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8404701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生长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儿生长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儿生长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儿生长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儿生长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生长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生长发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生长发育小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是小儿的 基本特点,因此掌握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才能认识到异常,及时予以诊治。生长是指体格的增长和器官形态的增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结构的成熟和生理功能的完善, 生长与发育两者关系密切,不能截然分开,故一般统称为生长发育。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人类遗传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它如体形、身高、 外貌等均与遗传有关,应重视遗传因素及遗传咨询。环境:包括胎内和出生后各年龄阶段 的营养供应、疾病影响,是否重视保健及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因此家庭、幼儿园、小学教 育均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生活条件及经济条件等。个体差异

2、。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据此,可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期。不 同的年龄期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了解各年龄期的特点及保健措施,将有助于掌握小儿特点及 保健措施,小儿时期大致划分为6个年龄期,各年龄期的主要特征和保健教育原则如下:(一)胎儿期:妊娠前8周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为胎儿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 1周为围产期。遗传因素、孕期感染、中毒、孕妇营养、心理状态均为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孕妇的保健,充分营养供应,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状态,定期检查均有助于胎儿的 发育。围产期小儿死亡率约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0%,因此尤其应重视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内 感染

3、和早产,必要时进行羊水脱落细胞染色体以及其它生化检查,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 性畸形作出产前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低围产期小儿死亡率。胎儿期的保健措施包括孕妇咨询、孕母营养、孕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如弓形体、巨细 胞病毒、风疹、疱疹病毒以及梅毒等)、高危妊娠的监测及早期处理、胎儿生长的监测及一 些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等。(二)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至满28天。新生儿期是胎儿出生后生理功 能进行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时期,其问题多由于适应不良所引起,如环境过冷、过热均不 相适应。其它如先天性缺陷、早产、畸形等。新生儿期免疫功能不足,皮肤粘膜及其它屏障 功能差易于感染。生长发育快而消化功能差

4、,故开始喂养起即应十分重视逐渐适应其消化功 能等。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重点是合理喂养,最好选用母乳喂养,保护隔离,预防感染,近年 来强调产妇与新生儿即刻接触并于数小时内开始哺乳,不仅可以促进母乳分泌,而且对建立 母婴相依感情有重要作用。(三)婴儿期:自出生28天至1岁,此期以乳类为主食,生长发育迅速,如身长增长 50%,体重增加200%,头围增加30%,开始出乳牙,能坐,会爬并开始学走,其生理功能 仍在发育中,如此快的生长发育就需要的足够的营养供应,而消化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差, 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婴儿期保健措施:提供母乳喂养,合理人工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有计划地进行各种

5、预防 接种,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四)幼儿期:13岁。该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大脑皮质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 达能力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 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保健措施:进行合理喂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进行语言训练及早期教育,注 意安全护理及预防传染病。(五)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进一步加快, 求知欲强,好问,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仍差。保健措施:本期应重视潜在智能的开发,但应循序渐进,避免强求,以适应其发育速度, 是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

6、。应培养热爱劳动,爱集体的共产主义思想,仍应注意供应充分 营养及安全护理。(六)学龄期:612岁。学龄期儿童除生殖系统以外大部分器官已发育成熟,脏器功 能特别是大脑发育更加完善,记忆力强,智力发育迅速,基本接近成人,机体抵抗力增强, 感染性疾病减少,但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肾炎、过敏性紫瘢等增多,疾病的表现 基本上与成人相似。其保健措施,更应重视思想教育,加强体格锻炼,并宜参加适当劳动。二、小儿体格及精神发育(一)体格生长:体格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了解其发育的正 常规律便于识别异常情况,从而可及时予以纠正。1. 体重:体重反映了机体生长发育的综合情况,所以是判断健康

7、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临床工作中计算药物剂量、输液量和热卡供应等的主要根据,因此十分重要。体重增长有一 定的的规律性,但年龄越大体重变动的正常范围也越明显,个体差异平均体重土 10%。体重 不足或增加缓慢、停滞提示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疾患。体重增长过速,超过一般规律,应检查 是否为肥胖病。体重增长的一律规律新生儿体重:初生体重与母亲营养状况、胎次、婴儿性别等有关,足月新生儿出生体 重男婴平均为3.3公斤,女婴平均为3.2公斤。出生体重不足2.5公斤者称未成熟儿。一岁以内体重增长规律,前半年每月增长约700克,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0克,因 此,45月小儿的体重为初生的2倍6.6公斤。1岁体重为出生的

8、3倍约9公斤。半岁内体重等于初生体重(公斤)+月龄X0.7712个月体重等于初生体重(公斤)+6X0.7+(月龄-6) X0.2512岁体重每月增长0.25公斤,故为9+3=12公斤210岁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年龄-2)X2+12=年龄X2+81012岁以后进入青春期,体重增加极快,不能按公式计算。2. 身长:足月初生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身长增长的规律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厘米,因此一岁时身长约为75厘米,一岁后增长减慢,全 年增长10厘米,因此2岁小儿身长约85厘米,2岁以后增长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故 210岁小儿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年龄-

9、2) X5+85=年龄X5+75小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是不平衡的,如新生儿头长约占 身长的1/4,成人则占1/8,是因为长骨增长较快所致(见图1-1)。磐岁 口多 时 项岁H生JL”胴乳纪趴L图1-1胎儿时期至成人时期身躯的比较附注百分位法关于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的统计,除用算术均数外,国际上多采用百 分位法,百分位数法就是把一组的数量值如体重的公斤数或身长的厘米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求出某个百分位上的数值。当变量值不完全呈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所测 数值的分布情况。3. 身体各部的生长:头颅:以头围的增长代表头颅的发育,其测量法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头

10、 围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特别是前半年增长最快,六个月头围约为42厘米, 以后更慢,10岁约为50厘米。头围过小及过大均为病理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防治。囟门:在新生儿,组成头颅的的各骨彼此分离,在枕骨鳞部和顶骨之间有小囟门或 后囟门;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是大囟门即前囟门,随着头颅的增长和颅骨的骨化,囟门渐闭合, 有的小儿后囟门于出生时已闭合或微开,最迟于生后24月闭合,前囟门最迟18个月时闭 合,过早闭合或超过18个月未闭合均为异常。头围的大小,囟门关闭的早晚在某种程度上与脑的发育及疾病影响有关,囟门关闭 过早,头围过小,多见于大脑发育障碍、小头畸形等。囟门关闭过晚,头围过大多见于脑积

11、水、佝偻病、大头畸形等。前囟门饱满或隆起紧张、波动增强可见于各种原因的颅内压增高,前囟门凹陷可见 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见图1-2)。图1-2前囟测量法胸围:胸围的测量法为平乳头处全胸围的量度,新生儿胸围比头围约小1.5厘米, 12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上臂围:上臂围的测量法,使上肢放松下垂,在肱二头肌最突出处进行测量,测 量时软尺只须紧挨皮肤即可,勿压迫皮下组织。上臂围是骨骼、肌肉和皮肤,皮下组织的综 合指标,可用以反映皮下脂肪厚度及营养状况。营养良好及营养不良二者相比差别很大,主 要用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上、下部量:身长可分为上部量及下部量。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为上部量

12、,代 表扁骨的生长;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脚底为下部量,代表长骨的生长。新生儿的上部量占身长 的60%,下部量占身长的40%,12岁以前各年龄期有一定的比例(图1-1)。对矮小症患者,除测量身长外,尚需测量 上下部量,如下部量过短表示长骨发育障碍,见于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软骨营养障 碍。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测量方法:使患儿坐于坐高计的坐盘或一定高度 的矮橙上,先使身躯前倾,骶部紧靠坐高计立柱或墙壁,然后坐直,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 与地面平行,大腿与橙面完全接触。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脚平放在地面上,然 后测量,一般3岁以上小儿测坐高。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以后下肢增长比躯

13、干快,4 岁时坐高占身长的60%,67岁后坐高小于身长的60%。牙齿的发育:小儿乳牙一般多于67月开始萌出,也可早于4个月出牙,最迟不超过10个月。若10个月后未出牙,多系异常,应查明原因。乳牙共20颗,最晚于2岁 半出齐,若2岁半乳牙仍未出齐也属异常。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患儿出牙较晚。乳牙数=月龄-6恒牙于6岁时开始长出,顺序见表1-1。出牙时一般不伴随任何症状,有的小儿可有暂时流涎、烦躁不安或低热。表1-1牙萌出时间程序数目(个)萌出时年龄牙总数乳牙下中切牙2月2上切牙4下侧切牙2日14月8第一乳磨牙41017 月12尖牙41日月16第二乳磨牙4203020恒牙第一磨牙6岁牙)4岁4

14、切牙8Ef岁12戏尖牙S日1狎2Q尖牙4岁24第二磨牙41215 岁28第三磨牙 智齿41T如岁32骨龄:骨的成熟与生长有直接关系,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 骨的生长结束,故骨龄(骨成熟龄)是生长的较好指标。评价骨龄最简单的依据是X线片所显示的骨化中心的数目及大小。手及腕X线平片 最多用于儿童期,婴儿早期也摄膝及髋关节平片。表1-2腕骨骨化中心出现顺序表L-2腕骨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出生时1岁Z岁曰岁4岁S岁E岁T岁3岁g岁1 口岁U岁钩状旨4个月头状骨碍个月:统骨骨薛三角骨, 掌冒哥 能指骨 骨器月骨大多 角骨, 舟骨豆骨(二)神经精神发育神经精神发育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而

15、神经精神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内外刺 激反应的表现,包括感知、反射、动作、语言及对周围人的感情反应等。神经精神活动的发 展取决于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成熟程度,出生时脑重为体重的2025%,6个月时为成人 脑重的50%,10岁时达90%。出生时脊髓、中脑、桥脑及延髓已发育较好,许多皮层下中 枢发育也较早,从而保证了婴儿出生时有较好的循环、呼吸等生命功能。丘脑及下丘脑在出 生后数月内发育较快,对体温调节、饥饱等反应有关。大脑皮质较成人薄,各层细胞已开始 分化,到3岁时皮质细胞大致分化完成;8岁时已与成人无多大区别。但细胞功能却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发育日益复杂化。除了大脑皮质的分层及细胞的分化外,传导神经的髓鞘形成对 神经系统的反应也有意义。在婴儿期,由于皮质发育尚不完善,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 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当外界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时,在皮质不易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 兴奋与刺激容易扩散。因此,小儿的神经活动不稳定,反应较迟缓,患病时,特别是高热或 中毒时,容易发生烦躁、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