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调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828977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调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学年级:2010班级:3姓名:李清林学号:20106670调查人:李清林(另有两位同村高中生辅助)指导老师:石玉主要调查对象: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娄店乡大朱庄村部分村民及村干部调查时间:2011-7-25至2011-8-9(一)前言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大部分优秀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多数以农民工身份从事务工,少数则迅速裂变为市民、工人、商人等,仅有少部分农民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

2、的重任。学生根据自己暑期里在青岛市四方区一建筑工地的暑期兼职经历返乡后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娄店乡大朱庄村、娄店乡政府、娄店乡派出所等地的实地调查走访及自己在校图书馆查阅的相关书籍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理论知识,以大朱庄村为对象,粗略地研究分析一下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二)实践调查目的1、调查大朱庄村劳动力外流及村民经济生活现况。2、通过该次实践调查,思考分析劳动力大量外流对中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3、通过调查实践,学习并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实践技能和方法,培养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课程

3、作业。(三)实践过程明细略述,主要实践内容结果及分析总结如下一、大朱庄村劳动力外流的现状大朱庄村是个大村,全村辖4个村民队(东队、西队、南队、北队),867户人家,总人口1989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显示:在家村民976人,而全村外出人口达1013人,流出人口的比例占50.93%。经挨家挨户走访,在家村民976人中,有371人真正能从事农业生,仅占全村总人口的38%,村民中,留守儿童267人,老年人338人。(以上数据来自大朱庄村村委办公室)二、农村劳动力外流形成的原因(一)人多地少,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大朱庄村全村耕地面积2158亩,人口达1989人,人均耕地面积仅

4、1.08亩。农民靠土地种植收入根本无法解决生活难题,因而许多剩余劳动力只有离乡务工。(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大,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当今,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均经济收入差距日益增大,而且,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所带来的人均收入差距也日益增大。城乡差距,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正是促成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三)“三农问题”困扰,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外流中国大部分本地区农业经营模式分散,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优势农业产业,农民增产不增收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四)年轻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村民大部分人瞧不起农业生产这个行

5、业,觉得太苦太累,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他们宁愿把土地承包给他人种,甚至闲置、撂荒,也不从事农业生产。三、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积极影响以及现存问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农民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一)对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家庭收入增加,生活环境改善。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创造的劳务经济达570多万元。2008年2010年,全村共有87家新建了楼房,有53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其中,大部分家庭都有外出农民工,其经济来源也主要是外出务工挣来的。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加速了村民生活条件的

6、改善。2、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农民在外地打工生活,接触到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部分人开始模仿、学习,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一些观念和思维,进而促进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该村一队朱军、朱建国、朱平安三兄弟在外经商,回乡后见家乡出行环境不好,三人出资7万余元,修建了978米的人行便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村民生产条件和出行环境。3、带动和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2008年,六队村民朱文军,外出成都打工,把所学的平菇种植技术带回家,自己修建了平菇种植场,年产值高达30万元。(二)农村劳动力外流带来的消极影响1、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1)土地流失,农村经济出现凋零趋势。大量的农村精壮劳

7、动力外流,加之农业产品附加值低,农民缺乏耕种积极性,部分土地被抛荒闲置(2)留守儿童教育和老人问题。成年人常年在外务工,多数农民子女成为了留守大军,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这种隔代教育往往存在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的情况,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导致农民工文化知识缺乏的情况有在农民子女身上重演的趋势。此外,对于在家的老人们,他们在生活与精神上都比较孤独和寂寞,缺乏必要的照顾,这些将成为新的社会问题。(3)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由于多数情况下农村主要以留守的老弱病残为主,农村呈现出冷清和萧条的景象。(4)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村民中多数是老弱病残,缺乏法制观念,也无能力有效应对违法犯罪事件和抵制违法犯罪行

8、为,这就导致农村治安形势严峻,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2010年,全村出现的偷盗、诈骗案件达14起,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1万余元。(该条数据来自娄店乡派出所)2、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1)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外流,削弱了本地经济发展。(2)外流人员从业低层次化严重,不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3)本地农民受限于自身文化结构、传统思想,不适应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四、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及对策(一)、正确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现象及其带来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当今农村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认识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产生的消极后果,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领导和指导,做到统筹兼顾。(

9、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破解“农村劳动力外流”,就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改善农业经济效益。政府应该提高对农村种粮补贴的标准,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扶持投入,快速改变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模式,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三)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的引导力度,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的方式主要还是以自发带动为主,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引导,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增强劳动技能,增加农民工从业的技术含量并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四)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怀力度重视农村留守人员,

10、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工作和留守老人的关怀工作,积极及时的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律法规、生产技术、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认真开展法律法规、生产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六)加强农村综治队伍建设,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安全稳定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综治队伍建设的投入,让村级综治站能有效运行,使其成为维护农村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七)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政府应加快城镇化建设,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盘活

11、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工合理安排务工收入,利用好劳务输出带来的巨大劳务收入的资金优势,促进各村城镇化建设,合理制定经济政策,鼓励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的企业发展,加大城镇基础建设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合理利用本地特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村民创造更多更好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在本地就业并举,促进本地农村和城乡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关于以上二、三、四要点部分的数据信息,部分由学生在大朱庄村实地调查总结及资料查阅所得,部分来自娄店乡政府)五、实践总结据实践调查及中国“三农问题”现况所知,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已成为影响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城乡和农

12、村各级领导部门都应对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科学合理地予以解决,这也正是当前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一位大学生,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进行这样一场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不仅学到了较多关于进行实践调查的方法,还学习到了一些与人交流的技巧并提高了与村民进行交流的能力,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曾所知的农民的生活风情,为自己将来做一些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奠定一定的能力基础。而且,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和在学校里未曾学习和了解的农村农民问题,自觉关心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意识也增强了很多,更体会到了做一些实践工作的辛苦

13、,为自己以后增强自己吃苦耐劳的学习和工作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仔细想来,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一名热爱农业的有志青年,国家未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未来16亿中国人民及世界上部分其他国家的人民的温饱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每位正在学习农业知识,并准备从事农业发展事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随时准备接受国家和社会给予任务的使命感,努力学习,随时准备迎接挑战。我是一名农村人,一名农大人,一名农学人,而且即将成为一名农业人,我为此感到自豪。我由衷地感谢社会,感谢老师!(感谢石老师批阅至此,该实践报告的写作模式参考了李显成老师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一文。学生愚拙,实践调查中就感到较困难,由于保管失误导致部分照片丢失,并且漏查了部分对象和信息,想该实践报告中也定有较多错误或不当之处,请石老师不吝批评教诲!)祝石老师工作顺利、心情愉快!并预祝石老师及您的亲友和同事春节快乐、万事如意!学生李清林敬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