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840561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精读2020尔雅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书”的形成(一)1【单选题】著作( )是一部论述了人生修养境界的道德哲学专著。 答案:中庸 A、周易 B、史记 C、诗经 D、中庸2【单选题】中国古代思想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答案:孔子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3【单选题】以下中国古代著作中不涉及教育理论的是()。 答案:战国策 A、中庸 B、战国策 C、孟子 D、论语4【单选题】()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答案:诗经 A、尚书 B、中庸 C、礼记 D、诗经5【多选题】以下属于“四书五经”中“五经”的是( )。BC A、史记 B、尚书 C、礼记 D、天人三策6【判断题】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

2、献汇编,论述了先儒之道。X“四书”的形成(二)1【单选题】法国小说家( )一生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并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答案:巴尔扎克 A、雨果 B、莫泊桑 C、巴尔扎克 D、西蒙2【多选题】朱熹认为( )两篇文本可以突显、贯通儒家思想的基本脉络。AD A、大学 B、论语 C、春秋 D、中庸3【判断题】朱熹引用中庸是因为它体现了先秦儒家与先王之道的贯通与碰撞,体现了子思子与传统思想的融通。 答案:正确中庸与四书1【单选题】从义理的深度上讲,( )是高明的,其核心命题是性与天道。 答案:中庸 A、公羊传 B、中庸 C、左传 D、尔雅2【单选题】( )倡导以“孝恕忠信”

3、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撰写了大学。 答案:曾子 A、孔子 B、孔鲤 C、曾子 D、孔伋3【单选题】以下不是子思所著述的是()。 答案:春秋 A、子思子 B、中庸 C、春秋 D、孝经4【判断题】子思站在一个极大的格局上,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人天关系,突破有限,叩问本质,叩问普遍,叩问永恒。 答案:正确什么是中庸?(一)1【单选题】朱熹把中庸的“庸”解释为( )也。 答案:平常 A、用 B、庸俗 C、高明 D、平常2【单选题】“中”是有其参照系的,需要有某种场域作为参照,“中”的三个层面不包括( )。 答案:正中下怀 A、四方之中 B、正中下怀 C、天地之中 D、古今之中3【单选题】朱熹把中庸的“中”

4、解释为()。 答案:不偏不倚 A、平常 B、适于 C、不偏不倚 D、中间4【判断题】“中和”就是要处理好人和整个复杂的关系,人在复杂关系中得到一种接受和认可谓之“中和”。 答案:正确什么是中庸?(二)1【单选题】以下关于中庸的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其文本是对世界定位的理解 A、人在天地间的作用是促成天地的生机 B、其文本是对世界定位的理解 C、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华文化特点的关于时空的意识 D、既要探寻广阔的价值,又要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2【单选题】以下对“人”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A、天大地大人亦大 B、参通之者,人也 C、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D、上下通也3【

5、多选题】中庸的目的是( )。ABC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C、探寻广阔的价值 D、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4【判断题】“为天地立心”的内核是人在自然与天地的关系中确定角色与位置,进而把握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天地的格局中把握人心的根本。 答案:正确天命之谓性(一)1【单选题】以下观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礼乐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 A、性与天道是不可理解的、高明的、玄妙的 B、礼乐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 C、礼乐是可以理解的、切身可行的 D、礼乐是孔子思想中平易可行的地方2【单选题】(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 答案:性 A、善 B、孝 C、性 D、

6、信3【判断题】天人关系、天命与人的本质关系是先秦儒家积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 答案:正确天命之谓性(二)1【单选题】从义理的角度解读“天”的内涵主要是指( ) 答案:道德 A、命运 B、主宰 C、道德 D、自然2【单选题】在蒙昧时期,天人关系的内涵是指( )。 答案: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个人都可通过巫术和祭祀与天感通 A、人文跃动的重要标志天的义理化 B、人们对天命的质疑越来越激烈 C、看不到天与人之间必然的联系 D、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个人都可通过巫术和祭祀与天感通3【多选题】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对“天”的解说包括( )。ABCDE A、主宰之

7、天 B、命运之天 C、自然之天 D、义理之天 E、物质之天4【判断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现实政治的变幻莫测,随着个体生命在乱世中的颠沛流离,人们对天命的质疑越来越激烈。 答案:天命之谓性(三)1【单选题】在礼崩乐坏时期,儒家重建“天人关系”的方式不包括( )。 答案:帮助各国国君争霸称王 A、将“天”彻底的义理化 B、让“天”成为某种普遍而必然的价值象征 C、将“天”与人的本性在读统一 D、帮助各国国君争霸称王2【判断题】天人关系是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如果让天人之间的沟通局限在少数统治者手中,就意味着暴政。 答案:正确率性之谓道1【单选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率”释义为(

8、)。 答案:遵循 A、率真 B、率领 C、遵循 D、草率2【判断题】“天命之谓性”是重新从义理化和普遍化的层面上去统一天人,为道德和价值建立起根本性的依据。 答案:正确修道之谓教1【单选题】以下对“修道之谓教”的“道”释义错误的是( )。 答案:指导 A、道路 B、指导 C、连续 D、连贯2【单选题】以下哪位文学家晚号为六一居士?( ) 答案:欧阳修 A、柳宗元 B、韩愈 C、苏轼 D、欧阳修3【多选题】以下对词的释义正确的是()。ABC A、“品节斯”中“品”:众庶也 B、“品节斯”中“节”:竹约也 C、“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的“脩”:脯也 D、“修道之谓教”的“修”:修理4【判断题】“道

9、”既是自然本质,也需要人文修养,是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修”的统一。答案:正确道的阐释1【单选题】以下关于“不可离”的三个角度,阐述错误的是( )。 答案:人性论:道的依据在于德善 A、心性论:道的依据在于性 B、礼乐论:“不可离”表现为外在的人文形式、具体规范 C、人性论:道的依据在于德善 D、功夫论:修养的“不可离”在于高度的自觉2【判断题】“道”是心性论、礼乐论和功夫论的统一。答案:正确3【判断题】对于道德不可离是来自内在的依据,来自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这个认识是基于天人关系的,这是贯穿中庸的基本理路。 答案:慎独之道1【单选题】“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局促,绰绰有裕也”中“慎”释

10、义为( )。 答案:诚也 A、谨慎 B、慎独 C、忧虑 D、诚也2【多选题】“慎独”的两个层面包含了( )。CD A、人性平易可行的地方 B、天道与人性的割裂 C、没有他律的状态下一种高度的自律 D、展现心性不可掩盖的地方天命与人性1【单选题】以下从“性”的角度来讲,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从普遍生物特点来讲,人性与物性有本质不同 A、从“天生万物”来讲,人性与物性有一定相通之处 B、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一种道德内涵 C、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自觉的特点 D、从普遍生物特点来讲,人性与物性有本质不同2【单选题】以下关于对“天命”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天命论有了人

11、性的基础 A、天命论有了人性的基础 B、人性论有了天命的基础 C、天命具有普遍、生命、现实的表现 D、天是有义利有内涵的3【判断题】中庸实现了“天命”与“人性”相统一。答案:正确未发与已发(一)1【单选题】说文解字中将“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静”解释为( )。B A、静默 B、安定 C、审查 D、坚持2【多选题】以下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的著述的是( )。AC A、说文解字注 B、小仓山房文集 C、毛诗故训传定本 D、阅微草堂笔记3【判断题】说文解字中将“釆”解释为象兽指爪分别也。答案:对未发与已发(二)1【单选题】季文子是春秋时期( )国的正卿。 答案:秦国 A、齐国 B、燕国 C、秦国

12、 D、赵国2【判断题】中庸强调“生生”,是万物蓬勃的生发造物之力。答案:对3【判断题】性是人的本质,是一种能够自我实现的趋势,让你成为你自己的依据。 答案:未发与已发(三)1【单选题】( )中描述后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 答案:诗经大雅生民 A、诗经大雅抑 B、诗经周南汉广 C、诗经大雅生民 D、诗经周南虫草2【单选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名篇( )。 答案:孟子 梁惠王上 A、孟子 滕文公下 B、孟子 尽心下 C、孟子 告子上 D、孟子 梁惠王上3【判断题】人的“生生”是使自己成为自己或者是使自己实现为自己的一种自然和必然 答案:正确中和之道1【单选题】朱熹认为致

13、中和的主体是( )。 答案:“大人” A、“仁君” B、“道义” C、“大人” D、“天命”2【单选题】中国最古老的雅乐是由( )演奏。 答案:古琴 A、古筝 B、编钟 C、笙 D、古琴3【判断题】正心即去除或调解偏执的情感。 答案:中庸之难1【单选题】孔子把中庸的第二层违背“无忌惮”称之为( )。 答案:小人 A、知者 B、小人 C、不肖者 D、愚者2【单选题】说文解字中把“甘”解释为从口含一,其中“一”是指( )。D A、仁 B、义 C、天 D、道3【单选题】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 )。 答案:晏子春秋 A、大学 B、说文解字注 C、中庸 D、晏子春秋4【判断题】“时中”的实质是如何在大自然的节律中把握人文的中和。 答案:正确中庸的榜样1【单选题】迩言中“迩”的意思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