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8325839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陈杰灵1,伍新春1,安媛媛1,2 【摘要】摘要目前的创伤治疗主要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缓解,但缓解创伤 后的应激障碍不等于促进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关注个体在创伤后 对基本图式的重建,重视对能够整合创伤事件且更能接纳矛盾性的积极图式的 建构。创伤后成长促进主要基于创伤后成长的功能描述模型,可从社会因素和 认知加工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突破。在促进创伤后成长的方法上,我们介绍了 促进的一般过程以及在自我觉知、人际体验、生命价值方面进行促进的具体建 议。未来需要进一步转变临床实践者的治疗观念,开展对创伤后成长的促进过 程、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促进创伤

2、后成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并尝试将创伤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理论上的整合。【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9 【关键词】关键词创伤后成长;促进;创伤治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历史上的很多文学和哲学作品在 写到苦难时都传达了这种思想:苦难也蕴含着成长和成功的可能。作为一种具 有强大冲击力的苦难,创伤事件可能会给人带来各种负性心理结果,出现创伤 后应激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简称PTS),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 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

3、D);但同时创伤也可能是一 个契机,个体可由此学习如何克服逆境,增强自我力量,实现自我超越,表现 出创伤后成长。Tedeschi 和 Calhoun(2004)最早提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 称PTG)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同具有创伤性事件或情境抗争后所体验到的 正性心理改变”。研究发现,PTG主要体现在自我觉知、人际体验和生命价值 3个方面的积极改变,例如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更能接纳自身的脆弱性和局 限性,更重视朋友和家人,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欣赏每一天,更加相信灵性的力 量等(Calhoun & Tedeschi,1999;Joseph & Linely,20

4、06)。在创伤心理学领域,长期以来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伤所带来的负性结果尤其是 PTSD上。研究者对PTSD的现象及其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创 伤后的心理干预中,也针对如何缓解PTSD提出了很多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 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等(Foa,Keane,Friedman,& Cohen,2008)。然而,随着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 注创伤可能带来的积极结果。PTG这一现象近十多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出现了 较多相关的实证研究,人们对PTG的现象及其影响机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Ho,Rajandram,Chan,Samman,McGra

5、th,& Zwahlen,2011;Lindstrom,Cann,Calhoun,& Tedeschi,2013;Shigemoto & Poyrazli,2013)。不过,PTG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作为一种 积极看待创伤的视角,应该如何将PTG具体应用到创伤治疗中,从而促进受创 者在创伤后获得成长呢?其中一些研究者对PTG在创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和 方法进 行 了 有价值 的 探讨(Calhoun & Tedeschi,1999;Joseph & Linely,2006;Lyons,2008;Meichenbaum,2008;Zoellner & Maercker,2006)。

6、 本文将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促进PTG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等方面 来介绍PTG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一、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基本原理(一) 创伤后成长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和创伤研究主要聚焦于PTSD相一致,目前的创伤治疗也主要针对PTSD的缓 解。但是,缓解PTSD是否意味着促进PTG?个体的成长是否意味着更少的痛 苦呢?在进一步探讨PTG的促进之前,有必要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厘清。PTG概念的提出者Tedeschi和Calhoun(2004)认为PTG与PTSD是相对独立 的,创伤后的积极成长并不一定伴随更多的幸福感以及更少的痛苦感,它意味 着一种更加丰满、更加充盈、更加有意义的生活Jose

7、ph和Linley(2008)从创 伤后个体的心理一社会反应过程对PTSD与PTG进行了区分,认为PTSD是对 创伤事件的认知评估和情绪状态的相互作用的一种体现,具体表现为情绪的高 警觉和认知的闯入及回避;而PTG则是认知评估和人格图式/核心信念相互作 用的结果,代表人格图式/核心信念的积极改变,是对自我、人际、生命等核心 议题的积极领悟。Joseph和Linley(2006)还分析了创伤后认知评估和人格图式/核心信念相互作 用的三种结果:第一是经验被同化了,回到创伤前的基线水平,例如创伤者经 常对事件感觉自责以维持对世界的公平感;第二是经验被消极地顺应,例如创 伤者认为不幸事件是任何时候都可

8、能发生的,人是无望和无力的;第三是经验 被积极地顺应,例如创伤者认为不幸事件是偶然的,积极的人生就是充分地活 在此时此刻。创伤破坏了个体的图式、信念,创伤恢复的重要任务就是重建个 体的图式、信念。因此,要缓解个体的PTSD,既可以通过同化,也可以通过 顺应;然而要促进个体的成长,只有通过积极的顺应才能实现。虽然PTSD和PTG是相对独立的,有着各自独特的属性,但它们是否就完全没 有联系呢? Calhoun和Tedeschi(1999)认为,许多临床经验支持PTSD和PTG可以共生的观点,因为强烈的精神痛苦(intense psychic pain)需要被缓解 以让成长显现,而持续的痛苦(end

9、uring distress)则能维持个体反复思考的认 知过程一一尤其是主动反刍(rumination),而这也正是形成PTG的关键因素。 不过,Calhoun和Tedeschi并没有对强烈的精神痛苦”和持续的痛苦” 的具体表现进行区分,Joseph,Murphy和Regel(2012测对此进行了更为详细 的叙述。Joseph等(2012)认为,PTG和PTSD的关系与PTSD症状的强度有关,两者 是一种曲线相关的关系。PTSD症状水平较低,很可能表明个体受到创伤事件 的影响较小,因此PTG水平也较低;PTSD症状水平中等,可能表明个体图式、 信念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此时个体仍有一定的应对和管

10、理痛苦的能力,可以 对事件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有利于产生PTG ;当PTSD症状水平高,甚至符合 PTSD的临床诊断标准时,则意味着个体的负性应激反应严重,而个体的应对 能力弱,难以进行促进PTG产生的认知加工过程。事实上,这种曲线关系也在 些实证研究中得到了支持(Butler et al. , 2005;Kunst,2010;McCaslin et al., 2009)。因此,有必要考虑个体的负性症状水平及应对和管理痛苦的能力,在 适当的时候促进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加工。总之,将PTG融入创伤治疗意味着一种视角的变化,它不把个体在创伤后出现 的非正常”反应仅仅视为负性的症状,而是更加关注这些症状背

11、后的认知和 情感加工过程,关注个体在这一历程中重建基本图式和信念的努力,协助个体 进行自我的探索,发现成长的线索,并最终促进个体获得真正的成长。(二) 创伤后成长的理论模型与促进机制PTG作为一种基本图式和核心信念上的积极转变,认知加工在其形成过程中起 着关键作用。其中,Tedeschi和Calhoun(2004)提出的PTG的功能描述模型 对PTG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该模型应用广泛,得到了许多实证 研究的支持(Lindstrom et al. , 2013;Morris & Shakespeare- Finch,2011;Scrignaro,Barni,& Magrin,2011

12、;周宵,伍新春,安媛媛,陈杰 灵,2014)。PTG的功能描述模型认为,创伤撼动了个体的基本图式、核心信念, 弓1发了个体很大程度的痛苦情绪和生活叙事的混乱。这种挑战使个体尝试反刍 反复地沉思以理解所发生的事件和减轻痛苦情绪。在初始阶段,反刍多是 自动的、侵入的;当这一阶段能够成功应对(如痛苦情绪的减轻,脱离了在创伤 后环境中不再适用的目标和信念)后,反刍就会转变为主动的、有意的,个体通 过对创伤与生活的联系、创伤经历的意义等进行思考,形成新的认知图式,并 将创伤整合到生命叙事中,最终获得成长。同时,PTG的功能描述模型认为反 刍的过程还受到个体应对行为和社会支持等的影响:个体通过书写、叙说、

13、祈 祷等方式进行的自我表露,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陪伴和鼓励等社会支持,都能 促进个体的反刍过程,有利于创伤后成长的形成。应该说,PTG的功能描述模型强调了认知加工因素(反刍)的关键作用,也提到 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个体创伤后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不过,Joseph和 Linley(2006)认为这一模型仍然存在不足,并对其进行了补充。他们认为,根 据Rogers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人有一种天生的内在动机,驱动着个体通过 有机体评价过程(organismic valuing process),将经验和自我图式整合在一起。 创伤事件是一种与原有自我图式具有很大程度不一致的经验,面对两者的不一 致,个体

14、会本能地启动有机体评价过程,对两者进行整合。当然,这一认知过 程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社会环境能够满足人的关怀、自尊、自主等基 本需求时,个体机能就能正常发挥,更可能走向成长;而当社会环境不良时, 则会限制、阻碍或扭曲个体机能的发挥。因此,要想促进PTG,治疗者需要相 信个体具有从创伤中成长的能力,对个体的成长持开放的态度,并营造真诚、 尊重、接纳的咨询氛围,让个体的机能正常发挥,促进个体发展出能整合创伤 事件的、适应性的积极图式,并最终走向成长。二、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原则与方法作为将PTG运用到创伤治疗领域的先锋,Calhoun和Tedeschi(2006)提出了 在创伤治疗中促进PTG的

15、指导原则,总结了与受创者工作的临床经验,整合了 关于PTG内涵和机制的实证研究结果(如PTG功能描述模型),受到了实务工作 者的普遍关注(Sheikh,2008)。其他研究者也对PTG在创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进 行 了 有 价 值 的 探 讨 (Joseph & Linley,2006;Lyons,2008;Meichenbaum,2006;Zoellner & Maercker,2006), 并将促进PTG的方法和技术运用到不同创伤群体的治疗中 (Cordova,2008;Lyons,2008;Weiss & Berger,2008)。下面就从治疗者的角色、 促进的一般过程、促进的具体建议等

16、方面阐述促进PTG的原则与方法。(一)治疗者在促进创伤后成长中的角色Calhoun和Tedeschi(1999)认为,在促进个体形成PTG的过程中,治疗者在 其中的角色是陪伴者”和促进者”。虽然治疗者相信每个人都有走向成长 的倾向和能力,但也承认并不是每个经历创伤的个体都会走向成长,因此治疗 者不是放任不管的旁观者”。不过,由于每个个体的创伤经历有差异性,对 成长的感悟也有其个人特点,并且只有创伤个体自身才能形成自己的成长,所 以治疗者也不是作为一个成长专家”直接地指示、教导来访者如何成长,而 是作为一个,陪伴者,来倾听来访者的经历,真诚地接纳来访者的情感,陪伴 来访者在创伤后所走的历程;同时也作为一个促进者”,对来访者的成长保 持开放态度,发现来访者创伤后成长的迹象,给予来访者充分成长的时间和空 间,从而促进来访者真正地获得成长。(二)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一般过程Calhoun和Tedeschi(1999,2006)在临床经验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PTG的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