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38130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广东食品药品朋*学院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遴选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代码:530401申报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卫生厅学校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申报时间:2011年10月8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1 .广东食品工业亟需大批在生产经营一线岗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才据广东省质监局统计资料,目前广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17436个,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企业11157家,生产加工环节小作坊6279

2、家。广东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087家,工业总产值3306.54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按照每个企业平均需要23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统计,则全省范围内共需求35万人, 考虑人员流动、岗位转换、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新的食品企业开办等因素,现在每年食品企业对食 品质量安全管理及检测人员的需求应在30005000人。但省内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中并没有独立设 置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专业,且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目前每年也不超过2000名,尚不能满足规模以上 企业的人才需求。可见,在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与管理岗位更是急需大批 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随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

3、严格实施,现有几万技术工人还面临着食品 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问题。2. 专业建设现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是我院食品专业群的龙头专业,也是我院设置的第一个高职食品类专业。 从2005年专业设置开始已连续7年招生,累计招生近1500人;已有3届700多名毕业生,2011年 有343名学生毕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743人。2011年新生报到率为90.4%,初次就业率达98.8%。作为全国首批设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院校,我们努力探索试行子“2+1工学结合(交 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于2008年被学院遴选为院级示范建设专业,2010年被学院认定为院级示范 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安排最后1年顶

4、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增加了第一学年到食品企 业进行2个月的“工学结合”见习教学,目的是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 学生上岗后很快能适应食品行业在生产旺季工作时间长、工作较辛苦的行业特点,工作中养成的爱 岗敬业精神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3. 专业发展历史沿革我院原隶属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其对食品产业链安全监管的行业背景,以及我 院的专业发展规划,我们在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中选择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530401),于 2005年作为第一个申报设置的食品类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这一专业名称并不能准确地体现市场 需

5、求及专业定位。食品和药品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领域,其监督管理原理及方法都存在较大 区别。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实施QS或/和HACCP体系认证,而药品质量管理是实行GMP 认证,两者的关注点和侧重均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在2006年定位“食品安全监管”为专业方向,在 2007年将专业名称调整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方向)”。2008年,我们在 办学水平评估期间对专业内涵再一次重新理解和诠释,进一步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内涵。专 业服务面向的范围确定为食品产业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明确为企业生产 线的监测(监视、测量)、管理(控制、保证和改进)岗位。

6、4. 教学团队为了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现学院规定各专业必须聘请来自行业和学院的双负责人制,从行业企 业聘请的专业带头人应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从宏观上来指导我们的各项专业建设工作。现任 校外的专业带头人为广东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傅铁笔处长。2011年3月以前的专业带头人为苏新国教授(博士后),现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副院长; 现任的专业带头人为食品科学系王尔茂教授,是教育部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院食品专业群专任教师队伍包括食品科学系(专业课教师)、实训中心(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等部门的教师。本专业教师数量为21人(按本专业在校生数743人计,如不包括第1学期的公共课 程和第

7、5、6学期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生师比测算为1:17.7,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在专任教师 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构成合理。学历层次高,在食品系专职教师中学历结构以硕士研究生 为主,有博士 8名,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77%。专职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略显偏低。教师职称以 中级为主,高级职称的比例达25%。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达40%,具有“双 师”素质的教师占98%。按照学院安排我们要求每位专任教师每学年下企业2个月,进行专业实践。5. 实训基地(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目前学院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室由食品检测、食品生产加工、科普宣传等3部分组成,总 建筑面积2356 m2。

8、,本专业可以应用的学院各类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语音室 等共用基础设施)总值466万元,其中检验检测实训(化学分析、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检验、仪 器分析)仪器设备总值达346万元,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实训设备总值120万元,大型 专用仪器设备(5万元以上)20台/套,总价值189万元。近年来陆续投入资金建设食品实训中心、 购置大型先进的检测设备,使本专业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到5000元以上。学院实训基地的教学仪器设备及教具先进齐全,所有一体化教室都安装有投影仪、计算机等电 教设备,能充分满足校内实践教学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课内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室全 天候

9、开放,学生可随时根据需要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训项目,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食 品专业实训室具备了实训、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多重功能,给学生了提供了近似真实的生产实训 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2)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充分依托省食品安全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的行业背景优势,积极 广州市萝岗区等地方政府合作,广泛联系食品产业链的各类企业,积极开辟校外运行良好实习实训 基地,目前已建立合作紧密、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2个。通过我们对几年来顶岗实习教学实践的总结,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技能培训型实 习基地是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大型检验机构和科研

10、院所为主,如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实习的过程是专业教学的延续,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是安排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技能(食品安全 监管、食品检验等)实践与提升训练,实习期间学生可以获取适当的生活补助。就业型实习基地主 要是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如海天调味品公司、深圳百家味食品公司、喜之郎集团等企业,学生 经过1年的顶岗实习后,学生在实习期间熟悉和掌握企业一线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检验等典型岗位工 作的基本技能和流程,毕业前企业和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生的去留;生产实习型基地多是 用人比较密集的企业,如广州永业食品、广州一日三餐食品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学生的实习岗 位主要以一线的生产操作工为主,除

11、少数优秀学校可以继续留用外,大多数学生坚持半年左右就会 自动选择离开企业。6. 教学、科研成果(1)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显著2008年,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2011年,化 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应用化学、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质量管理技术等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2)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硕果累累我们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教材(课 程),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本项目负责人王尔茂教授,根据国家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开发出了质 量管理基础教材(王尔茂开发/主审、科学出版社,

12、2004),食品质量管理入选国家“十一五”规 划教材,现在我们又重新编写完成了新的食品质量管理技术校本教材;开发出全国第一本食 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教材(王尔茂开发/主审、科学出版社,2004;王尔茂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 划教材,2010);开发出食品营养与健康(苏新国主编,科学出版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2010)、动物源食品检疫检验技术(王尔茂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0)、 食品营养与安全(王尔茂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食品英语(黄国平主编,上海交大出版 社,2011)等高职教材;主编食品安全概论(邱礼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食品原材料质 量

13、控制与管理(邱礼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等科技著作。副主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姚玉静,科学出版社,2010)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有所积累主持的省级以上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主要有:2011年,主持制订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0092010年,由苏新国教授主持完成教育部食品教指委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的开发与 实践课题。20082010年,由王尔茂主持完成工科类(食品、轻工)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及专业结构调整 研究、食品类专业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等省级课题。2011年,马丽萍主持的在高职院校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获

14、得“广东省教育科 研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我系专业教师取得多项省部级(含国家教指委)教学成果奖。2011年,由苏新国主持,覃文、 于丽平等参加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的开发与实践课题,获教育部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5月,由王尔茂主持,苏新国等参加的食品类 专业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2010年由教育部高职高专生物类、食品类专业教指委主办的首届全国高职高专教师说课大赛 上,我系教师取得了团体二等奖荣誉,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姚玉静)荣获个人一等奖、化 学基础与分析课程(李银花)荣获个人二等奖,

15、食品质量管理技术课程(吴桂贞)、食品营养 与健康课程(陈琼)荣获个人三等奖。(4)科研项目取得可喜成果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不仅要表现在其教学成果上,更要体现在其产学研结合方面,即专业 教师的科研业务水平与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大小。我院食品专业教学团队,虽然略显年轻, 但整体业务素质较高,拥有以苏新国教授等领军的食品科研团队。近年来,我们在广东、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同行中,取得了不俗成就。已立项的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主要有:主持人项目名称/编号项目来源下达/结题 时间到位经费/万元苏新国高氧在乌龙茶做青发酵中的作用及 其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0921苏新国高氧改善凤凰单枞乌龙茶做青进程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9.085苏新国香蕉、芒果物流过程品质变化及评判体系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子课题2008-0310王瑞兰紫背菜等植物中花色苷的分离、结构 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103邱礼平可食性固体保鲜薄膜材料的研制与 应用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20095邱礼平转基因育种技术控制春玉米籽粒中 镰刀菌毒素含量的研究国家重点项目“973”一级子 课题2009邱礼平番木瓜果实保鲜技术研究及其产业 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