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40480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主要原理归纳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 、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

2、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 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2)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P57 第一段中的其它文字选择使用)专业资料整理14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

3、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强调整体)(2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强调部分)5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改造世界)(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素质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有完整准确的认识。 (认识世界)2归纳:发展观的主要原理1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不变和消极悲观的心态看问题。2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

5、大。(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3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联系)原理: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方法论: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正面材料)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正面材料)要注意适度原则(把握好事物量变的度),做好防微杜渐

6、的工作。 (反面材料)4 、发展的原因/ 源泉 /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P67 标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P68 最后一段)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外因)。( P83-1 )矛盾观(或矛盾的观点 / 对立统一观点 / 矛盾分析法 / 矛盾的相关知识)主要原理归纳1 、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坚

7、持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方法,反对只看对立或只看到统一的形而上学一点论错误观点。42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当分析和把握条件,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3 、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对立性)的关系:P68(1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P68 第一段)(2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

8、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 P68 第二段)(3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P68 最后一段)4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反对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的错误做法。55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

9、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的错误观点和做法。(适合细微观设问,作为答案的全部或大部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的错误观点和做法。(适合较大的设问,作为答案中的一部分)6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

10、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 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 1 )要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即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6殊性)( 2 )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要通过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从中抽出矛盾的普遍性,再用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或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 3)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

11、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8 、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12、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9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7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总观点)(2 )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 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3 )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4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联系)主次矛盾常见的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