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828990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作品中鸽与其它鸟类对比一、个体特征与形象内涵之关联(一)常见鸟类特征与内涵分析例如鸳鸯,常常被用来表现情人间的真情挚爱, 夫妻间的生死之 恋,是因为鸳鸯出现在世人眼中时,大多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古 人认为鸳鸯经日结伴并游,用情专一,其一死,其一也就忧思不食, 憔悴而死。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鹅鹅。 这里形容的就是鸳鸯。尽管现实情况中鸳鸯伴侣并非生死相随,只 是在繁殖期间接触密切频繁,令人产生鹅鳏情深”的感慨。但是,鸳 鸯成双已经成为固定的模式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用以歌颂爱情的忠贞不移,婚姻的牢不可破。杜鹃也是常见的一种鸟类。春夏之际, 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杜

2、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 古人 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的传说。它 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白居易琵琶行中有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啼血还有另一个典故传说, 是有关古代望帝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载:“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 日望帝,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 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 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而思望帝。还有一种说法,它的叫声类似 不如归去,所以代表思乡之情。被

3、迫流离他乡的人们,每当听到它 那惯作悲啼的鸣叫,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尤其是在面对战 乱之后,半壁江山、举国飘零、无处可依,这种情感在此时得到淋漓 尽致的升华与宣泄。杜鹃被称为冤禽悲鸟怨鸟: 无数文人墨客 为杜鹃吟咏诉冤,杜鹃被定位为一种哀惋、至诚、悲愁的象征。大雁 在古代曾被用来传递书信,因此常常被作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古人 的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景便是如此: 每当鸿雁飞过,总盼望着能借它 之口带一声问候;又因为大雁秋日南归,春日北去,所以经常被世人 作为思乡代言。薛道衡所作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二)鸽子特征与内涵分析自然物的特征中融入深厚的人文

4、精神, 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同 以上几种具有明显个体特征的鸟类相比, 鸽子的生活习性也颇有趣味, 足以成为文人墨客们宣泄心中块垒的代言。1 .归巢性鸽子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同时它又具有本能的爱巢欲与很强的归 巢性。鸽子雌雄不双飞,古人飞鸽传书正是很好地利用了鸽子的这 一特点。开元天宝遗事卷一: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 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寄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 奴。时人无不爱说。宋代江少虞撰事实类苑卷六十三鸽寄书: 古诗云:袖中有短书,欲寄双飞燕。诗意以燕春去秋来,似可寄书, 故偶然耳。今人则养鸽通信,皆非虚言也。虽至外数千里,纵之辄能 还家。蜀人有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

5、不旬日皆达。及贾人船浮海, 亦以鸽通信。可见,在宋代信鸽通讯已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 .性情温顺不同于身手敏捷、残酷锐利的老鹰,不同于高傲脱俗的鹤;也不 同于作息时间异于他人,性情乖戾的猫头鹰,更不同于食腐肉的乌鸦。 鸽子性情温顺,容易驯养,同人类关系密切且悠久。据现存资料所载, 我国养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可追溯到殷代,殷墟妇好墓中曾 出土精美的艺术品玉雕鸽。据四川芦山县汉墓出土陶镂房上的鸽棚推 断,最迟在公元206年民间已有养鸽之风。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 卷七蜀无兔鸽引戴祚作西征记云:开封县东二佛寺,余至此见鸽大小如鸠,戏时两两相对。戴祚是晋宋间人,晋末从刘裕西 征姚泓,至开封县始

6、识鸽。”戏时两两相对,这句话正说明人们已熟 悉了鸽子习性,把鸽子作为玩物驯养。至北朝时期,由于鸽子长期被 人驯养,与人相处时对人已不惧畏。魏书•崔光传记载: (崔光)崇信佛法,礼拜读诵,老而逾甚,终日怡怡,禾曾恚忿。曾 于门下省昼坐读经;有鸽飞集膝前,遂入于怀,缘臂上肩,久之乃去。 “鸽子飞集膝前,遂入于怀,缘臂上肩 ;正是由于人类的驯养使得 野性逐渐泯灭,鸽子才可以如此随意、轻松自在的与人玩耍。3 .信鸽竞翔鸽子被驯养后,其温顺的性情、强烈的归巢性以及较快的飞翔速 度,使得它们成为新的娱乐项目。唐明皇虽然身为皇帝,同样喜欢为自己争取民间的乐趣。鸽子在古代又称鹑鸽,据史料记载唐明皇曾

7、 养过鸽子,并被呼之为飞奴。开元天宝遗事:明皇宫中养鸽; 号日半天娇。飞奴半天娇等是唐明皇给鸽子取的各种优雅的名 字,并常以斗鸽”为戏,打发时日。南宋高宗赵构同样迷恋养鸽,以 至于到了不理朝政的程度。有一首打油诗讽刺的就是赵构的行为:万鸽飞翔绕帝都,朝暮收放费工夫;何如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圣 书。明代中叶,人们已用鸽子竞翔取乐,并组织了相应的“放鸽会等团体。清朝时,养鸽业不断繁荣发展,并且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优 良名鸽品种。尤其到了清末民初,无论达官显贵、八旗子弟,还是走 卒贩夫、顽童老翁,以豢鸽放飞者大有人在,少则畜养一二十只,多 则至数百只。可以这么说,没有一项鸟类娱乐可以像信鸽这样老少咸

8、 宜,通俗皆可,人人都可以从这项活动中得到娱乐。4 .与佛教的关联佛教故事中有着很多鸟类,曾有鸽子为怯懦小人的传说,当然这 只是教育世人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与其他鸟类的明 显区别在于,鸽子并非杂食性鸟类,它仅以粮食为食,不食虫蚁等活 物。鸽子颜色多样,但最常见的通常以白、灰、黑、或以上几种颜色 相间的雨点色为主。其中,纯白的鸽子给人以圣洁、宁静的秀美感, 灰鸽子则具有朦胧的雾态美,其羽毛的灰色如同禅房中静谧香炉缕缕 轻扬的青烟,又如同雨后的青石板,素洁端庄。鸽子叫声低沉而有节 奏,这些特点与端庄肃穆的庙宇在一起, 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无与伦 比的和谐。二、文学作品中的鸽子形象与其它

9、鸟类对比鸟类形象在托物言志的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 纵观一部恢弘浩 荡的全唐诗,其中仅标题中有雁的便有九十多首,例如有鲍溶的 归雁、陆龟蒙的孤雁、吴融的新雁,标题中乌鸦的诗有九 十多首,如李白作乌夜啼。涉及鹤的有一百七十多首,提到鹰的 有二百四十多首,而正文中含乌鸦的有七百三十多首, 提到雁的有一 千九百多首,写鹤的有两千一百多首。至于莺莺燕燕,雀鸠鹦鹉,杜 鹃鸳鸯,鹅鸽鸡鸿,更是不计其数。相对比较冷门的是鸥与黄鹏,标 题中写鸥的还有十余首,宋词中更是禽鸟争鸣。与它们相比,鸽子出 现的频率未免过低,不过鸽子的出现场所比较集中,它们大多拥有同 一个特殊的场景寺院。(一)现实色彩的佛门怖鸽与浪漫的

10、其他鸟类鸽子在佛教中最被广为传诵的故事是怖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 被老鹰追逐的鸽子,吓得到处乱飞,老鹰还在继续追逐。佛看到这种 情况,就用自己的身影遮蔽鸽子,使老鹰找不到鸽子就逃走了。鸽子 消除了恐怖,重新获得了安全。怖鸽的典故由此流传开来,翻开全 唐诗,其中涉及鸽子的诗篇基本都是围绕佛寺展开:孟浩然泊庐 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石镜山精怯, 禅枝怖鸽栖。钱起作题延州圣僧穴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 坐禅僧。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昼然灯。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岩 悬拄杖藤。昔日舍身缘救鸽,今时出见有飞鹰。贺朝宿香山阁 暝上春山阁,梯云宿半空。轩窗闭潮海,枕席拂烟虹。朱网防栖鸽,

11、 纱灯护夕虫。喻凫寺居秋日对雨有怀隐几客吟断,邻房僧话稀。 鸽寒栖树定,萤湿在窗微。皮日休奉和鲁望同游北禅院鱼惯斋 时分净食,鸽能闲处傍禅床。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 欲斋檐睡鸽,初定壁吟量。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石、山、 树、藤是描写鸽子的诗篇中常见的自然景物,寂、默、静是与之相随 的常见的意境,诗人们或者游玩,或者旅居,或者途经,于暝暝月色 中登上富有历史感的古寺,朦胧静谧;听着钟声悠扬而深远的回荡, 江湖一声声拍打着城墙,经过某扇亮着烛光的窗边,有僧人在诵读经 书,鸽子与蝇虫清冷幽美,共同将这个静谧的夜晚添上些许生机。自 从有了 怖鸽典故,鸽子便常常在寺院中崭露头角,鸽子与山、石

12、、 水、灯、烛等共同组合成清幽古寺所特有的情境。杜荀鹤有登山寺, 有果猿攀树,无斋鸽看僧。皮日休有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 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山猿、果树、斋鸽、行僧、佛 珠、佛像、宝幡,入目皆是与佛教有关的器物。鸽子能在唐代僧诗中 占有如此高的比重是有原因的,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唐代佛教 逐渐达到了鼎盛。武则天是精通佛理之人,不论目的是为了其权利虚 张声势还是真心寻求解脱,她在位期间大兴佛寺,佛教得到充分发展。 其后唐代各个皇帝也都崇佛尚佛,其间虽有唐武宗灭佛的事情出现, 但这也同时说明了佛教的发展与兴盛。另外,唐代诗人大多漫游名山, 借宿佛寺,于清雅幽静的寺院中无意瞥见一抹活跃

13、的影子。同时,唐 人追求圆润婀娜、生动柔和,这一信息我们从唐代佛像中就可看得出。佛像的造型也不同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 而是转向丰满端丽。这一 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从外在形体而言,不同 于鹤的飘逸劲健,黄鹏的婉转娇俏,鸽子的形体圆润饱满、色泽柔和 典雅、姿态端庄、性情温顺,将其风度、性格、气质等人格化之后, 我们不得不承认,将鸽子融入到有关寺院的题材诗歌中, 是非常自然 的事情了。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意象,通常情况下,往往是作者的情感代表, 即作品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的化身、 主观情志的投射。在 描写鸟类的作品中,或者化身为思乡的大雁,于千里外辗转徘徊、顾 影自怜;或者

14、化身为失侣的鸳鸯,为另一半的离去而悲吟哀鸣;或者 化身为梁间燕子,春日呢喃、岁岁相见,充满着温情惬意;或者化身 为浅滩鸥鹭,隐逸于浮沙白浪,看潮去潮来、流年偷换。另一种情况 是作者借某种约定俗成的典故来表达对某种情境的看法,诗人有意塑造用以比拟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他者形象, 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中某 类人或仰慕、或厌憎、或嘲讽、或批判等等情感态度。如以群鸡聚食表达对物以类聚的小人的厌恶, 讽刺乌鸦的贪得无 厌来影射社会某一团体。我们不难看出,鸽子在诗歌中的意象表达, 大多属于后一种情况。与其它鸟类相比,鸽子在情感领域所占的比重 并不大。人们看到喜鹊,似乎就有喜悦感油然而生,每年七夕节,传 说中牛郎

15、织女可以鹊桥相会,可见人们对喜鹊的喜爱程度。乌鸦的出 现令人不详,是由乌鸦的习性所决定的。乌鸦喜欢吃腐肉,皮毛颜色 多为黑色,叫声过于喑哑,难以引起人们的喜感。另外,杜鹃令人叹 惋,鸳鸯使人称羡,鸿雁让人产生春去秋来,一年将逝,游子未归的扼腕,白鹤与红霞并在,便体会到长寿与永生的意蕴。然而事实上, 鸽子对于婚姻家庭的忠贞,丝毫不逊色于鸳鸯,传书的能力同鸿雁也 足以抗衡。相对于其他鸟类富有浪漫情怀的文化内涵, 诗人们似乎认 为渺远静默的寺院更适合性情上与世无争的鸽子,与青山灰石的搭配 不至于埋没鸽子的清冷色调,将鸽子作为一山一石等物质形象来刻画。 所以围绕青灯古佛的怖鸽典型形象,便因为最能体现鸽子文化内涵 而被保留了下来。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人们更愿意将鸽子拉入现实生 活。作品中的鸽子在更多情况下是一种点缀场景的现实存在物,而非寓意深远的情感代言人。刘得仁吊草堂禅师:乳鸽沿苔井,斋猿 散雪峰。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宋之问游 云门寺:“入禅从鸽绕,说法有龙听。劫累终期灭,尘躬且未宁。在苔井边玩耍;于屋檐间隙栖息;围绕在游客脚边踱来踱去读者 读过诗篇后,这些鲜活生动的场景似乎立刻能够浮现到脑海中,不需要太多晦涩的典故,也不需要曲折的诠释解读。与其他鸟类相比,鸽 子的形象在世人眼中,不仅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