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管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8282972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VC管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PVC管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PVC管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PVC管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PVC管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VC管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VC管施工组织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管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PVC t 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管壁光滑水力阻力系数小、施工安装 方便及水密性能好等特点。用于埋地排水管道不仅施工速度快、周期短, 还能更 好地适应管道的不均匀沉降,使用寿命较长。1.1 、施工准备1. 管道工程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并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2 ) 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并已进行技术交底。(3 ) 材料、施工力量、施工机具入施工现场的用水、电、材料贮放场地等条件能满足施工需要,保证正常施工。2 施工安装前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并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制定与土建工程及其它工种的配合措施。安装人员必须

2、熟悉pvc 管及其配套管材管件的性能,掌握其基本操作要求,严禁盲目施工。3. 应对管材及管件的外观和接头配合的公差进行仔细检查,应清除管材及管 件外污垢和杂物。1.2 、沟槽(坑)开挖管道工程沟槽开挖方法, 应根据现场地形情况, 附近地上地下建筑物和管线位置,及其管道埋深、土质情况与地下水位高低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因此,本公司拟在施工中当土质较好、沟槽较浅时采用放坡形式,人工开槽。1. 沟槽开挖严格按照设计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开挖, 开挖前先进行测量定位, 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深度。2. 特别地段沟槽开挖前先试挖坑,以摸清地下障碍物的情况。管线复杂或情况不明处应加密试坑, 探出的地下障碍物必

3、须报请管线有关单位至现场进行确认和交底,施工单位做好保护措施。如发现与其它管线有冲突时,应通知设计单位作相应处理。3. 开挖程序:即先开挖腐植耕土、后开挖底部土、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 边挖边检查槽底宽度, 不够时及时进行修整, 然后再统一进行一次清底,检查槽底宽和标高,要求槽底凹凸不超过1.5cm 。4. 沟槽开挖采用人工挖沟槽施工,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采用人工开挖时,统一由人工进行修整清底,沿沟槽每隔桩长 0.5m 以控制槽底高程,沟槽严禁超挖。10mT( 40 x40mm木桩 ,5. 基槽耕植土方沿沟槽道路一侧摊铺,其余土方沿沟槽另一侧堆放。堆

4、土高度小于 2.5m, 两侧沟边预留 0.3m宽的防滚落平台。堆土要坡放以确保施工期内不塌方,不滞土,多余土方及时进行清运,以减少占用施工场地而影响施工。6. 有地下水的沟段应采取降水措施,铺垫碎石层,保证管道基础的强度。7. 在建 (构)筑物附近或遇土质松软地段挖槽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大放坡系数或支护,以确保周围建 (构)筑物及电杆的安全,管道安装后,及时回填。8. 沟槽开挖完毕,及时请监理工程师验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每道工序施工完毕都要及时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及时填写沟槽质量检验表。9. 沟槽开挖多余土方可在开挖时及时倒运出施工现场,统筹机械使用,提高机械使用率,提高经济效

5、益降低工程成本;也可在回填后统一清运。1.3 、材料1. 管材、管件应标有生产厂名称、规格及招待标准号,检验部门测试报告和出厂合格证,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和生产日期、检验代号。2. 管材与管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线。( 2)管材和管件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无裂口和裂纹、脱皮和严重的冷斑及明显的痕纹、凹陷。( 3)管材轴向不得有异向弯曲, 其直线度偏差应小于1% ;端口必须平整并垂直于轴线。( 4)管件应完整无损、变形,浇口及溢边应修除平整,无开裂。内外表面平滑。(5 )管材在同一截面的壁厚偏差不得过且过超过14% ,其外径、壁

6、厚及公差应符合的规定。3. 胶粘剂(1) 胶粘剂应标有生产厂名称、生产日期和使用年限,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2)胶粘剂应呈自由流动状态,不得为凝胶体,应无异味,色度v1 , 混浊度 V 0.5 。在未搅拌的情况下不得有分层现象和析出物出现;胶粘剂内不得含有团块、不溶颗粒和其他杂质。(3) 胶粘剂的剪节强度应 5.0MPa(23 C,固化时间 72h )。管托、管卡、管箍等支承件,紧固件宜采用生产厂配套制作的标准件。当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时,应符合相应的精度要求,并应相应的防腐处理。长期存放的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外观检查和必要的技术鉴定和复查。当施工现场与库存管材温差较大时,应在安装前

7、将所用管材在现场放置一定时间,使其温度接近环境温度。4. 橡胶圈连接(1) 橡胶圈接口的施工环境温度为 - 10C 以上。不得使用冻硬的胶圈。胶圈 一般应在 5 C 以上保存。如在低于5 C 时,要避免胶圈受扭转,使用前应将其温度升到 15? 25 C 近 24h 。(2) 连接程序准备一清理工作面及胶圈并检查倒角一放置胶圈一刷润滑剂一检查插口安装线对口插入检查1)准备:检查管材、管件及橡胶圈的质量,并准备相应作业项目工具。当连接的管子要切断时,应保证断口平整且垂直管轴线,误差不超过3mm插入接头的插口端应削倒角,导角坡口后管端厚度一般为管壁厚的1/3 ? 1/2 ,倒角一般为 15 。完成后

8、应将残屑清除干净,不留毛刺。各作业项目施工工具见下表各作业项目施工工具表作业项目工具种类锯管及坡口细齿锯或割管机、倒角器或中号板锉、万能笔、量尺清理工作面棉纱或干布涂润滑济毛刷、润滑剂连接手动葫芦或插入机、绳安装检查塞尺2)清理:仔细清扫插口上的橡胶圈沟槽及承口端工作面,不得有沙、土等杂物;仔细将橡胶圈清理干净,不得粘有任何杂物;仔细检查插口倒角是否满足需要。3)上胶圈:将橡胶圈正确安装在橡胶圈沟槽中,不得扭曲。胶圈放入后应施加径向力使其安全放入密封槽内。4) 刷润滑剂:用毛刷将润滑剂均匀地涂在装嵌在插口处的橡胶圈和承口端内表面上,但不得将润滑剂涂到橡胶圈沟槽内;润滑剂不得含有任何有毒成分,具

9、有良好的润滑性质,不影响胶圈的使用寿命,对管道输送介绍无污染,现场易涂抹,禁止用黄油或其他油类做润滑剂。5) 对口插入:将连接管道的插口对准承口,保持插入管端的平直,用手动葫芦或其它机械设备将管道慢而稳的插入至标线。管端插入长度必须留出由于温差产生的伸量,伸量应按施工时闭合温差计算确定。6) 检查:用塞尺顺承插口间隙插入,沿管圆周检查橡胶圈的安装是否正确。5?贮运(1)管材应按不同规格分别进行捆扎,每捆长度应一致、重不宜超过50Kgc(2) 管材和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动时应小心轻放、排列整齐、避免油污。不得受到剧烈撞击、尖锐物品碰触,不得抛、摔、滚、拖。(3) 管材和管件均应存放在温度不超过

10、40 C 有良好通风的库房或棚内,不 得露天存放,距热源不得小于1m(4)在平整的地面上,支垫物宽度不得小于管材应水平堆放75mm间距不得大于1m外悬端部不得超过0.5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5) 管件不得叠置过高。凡能立放的管件,均逐层码放整齐,亦应顺向使其承插口相对地整齐排列。(6) 与管件配套供应的密封胶圈不得与管件分开放置,其贮存条件与管件相同。(7) 胶粘剂、丙酮等易燃品,宜存放于危险品仓库中,在存放、运输和使用时必须远离火源,存放处应阴凉干燥、安全可靠、严禁明火1.4 PVC 管的安装(1 )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和管槽基础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准敷设。( 2 )管道的砂基础应采用不

11、含有草根等杂物的粗、中砂,并应分层洒水夯实。( 3 )管子在吊运及下沟时,应采用可靠的吊具。 PVC 管在吊运时,应采用 软吊带或不损坏 PVC 管装置。单管和管段应平稳下沟,不得与沟或沟底相碰撞。( 4 )每根管子必须仔细对准中心,稳固好的管子和管段的坡段应采用测量 工具进行检查,管底应与管基紧密接触。(5 ) PVC 管经过对准及坡度测量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接口对接,对接时应将管口段清除干净,并保证在胶借材料允许的干度涂刷粘胶,PVC 管对接后不得对接口进行扰动,以保证粘结的紧密。(6 ) PVC 管在安装和敷设中段时,应采用管口封板将敞口封闭。( 7 )管道安装完成后,按规范和设计要

12、求进行充水试验和水压试验。( 8 )水压试验前应将各受水管口封闭,填堵孔洞。( 9 )水压试验由施工单位主持,邀请有关方面人员参加,试验合格后,应 办理隐蔽工程验收。( 10 )管两侧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回填土最佳密实度不得小于 90% 。如现场土质不能满足密实度要求时, 可用粗砂回填至管顶以上至少 200mn 处,踩实 后再回填到设计标高,其最佳密实度不得小于 85% 。严防夯坏已铺设的管道。如 用机械回填,则管顶以上应有 300mn 以上已踩实的土层。( 11 )管道安装连续施工,安装间断时,敞口处应临时封闭。 配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锯管长度应根据实测并结合各连接管件的尺寸逐层确定。( 2 )锯管工具宜采用细齿锯、割刀或专用断管机具。( 3 )断口应平整并垂直于轴线,断面处不得有任何变形,并除去断口处的毛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