市场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加快高新技术成

3、果研发、转移和产业化的步伐,为我国技术成果转移和产业化探索一条新路子,改变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的难题。为适应这种超前探索需要,在国家科技部和有关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院因时、因地制宜地从三个方面迅速建立起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组织体系:一是建立了全国性的组织机构与资源整合网络体系。依托各级地方政府,我院在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的沿海、沿江地区设立了十多家分支机构,迅速建立了全国性的组织机构与资源整合网络体系(见图 1)。这一体系的建立扩大了中国科技开发院系统的影响力,提高了我院整合经济、人才、信息等资源的能力,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了以各类专业技术开发所(中心)

4、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开发支撑体系。我院根据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尤其是技术项目二次开发、孵化、项目转移后续服务的实际需要,联合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合作、合资、入股、冠名等灵活多样地方式,先后组建了地效飞行器开发中心、医药科技开发所、中国光电技术发展中心等十多个技术研发平台(见图2)。以各类专业技术开发所(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我院进行高新技术成果研发、孵化、转移和产业化的能力,为我院进一步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核心能力与业务专长提供了一系列的互动平台。三是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我院通过投资、增资扩股、技术入股等方式,联合有关

5、上市公司、企业和投资机构,兴办了中国联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新鹏投资发展公司、广州天象地效飞行器有限公司、浙江宁波中意太阳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联兴电子有限公司、南通天通高速船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正中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 40 多家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公司(见图3)。上述三个层次体系的建立,初步形成了我院支撑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孵化、转移、产业化全过程的创新体制架构和运营系统,有力地保障、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各项业务的开展。(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场机制模式的探索与形成我院依托上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撑体系,通过十多年来对科学技术成果研发、转移、扩散基本规律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同发育阶段

6、实际情况有效结合的具体工作实践,逐步摸索并总结形成了“中国科技开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场化模式”(见图 4):该模式的特点是:借助民办官助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官、产、学、研、资、介”互动的资源整合方式,促进了技术项目研发、转移、产业化和技术平台建设与企业孵化、技术服务、创业投资、项目资本运营的有效结合。这个模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1991 年至 1998 年):这一阶段由于我国技术市场、产权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刚开始发育,在技术项目的研发、孵化、转移及产业化工作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不太明显,基本上全由开发院系统“一竿

7、子插到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了项目转让和股份转让难度较大、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第二阶段( 1999 年开始):随着我国、尤其是深圳市技术市场、产权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外部环境的逐渐发育与日趋成熟,我院技术项目的研发、孵化、转移及产业化工作,由“一竿子插到底” 逐渐转变成了“多条腿走路”,既可量力而行挑选项目进行研发、孵化、转移和产业化,亦可通过增资扩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外部的资金、人才、管理及市场网络等资源加速项目的产业化步伐,更可借助成果转让、项目公司整体出售和股份转让等途径收回项目投资。运用市场机制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运作模式日趋成熟

8、。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式、途径的多样化,既降低了创新和转化的难度、又提高了项目产业化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式、途径多样化运作模式的构建,使创新要素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逐渐变成了可操作的现实,项目投资退出渠道的逐步形成,改变了我院系统从科技成果开发、孵化到转移和产业化“一竿子插到底”的被动局面,逐步从投入大、周期长的成果产业化领域抽出身来,集中主要力量进行科技成果研发、孵化、转移等科技中介工作。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场机制模式”的实践与成效十多年来,我院系统先后对100 多个高新技术项目进行了开发、孵化、转移和产业化,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 10 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9、项目5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8 项。在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优势领域和业务专长。成功孵化了深圳科兴生物制品公司、深圳新鹏投资发展公司、深圳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桑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天象地效飞行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中意太阳能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在香港成功上市。(一)运用创新机制开发、转移了一大批高技术成果1国家“ 863”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我院系统自建院以来,先后承担研究和进行成果转化的国家“ 863”项目共计10 项,主要的项目有:( 1)基因工程药物原我院全资企业中国联合生物技术公司(以下

10、简称中联公司),以国家“863”计划为依托,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和投资机构,先后在深圳组建了“深圳科兴生物制品公司”、“深圳新生命药业有限公司”、“深圳新鹏投资发展公司及生物制药厂”、“深圳雷克药业有限公司”、“深圳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新鹏公司和雷克药业有限公司仍由中联公司进行控股经营和发展,其余三家企业孵化成功后, 已通过资产重组或股权转让等资本运作方式变现退出。中联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先后成功地开发、孵化了基因重组干扰素1b、干扰素 2b、基因重组人白介素-2、白介素 -3、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6 项国家“ 863”成果,以及长效干扰素等一批基

11、因工程药物。大部分项目经成功“孵化”后,均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和销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我院从 1994 年开始对该项目给予技术和资金的扶持,现已由成立初期生产单一笔译通产品发展至近10 个“863”项目的商业化经营,被列为国家“ 863”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桑夏公司功开发出我国第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桑夏 2000,应用于掌上电脑、移动通信、信息家电、人工智能等领域。2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产业化我院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地效飞行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产业化工作。(1)地效飞行器实用型地效飞行器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995

12、 年我院联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701 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05 所,共同组建了中国科技开发院地效飞行器开发中心,采取整合资金、技术、设计和制造资源方式,联合开展地效飞行器的研发。仅用3 年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任务,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代实用型地效飞行器 天翼一号( TY1 )。该型地效飞行器于 1999 年 6 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太湖基地投入旅游运营,为全球地效飞行器的商业运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地效飞行器研发过程中,已获得7 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2 项、实用新型4 项、外观1 项),现正在申报且已获受理的还有9 项国家专利(其中的两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

13、审查程序)。(2)多晶硅太阳电池硅片产业化开发“多晶硅太阳电池硅片产业化开发”项目是由我院所属的中国光电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该项目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大胆采取技术引进与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方式,籍此缩小我国在多晶硅太阳电池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加速项目产业化进程。在意大利国家石油公司下属子公司欧州太阳能有限公司的配合下,历经4 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多晶硅太阳电池硅片的攻关任务,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年产2MW 多晶硅太阳电池硅片生产线,生产的光电组件太阳能转换率达12以上,硅片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 2001 年 8 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验收,被科技部领导誉为中国光伏产业领域里程碑式的成就。3创新新药研发模式医药科技开发所充分利用该所由国内著名医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优势,通过专家委员会构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