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案例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28985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植物保护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案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概念较为正式的界定,其叙述如下:“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目前,国际上把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结合称之为农业信 息技术(AIT)。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农业领域的的诸多方面,如地理 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建立了许 多直接为农业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到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是研究其信 息采集、存储、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信息技术的 应用具体体现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应用软

2、件开发、植 物保护数据库的建立和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等。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是农业生产 中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植物保护发展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这也是我国植物保护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因此, 信息技术目前正在被广泛应用在植物保护领域中。信息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等先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病虫的监测、 预警、决策和诊断等多个方面, 因此,农业植保信息技术系统在我国的应用与普及对农业生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国内信息化技术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植物保护领域专家 系统的研究。到90年代,我国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研究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 信息

3、系统大多数都以单机版为主。如唐乐尘等1996年的作物病虫处方生成专家系统,孙亮等2000年的基于In ternet的果蔬病害检索系统,以及杨怀卿等2001 年的棉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多媒体辅助系统列等。进入21世纪以来,专家系统的研究更是日新月异,开始从以往的单机版向多用户、联网版过渡。例如,2002年刘月仙等的农业害虫辅助鉴定与防治咨询系统,王明红等2006年的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以及夏冰等2006年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层次和水平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信息的附加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 掘和利用,使得植保科技信息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我国植物保 护信息资源,

4、最大程度地应用到信息化技术中是目前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3G 4G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的植物保护信息系 统不但能够直接指导农户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认知和给出系统的防治措施、具体的防治方法,而且还能够根据信息系统中农户们主动采集的信息、图像等回馈到系 统中,由系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病虫害被点击量作出病虫害发生发展趋 势,进一步给出合理的预测预报,指导农业生产。自197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发的大豆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以来,农业病虫害专家系统逐步得以广泛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病虫害专家系统也逐渐由桌面版(单机版)发展到网络版;农业病虫害诊断方法不断优化

5、,其功能由单功能的专家系统、多 功能专家系统,发展到目前的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和智能化专家系统。网络化及智能化农业病虫草害专家系统的出现, 使其应用更具有智能性、直观性和广泛性 旧。信息资源生产者、加工者、服务者与用户之间的广泛共享,达到一种真正的 信息共享。构建一个方便有效的植物保护信息平台成为我国促进植物保护事业发 展的有效方法。总之,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管理系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高新技术, 它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人 13多、耕地少的特殊情况下,加强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管理系统研究开发与应 用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 代农业,已成为植物保护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是我国植物保护经历着从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因此,信息技术目前正在被广泛应用在植物保护领 域中。信息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等先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病虫的 监测、预警、决策和诊断等多个方面,因此,农业植保信息技术系统在我国的应 用与普及对农业生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