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831597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根底理论名词解释: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局部以五脏为中心在构造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生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一阶段或*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在联系的、能提醒疾病*一阶段或*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病症和体征构成。

2、症:即病症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所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救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开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一样的病机,大致一样的证,故可用大致一样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一种运动规律。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

3、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和实物相互感应而交合,到达最正确状态,以及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主维持和自主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自愈的

4、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即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抑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承: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生的过度制约和抑制,又称倍克。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抑制。又称反克。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化物质。 人体之气:是人体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之一。 元气:是人

5、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畴。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精血同源:精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一样;两者之间又互相资生,互相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津血同源:血和津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脏象:是指藏于体的脏及

6、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经络:使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构造的重要组成局部。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称为病因。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瘀血:是指体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

7、理产物。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于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 病机:即疾病发生、开展与变化的机理。阴阳互损: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开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阴阳格拒:在阴阳偏盛根底上由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指阴气偏盛至极,雍闭于里,寒盛于,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指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排斥阴气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阴阳亡失: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类,是指机体阴气或阳气的突然大量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

8、种病理状态亡阴:由于机体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丧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亡阳:由于机体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气滞:是指机体局部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气逆:指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陷:指气的上升缺乏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 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得益中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病症的虚症。 通因通用:即

9、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病症的实证。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 祛邪:即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响。 知识点: 1、难经又称八十一难经相传系扁鹊所作,根本理论脉学。2、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该书为东汉仲景所著,分为伤寒论外感病 六经辨证和金匮要略伤病杂病脏腑辨证。 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中载药365种,提出了四气五味七情和 合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的理论。 4、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学派学术思想用药特点代表作完素寒凉派炽热论,六气皆从火化寒凉清热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

10、命集从正攻邪派邪非人身所有,邪去正自安以汗、吐、下三法攻邪儒门事亲杲补土派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脾胃脾胃论外伤感惑论朱震亨丹溪滋阴派相火的常变规律;阳常有余阴常缺乏滋阴降火格致余论 5、温病学派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学术思想代表作吴有性又可创戾气说,温病传染性规律瘟疫论叶桂天士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透营转气温热论薛雪湿热病规律湿热条辨吴瑭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温病条辨 6、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淤血致病理论 7、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病理上的整体性;诊治上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体生

11、理的影响;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与疾病防治的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辨证论治 8、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属性空间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事物运动状态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枯燥轻清明亮弥散上升动兴奋亢进阴下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凝聚下降静抑制衰退 9、阴阳学说的根本容,可以从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 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0、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 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1、阴阳偏胜形成的

12、是实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盛则 阴病,阴盛则阳病。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阴虚则热阳虚 则寒,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故应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气五化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五华五液五神角酸青风生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爪泪魂徵苦赤暑长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面汗神宫甘黄湿化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唇涎意商辛白燥收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毛涕魄羽咸黑寒藏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发唾志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 滋水涵

13、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精的生成:人体之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与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相融合而生成。精的贮藏:人体之精分藏于脏腑,但主要藏于肾中。精的施泄: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个脏腑的机能。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人体之精的功能:繁衍生命;濡养;化血;化气;化神。人体之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相关脏腑的功能: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人体之气的功能:推动与调控作用;温煦与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中介作用。元气的生成与分布: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宗气的生成与分布:来源 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形成宗气。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吸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