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技术六大发展趋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28993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UPS技术六大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UPS技术六大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UPS技术六大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UPS技术六大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PS技术六大发展趋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UPS技术六大发展趋势 随着IT系统逐步走向集中管理,企业对ups电源爱护系统的应用将更加深化。UPS的应用将呈现出从单机向冗余结构变化,从注意系统的牢靠性向注意系统的可用性变化,从单纯供电系统向保证整个IT运行环境变化等趋势。而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掌握技术的进展,各种先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UPS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UPS的技术将消失以下六大进展趋势。 一是智能化 智能系统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分析综合,除完成UPS相应部分正常运行的掌握功能外,还应完成对运行中的UPS进行实时监测,对电路中的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中得出各部分电路工作是否正常等功能;在

2、UPS发生故障时,能依据检测结果,准时进行分析,诊断出故障部位,并给出处理方法;依据现场需要准时实行必要的自身应急爱护掌握动作,以防故障影响面的扩大;完成必要的自身维护,具有交换信息功能,可以随时向计算机输入或从联网机猎取信息。 二是数字化 UPS采纳最新的数字信号掌握器(DSP)加以数字化的霍儿传感器件,实现了UPS系统的100%数字化运行。还采纳了多重微处理器冗余系统,用多个有独立供应电源的微处理器来掌握整流器、逆变器和内部静态旁路,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数字化程度和牢靠性。 三是高频化 第一代UPS的功率开关为可控硅,其次代为大功率晶体管或场效应管,第三代为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大功率

3、晶体管或场效应管开关速度比可控硅要高一个数量级,而IGBT功率器件电流容量和速率又比大功率晶体管或场效应管大得多和快的多,使功率变换电路的工作频率高达50kHz。变换电路频率的提高,使得用于滤波的电感、电容以及噪音、体积等大为削减,使UPS效率、动态响应特性和掌握精度等大为提高。 四是冗余并机技术 通过开发新的应用技术,可实现UPS内的多模块冗余并机运行,不需另外加设中央掌握部件,负载均分,某一模块消失问题时,负载自动转移,修理可带电热插拔,大大提高单台UPS的供电牢靠性。再加上多台UPS组成的系统冗余运行,假如某一台UPS单机发生故障,则被立即关闭,其他的UPS系统会自动担当全部负载,对负载

4、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五是集成化 随着信息化的进展,电源爱护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要求不断提高,UPS要达到这些需求难以独善其身,必需对整个用电系统所涉及的环节进行掌握,UPS从初始的设备爱护和系统爱护的纯后备电源技术进展到今日的信息爱护、智能管理和整体机房集成一体化应用,其内涵已扩展到发电、配电、变换、不间断电源、机房、动力设备、电力电缆、数据布线、环境监控及系统管理等方面,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UPS,UPS设备只是该系统的核心部件。 从UPS的电源技术来看,在电源输出特性的不断优化基础上,对电源输入特性的讨论,使电磁兼容性、低谐波污染成为重要指标,谐波处理技术和电磁兼容设计可以改善电源对电网的负

5、载特性,削减对其他设备的*,提高电源的源效应,绿色电源的概念开头为人们所注意。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展,除了使UPS的电源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外,其网络管理可实现远程监控,数字化电源掌握技术使产品具备了定制功能,智能化的设计使其成为高度智能化的可监、可控和自适应的设备。 以信息化建设角度,UPS从过去侧重电气性能指标、牢靠性和质量方面,进展到统一标准、规范,采纳模块化和并联冗余技术,系统地考虑各供、用电设备和环节以及系统 TCO,提高UPS用电所涉及的整个系统牢靠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集成一体化应用为用户供应了完整和有效的电源应用解决方案,这种拓展方向适应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是为满意这一需求的变化,对UPS厂商来说,尤其是国内厂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六是绿色化 各种用电设备及电源装置产生的谐波电流严峻污染电网,随着各种政策法规的出台,对无污染的绿色电源装置的呼声越来越高。UPS除加装高效输入滤波器外,还应在电网输入端采纳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这样既可消退本身由于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的谐波电流,又可补偿输入功率因数。整流器使用IGBT技术,可将输入功率因数提高到接近于1,对电网的污染已降到了近似阻性负载的水平。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