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284758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省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与示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项目提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四、存在问题与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目的意义.第三章建设条件、项目区概况.、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三、主要障碍因素与解决方案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简介.、研发能力 三、企业财务状况# / 54# / 54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0市场分析一.20、产品市场与销售方案。.21三、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21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22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3

2、、建设任务和规模.23、项目规划和布局.o .23# / 54# / 54三、 生产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一.25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容.26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7.一。.29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0一、投资估算依据30二、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30三、 资金来源和筹措。 31四、 资金使用和管理31五、 运行管理与维护。.。.32第八章财务评价。33一、财务评价依据.。0. . 33二、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与附加估算. .。33三、总成本与经营成本估算.一33四、财务效益分析.。.34五、不确定性分析(双抱蘑菇生产).34六、财务评价结论 。一 .35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37一、环

3、境影响.,j .。.37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7三、 环保部门意见 .38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39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一.39二、 农民增收40三、其它社会影响.。40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 41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1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41三、经营管理措施4143四、技术培训.五、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3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44一、可行性研究结论。一 。44二、 问题与建议。44省2 O 0 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产与示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 、项目名称:南陵县食用菌良种生

4、产与示基地建设2 、建设性质:扩建3 、项目建设单位:东源集团XX法人代表:汪廷才所有制形式:4 、建设地点:许镇镇建设规模:年产双孢蘑菇菌种i00万瓶,满足i 00万m 的基地生产用种;建立周年化生产示基地种植面积 6 0 0 0 m2o 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 6万m。,年产优质双孢蘑菇i i 0 0吨。建设期限:一年建设容:新建年产1 0 0万瓶的制种厂,新建菌种培养房3 0 0 0 m 2、接种室10 0 m2,周年化生产示基地建设面积1 5 0 0 m2,标准化生产示基地建筑面积1 4 5 0 0 m 2(钢架大棚4 50 0 m2,竹木大棚 1 0 0 0 0 m 2)。5、项目

5、申报单位:南陵县农业委员会负责人:王玉春6 、投资规模与资金构成:项目拟总投资 56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2 0 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 0 0万元(其中省级配套8 0万元),企业自筹2 6 2万元。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达产年的产量:菌种1 0 0万瓶,双孢蘑菇1 1 0 0吨。(2) 销售收入:7 4 0 . 4万元(3) 年平均销售收入:7 4 0 . 4万元(4) 年总成本:5 4 2 . 5万元(5) 年利润:1 3 2 . 5 9万元(6) 投资利润率:2 3 . 6%(7) 部收益率:1 9 . 1 6 %(8) 财务净现值:1 2 9 3 . 3 3万元(9) 静态投资回收

6、期:4 . 2年8 、项目辐射围与带动能力项目建成达产后,可以充分利用本县优越的自然资源,劳动 力资源与食用菌加工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优势,组 织农民发展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壮大食用菌 产业。食用菌制种可吸纳 300人短期就业,周年化生产可 吸纳2 0人长年就业,人均年工资增加 0. 6万元;生产基地可 吸纳劳动力2 5 0人,菇农人均增加收入2 0 0 0 丿元。项目建成后,不仅带动全县,还可辐射周边、马等地发展双孢蘑菇生产,提高种植水平, 使本地双孢蘑菇生产再上新台阶。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

7、发2 0 061号);2 、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 、省人民政府省“ 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 0 06 2 01 0 年)4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关于扶持多种经营项目的有关政策;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6 、国家现行政策、法规与有关设计规;7、南陵县“ 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 0 06 2 01 O 年);8 、南陵县关于进一步壮大食用菌产业的意见。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 、综合评价本项目利用南陵县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双孢蘑菇生产条 件以与食用菌加工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优势,与县 食用菌技术协会密切合作,向农民供应优质菌种,发展食用

8、菌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壮大食用菌产业。产 品经精深加工,大部分出口,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项目建设 将进一步提高我县食用菌种植的科技含量,解决由于菌种生 产工艺落后,长期制约我县食用菌产业扩大的瓶颈问题。项 目建设顺应了当前国际蔬菜市场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2 、论证结论本项目设计科学,工艺先进,经济指标合理,科技含量高, 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标准,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发挥该企业自 身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推动当地蘑菇等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并能为当地提供一定的就 业岗位,为社会减轻一定的就业压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本项目建

9、设必要的、可行的。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鉴于工程正在建设的紧迫性,要求各级政府尽快评审立项。2 、评审通过后,相关优惠政策与配套资金与时足额到位。3 、通过“龙头+基地”的方式联结农户,充分发挥了龙 头企业的示带头作用,对增加公司和农民的收入有着重要的 作用。建议以上部门给于资金支持。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政策、法规与有关设计规。顺应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省政府任海深常务副省长在调研南陵蘑菇产业发展时的讲话精神“南陵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南陵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二步壮大食用菌产业的意 见、南陵县2 0 06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意见等。 食用菌被公

10、认为绿色食品、是一种具有营养和保健功效的 食品。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一是南菌北移,食用 菌产业从总体上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二是向反季节生产方向发展;三是向名贵食用菌方向发展。我县发展食用菌 产业比较优势明显:(1)恰逢产业转移的机遇期;(2)区位优势明 显;(3)离大中城市近,便于抢占市场;(4)资源丰富生产蘑菇所需 要稻草、毛竹等资源充足;(5)经济效益可观。按目前的产量和价格计算,一个标准蘑菇大棚(1 O 0 0平方米)年纯收入为1. 5万元以上,是种植水稻的数倍乃至数十倍;(6)基础较好通过数年的发展,我县已有一批菇农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建 立了一支从事食用菌加工销售

11、的农民经纪人队伍,特别在九发股份落户我县后,为推动我县食用菌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进 行周年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我县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双孢菇、香菇、平菇、木耳、灵芝、金针菇等,2 00 5年已达1 5 O万m2(袋、棒)。蘑菇鲜货在苏、浙、沪与本省周边大中城市 市场占有率已达 3 O %以上,尤其是市市场占有率咼达7 0 %以上,2 0 0 5年食用菌直接产值近 0. 5亿元,加工后的产值达 1 . 5 亿元左右,直接利润 0. 2 5亿元。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运 输、销售的约有 0. 6万人。实施这一循环经济示片(户)工程,2 0 05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我县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稻草等。仅年,

12、全县就消耗和利用稻草375 00吨、棉籽壳2 0 0吨、畜禽粪3 0 0 0吨、树椴、锯木屑 1 800吨、其它植物秸秆、生物垃 圾2000吨,仅在稻草一项上就可增收900余万元,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南陵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将优质米、蘑菇确定为我县两大主 导产业。优质米产业化经营水平全省领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一是生产水平较高。“十五”期间广全县年均水稻种 植面积6 9. 4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 8 3. 2%,稻谷总产2 8. 9 6万吨,占粮食总产9 5%,水稻商品量1 7万吨以上,商品率5 9%。2 0 04-2 0 0

13、5 年,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年均76.6万亩,比2000年增加1 2.8万亩,增幅达20%; 单产437公斤,比2000年增加57公斤,增长15%;总产33. 4 7 万吨,比2 0 0 0 年增加9. 1 9万吨,增长 37 . 9 %。二是优质 稻安全生产与品牌建设稳步推进。东源集团在籍山镇建立了10000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兴农优质米公司。在云里镇建立了3 0 0 0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在许镇镇建立寸1 0000 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雄发米业公司在许镇镇林都圩建立了5万亩生产基地。县稻米产业协会申报了弋江、

14、许镇、籍山镇30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认定、注册了“南陵大米”集体商标,“云谷贡、“云谷堂、“陵贡”、“景红、“乡下人”一等商标正式注册,“小丫山”、“文平”、“冬兰”、“老农夫”、“水龙湖”、“小格里”等商标受理公示。东源集团“云谷贡”标二粳米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全国劳动模程太平同志培育的优质新品种皖稻143填补了我省早、晚稻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空 白。三是大米加工与销售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 共有大米加工厂 200余家,年加工能力 1 0 0多万吨,实际加工 量5 O多万吨。年产 1 0O OO 吨以上的厂家1 5家左右,有8家 左右生产品牌大米。拥有日产1 00吨成套加工设备的厂家 2 5家左右,有色选设备的 8家,有烘干设备的 2家。优质稻马坝小占 是南陵独有的畅销品种,每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总产 4万吨以上,产品畅销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大中城市。我县双孢菇生产起步于1 994年,规模由小到大,逐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