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29184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精选文档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陈玉琨一、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一流学校的建设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变动的时代,任何一个自以为是,满足于眼前“第一”的学校,落伍是由必然性的。不进则退是必然规律。为此,在一流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努力促进学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让学校做得更好”应当是建设一流学校过程中,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应当成为学校及其每一个成员的人生目标。二、一流学校建设的主要内

2、容“让学校做得更好”就是要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员工更加和谐。1、让学校更有朝气。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确实,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真理。“识大势、立大志、干大事、成大师”,就是说,成大事者必先要认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树立大志向,具有大抱负,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卓越的成果源于对卓越的追求,对个人是如此,对组织也是如此。因此,提升一个人要从提升其人生目标开始,提升一个组织就要从提升其精神追求入手。卓越的学校要求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要有一批追求卓越的教师,要有一批追求卓越的学生。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这个学校的校园精神,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

3、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让学校更卓越首先要让学校充满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徐诶奥变得更有朝气。2、让师生更添智慧。教育是一个传递智慧的过程,是一代人把智慧传递给下一代人的过程。智慧的传递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需要他们以智慧的手段和智慧的方式传递智慧,否则,智慧在传递过程中就会七折八扣。因此要提升教育首先要提升教师,要提升教育智慧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智慧。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教师不能只有一个教书匠,不能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的教案。他们应当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他们应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动、学生特点的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智慧的提升可以通过下述5个方面来达成:反思教学实践,

4、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当然,教育更是一个不断提升学生智慧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智慧离不开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教育同时也是不断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完善学生的人格既是教育的重要的目的,也是提升学生智慧的重要手段。有些人不懂得这一道理,往往就学生的认知而谈认知,就学生的学业谈学业,其实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很难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客服困难的毅力,其认知发展就有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一意义上,教育是一个学生智慧提升与人格完善统一的

5、过程。提升学生的智慧也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地注意学生人格的完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智慧就要注意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证,学生的成才才能得到保证,只有教学的每一环节得到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在每所学校都会存在一些相对的所谓差生。差生是天生的吗?我相信大家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事实告诉我们:差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个早晨突然形成的。差生是每堂课、每一天比别人差一步积累而成的。每天比别人差一步,最终就导致了他成为“差生”。在我们给大家的学生问卷调查表中,有这样两道题:(1)最近一段时间,我内心一直感到十分烦躁,做习题时,大部分时候都感到不顺手。(2)最近

6、一段时间以来,自我感觉情绪比较低,对老师课堂上将的内容一直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生持肯定态度比例高的学校,其课堂教学质量都是有问题的。长期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不可能得到保证。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关注学生每一步的发展。保证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史保证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3、让学校更具美感。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因为,学校是提升人的地方,美是提升人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美和美育时说:“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在孩提时期,在神经系统幼年期,使美成为德育的有力手段,成为真正人性的源

7、泉。”学校美的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就学校的环境美而言,中山纪念中学在他们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几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这些原则在我看来是十分有道理的。(1)在继承基础上积极进取创造的原则。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改造、发展和继承来实现的。作为现代一流的校园文化,应该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应该有现代文化的发展。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学校才有可能是最美的学校。(2)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学校校园建设有自身的特点,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建设校园,要十分讲究学校校园建设的艺术性,以校园之美,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校园建

8、设立意要高,不能就环境论环境,要注意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高度来研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这就是说,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充分注意它的教育性。没有教育性的校园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校园建筑、园林、景点等的设计和建造中,要注意其文化内涵和美感,使校园每时、每处、每事、每物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性刺激,促进他们高尚情操、文明举止的形成,同时注意它的整体性和艺术性,把教育性和艺术性高度地结合起来。(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有人把校园的建设仅仅看作校舍的更新、校园的绿化与美化以及各种校园景观的设置。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硬件是重要的

9、,然而,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组成,缺一不可,它们对学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两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校的物质文化水平体现了精神文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校精神文化达到的高度。精神文化受物质文化的制约,但又引导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即硬件与软件两手抓的方针。一方面积极抓好校园校舍与各种校园景观的建设,另一方面又积极抓好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软件建设,使学校之美真正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4)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经验表明,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亲自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有希望,就有人力与物力的保证。然而,只有领导的积极性而没有广大

10、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很难持久推进。因此,学校校园文化必须要坚持领导带头与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即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措施,又是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为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发动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参与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园之美不仅在于环境之美,更重要的在于校园的精神之美。关于学校精神之美,下面我们将结合和谐校园的建设再作讨论。4、让教育更富有创造。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目标。培养创造性人才,更加需要

11、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其实,创造是人的天性,人类经济生活的维系从物的依赖转向对知识创新的依赖,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历史时代,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变革对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教育改革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教室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当教育超越了知识传递这一唯一功能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实现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现代教育改革强调对人的关注,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育工作者仍然墨守成规,不懂得创造,那肯定是无法胜任这一工作的,是无法满足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的。因此现代教育提出了教师应当成

12、为研究者、创造者的新要求。促进教师的创造,学校可以从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入手,创设学校精选文档“教学创新论坛”,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提供激励的机制与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创造的意识与能力,为学校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让人际更加和谐。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时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才能使师生员工在其中愉快地工作,舒适地生活,才能使校园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1)善待师生。这是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

13、提的,同样,管理者以教师的存在为前提。当然,教师要引领学生的发展,管理者要推动教师的前进。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学校虐待教师与学生的理由。善待师生就要站在教师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学校当然要考虑组织发展的目标,但是,学校也不能忘记师生个体的需要。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善待师生就要从师生的需要出发,从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使学校成为他们享受生活的精神乐园。(2)崇尚宽容。宽容的基础就是大度,宽容的结果是和谐,是团结。如果我们的教职员工都斤斤计较,整天沉迷于个人的一些私利,无原则地内耗,我想,这个校园就其精神层面而言,是没有美可言的,在这样的校园里生活实在是在受罪。讲宽容就要讲理解。

14、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各不一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种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工作方式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理解了这点,理解了别人,也就容易在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形成宽容的氛围。(3)善于妥协。因为我们崇尚宽容,所以就会有另一个命题:善于妥协。现在社会,每个人都有着追求自己名、追求自己利得合理性和合法性。所以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组织之间,组织和组织之间,都有可能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存在时客观的现实,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没必要害怕,或者并不需要过多地但有学校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但是,我们提倡冲突的各方要善于妥协,人们说精选文档“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

15、妥协,事实上就是学会了和谐,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创造一种宽容的、宽松的环境,为自己愉悦地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创造最好的条件。此外,“善于妥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得理也要让人。得理让人,是给别人以时间,给自己留余地的重要做法。得理,就是你掌握了真理,或者说,道理在你这边,然而,即使在你掌握了百分之百真理的情况下,你也应该懂得人们接受真理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给别人时间以接受真理,是避免矛盾激化,避免因情感对立而使对方死不认理的需要。更何况,有很多时候,你自以为是地认定的真理,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理。这时候的妥协就是给自己挽回错误留下余地。当然,说崇尚宽容、善于妥协,并不是要我们不讲原则、安于现状,而是

16、强调人和人之间如何相处的一般道理。(4)学会等待。现代社会总体比较浮躁。各种媒体所展现的精选文档“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典型,使不少人产生了各种错觉:成名定有很多捷径可走,利益能由炒作来获得。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但是,这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且与许多社会条件联系在一起,成功的概率极低。作为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对于我们教师与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学会等待。“等待”首先意味着要等待成熟,要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地得到实现。“等待”其次意味着要等待机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时机成熟了,一切就会自然降临。“等待”最后还意味着等待社会的承认。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们非常看重社会与有关领导对自己工作成就的承认。然而,社会对人的工作成就的认可、接受与承认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的工作成就往往是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就是最好的例子。学会等待应当成为现代人基本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