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8280104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丁玉竹(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丹寨蜡染是中国贵州最有代表性的蜡染之一,丹寨苗族蜡染的风格朴实生动、粗矿、奔放,面积大的较多,纹样自由,异物同构,在艺术上有很高价值。丹寨“白领苗”的蜡染已被国内外公认为“东方第一染”的美称。 关键字:苗族;蜡染;丹寨 0 引言 现今的中国丹寨苗族蜡染主要集中在偏僻边远的落后地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这不仅使蜡染和其他染指技艺得以保存,而且蜡染的文化习俗也得以传承。这种传承包括蜡染图案、蜡染工艺、蜡染服饰样式、蜡染室内家居用品等。1 历史来源 丹寨蜡染是中国贵州最有代表性的蜡染之一,应用在俗称为“白领苗”的苗族支系中,以扬武

2、乡排莫村、排倒村(两村相邻,当地人习惯合称为排倒莫)和排调镇远景村最为集中。丹寨蜡染集中的区域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属低山地貌。苗族人民以农耕为经济生活的方式,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由于地势偏远,交通闭塞,使长期与外隔绝的苗族人民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蜡染技艺与文化。居住在那里的苗族人的服饰和家居用品(如床单、背面、包袱布等)多为蜡染制成,女性自幼在母亲或者年长者的指导下学习蜡染。女孩子们将传承蜡染技艺看做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她们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侵染,世代传承。蜡染不仅美化了“白领苗”人的生活,而且具有托物言志、表达情感的载体功能,已成为当地苗族妇女日常生活不可或

3、缺的一部分。逢年过节,无论是在跳月场上,还是 在祭祖仪式或者其他重要集会中,苗族妇女都会穿着自制的蜡染盛装,以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获得他人的赞扬。成年妇女不论婚否,在重大场合有时会套穿两件、甚至五六件盛装;姑娘在结婚时也要制备几件漂亮的蜡染服饰、床单背面等蜡染制品嫁妆。如今,丹寨“白领苗”的蜡染已被国内外公认为“东方第一染”的美称。丹寨苗族蜡染的风格朴实生动、粗矿、奔放,面积大的较多,纹样自由,异物同构,在艺术上有很高价值。由于丹寨地处溪边水旁,纹样题材一般是动植物的变形,多以变形的花鸟鱼虫为主体,但不是对自然物的如实模拟,而是通过提炼并融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创作出来的。图案常以夸张、变形、奇妙组

4、合的手法,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稚之趣。2 制作工艺2.1 工具 丹寨苗族蜡染一般用自种棉花进行自纺、自织、自染出来的土布,现在主要是到市场上购买现成的棉线,甚至是直接买现成的棉布。制作蜡染所需的相关工具虽然比较简单、粗糙,单大多是苗民自己制作的。绘制蜡染的蜡刀一般用长10厘米左右的圆柱形木棍做刀杆,头上夹有两片宽1.52厘米的半圆形铜刀以储备蜡液。这样的蜡刀能以半圆形的一端自由地绘制直线、弧线、圆圈等几何形线条,而另一端为切去的一角,可以绘制点状纹样。除了蜡刀为主要工具外,制作蜡染还需要木槌、卵石,牛下颚骨和平滑石,这些工具是用来处理布料的。2.2 制作蜡液 丹寨“白领苗”制作蜡染使用100%的

5、蜂蜡,不掺其他的蜡。将蜂蜡高温溶化后,滤去渣碎,用文火溶成蜡液待用。蜂蜡是浅黄色的,经过染色后重新收集回的蜡液被染上了颜色,因此融化后的蜡液也就变成了蓝黑色的。2.3 制作蓝靛从蓝草中提制的靛,是由木蓝、蓼蓝、松蓝等的茎、叶发酵而成。秋天收割靛蓝叶之后将其放入缸内、木桶,加适量冷水,隔两天翻动一下。浸泡一周左右后,将靛叶捞出,把石灰放入容器内。大约50公斤靛叶用石灰乳23公斤,调匀后放在太阳下暴晒,带水分自然蒸发后脱水成泥乳状时可用,。需要用时,再放到木缸中,加入适量的米酒化开,然后加入清水至所需要的浓度即可。2.4 点蜡 将白布平帖在木板或者桌面上,便可以用蜡刀蘸取蜡液在布上作画,画蜡一般先

6、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而不用圆规、直尺等工具。熟练的“白领苗”画蜡者可以信手拈来,无需打草稿就能得心应手地绘制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纹样。“白领苗”点蜡工序与贵州其他苗族的蜡序十分接近,也是用类似于鸭嘴笔的铜质蜡笔进行点绘。2.5 浸染 先将画好蜡的半成品布片卷成筒状,将其不互相黏贴,再用线穿成若干段后,吊在染缸表面的竹片上,让布片完全浸入蓝靛染液。经几日后,取出晾干,然后反复多次侵染,直到染成自己所需的程度即可。2.6 脱蜡 将多次浸染后的布片晾干后,在放入沸水中煮沸,蜡经高温水煮后脱离不画,浮在水面上。这时可以将漂浮的蜡回收后再利用。2.7 漂洗 脱好蜡的布片用清水反复多次漂洗干净,

7、使得残留的蜡脱净,晾干后即得到蓝白互为底色的画面。3 图案纹样及寓意 现在的丹寨蜡染纹样,在题材上主要有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自然纹样是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运用夸张等表现手法后仍不失其特征的纹样,以花、鸟、虫、鱼、蝴蝶、石榴等较为常见。几何纹样是是点、线、面互相融合产生视觉美感的纹样,多为十字纹、太阳纹、井字纹、螺旋纹、铜鼓纹、牛角纹等自然物像几何化的纹样。常见的丹寨蜡染纹样有以下几种:3.1 蝴蝶纹 在苗族古老的传说中,蝴蝶妈妈是由古枫树变来的,与“水泡”“游方”生下十二个蛋,孵出了龙、虎、水牛、蛇、蜈蚣、雷和姜央,姜央是苗族的祖先,“蝴蝶”称之为“妈妈”,表示她与先民们有亲属联系。供奉她

8、,就可以保佑村寨安宁,子孙繁衍,五谷丰登,因此也成为“白领苗”蜡染中颇为重要的纹样。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既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既有抽象的,也有变形复合的。可以看到飞舞的、爬动的、正面的、侧面的、仰面的、背面的一系列姿态各异,千变万化的蝴蝶纹样。3.2 鸟纹 因“白领苗”自视为鸟的部落,以凤鸟为图腾,所以丹寨蜡染中鸟的形象或写实、或变形地被大量运用,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最后的鸟图腾部落”。“白领苗”蜡刀下的鸟纹,造型百态各异,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当地人认为鸟是男性,鱼是女性,鱼鸟同图意为夫妻恩爱。这种纹样的鱼和鸟一样也有翅膀,鸟也多为可入水畅游的“水鸟”,反应了“白领苗”男女平等共同担负

9、起传宗接种敷衍后代的责任,没有男尊女卑之分的观念。3.3 龙纹 龙在苗族意识里,向来就是造福人类的吉祥物。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龙纹极有特色,其外形和内涵与汉族地区的龙纹截然不同。龙是中国的原始图腾,汉族自秦、汉以来便以龙为尊,龙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龙纹逐渐演变为头角峥嵘,尖爪利牙的威武形象。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龙纹却大异其趣,表现为稚拙天真,憨态可掬,与人和自然万物十分亲近。苗族蜡染对龙敬而不畏,苗族的龙丝毫不像汉族的龙那么神气十足、张牙舞爪。苗族蜡染的龙没有固定的模式,千变万化,有鸟头蛇身、牛头鱼身、蜈蚣型等,因此苗族就有水牛龙、鱼龙、蚕龙、叶龙、盘龙、鱼尾龙、水龙等。有专家认为龙纹的内涵除

10、了龙图腾崇拜的原始意义外,还有祈求纳福迎祥、消灾免祸之意。3.4 鱼纹 鱼作为纹样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史前的陶器、玉器中就有鱼纹。苗族人民认为鱼纹的原始寓意便是象征生殖,希望子孙像鱼崽一样多,所以苗族人民对鱼的崇拜即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鱼是不可缺少的贡品,其用意在于祈求子孙繁衍。丹寨“白领苗”蜡染中出现的鱼纹多与鸟纹、花卉纹互变共生,表达了对原始生殖崇拜的愿望。3.5 漩涡纹 丹寨苗族蜡染中的旋涡纹,主要绘制在蜡染衣背、衣袖、被面上,就是苗族象征团结和吉祥的传统纹样。苗族人民热爱大自然,他们看到激流中的漩涡,圆满急转,感到很美并有一种兴旺吉利的感觉,于是公认为是一种

11、吉祥的美的纹样。旋涡纹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已出现,那是先民们对自然水纹的摹拟。这种团后来在汉族工艺品种鲜有出现,却在贵州的民间蜡染中较为常见。在视觉形式上,这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蜡染几何纹样。3.6 梨花纹 丹寨“白领苗”对梨花纹样有着特殊的喜爱。相传苗族的先祖在躲避灾害的迁徒途中精力耗尽,曾到过一个叫梨花拗的世外桃源,那里漫山遍野全是梨树,先祖路过时恰逢梨花盛开之时。看到如此生气勃勃的梨花,苗族先祖们被欣欣向荣的气象感染了,也增强了对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因此,梨花就成为丹寨苗族给小孩穿饰有梨花纹的蜡染衣装,保佑其可以平安健康长大。3.7 铜鼓纹 铜鼓是苗族文化的象征,铜鼓纹样也常常用作苗

12、族拉蜡染的纹样,表现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拜。宋代居住于黔东和湘西的苗族先民“五溪蛮”,用摹取铜鼓上花纹的方法来制作蜡染,即将布蒙在铜鼓面上用蜡来回摩擦,经染后铜鼓上的纹样就移到了布上,这种方法类似于制作拓片。铜鼓纹样在历史的传承中虽有圆形外辐射光芒的太阳纹象征着苗民对太阳的崇拜。丹寨“白领苗”蜡染中常见有配有铜鼓“鼓耳”的纹样。4 发展现状现今的中国贵州苗族蜡染主要集中在偏僻边远的落后地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这不仅使蜡染和其他染指技艺得以保存,而且蜡染的文化习俗也得以传承。这种传承包括蜡染图案、蜡染工艺、蜡染服饰样式、蜡染室内家居用品等。这些蜡染文化的传承,与农耕性质的生产方式紧密相连。她们

13、自己种植蓝植棉、纺织纱布、画蜡挑绣、侵染剪裁,自己缝制与使用蜡染用品,在蜡染制作过程中丰富了生活情趣,寄托着美好理想,保留了古老而高超的蜡染技艺。在比较贵州其他族的蜡染艺术而言,丹寨苗族蜡染艺术是传承和发展的比较好的。在贵州麻江县河坝村的瑶族中,现只有少数的四五十岁中年老妇女,能从事绘图、点蜡花等瑶族蜡染技艺。据调查,更为严重的是在整个河坝村只有一民年纪已高的额染匠杨应勤老人。杨应勤老人虽然儿孙满堂,但令他最心酸的是现在年轻人因为染匠收入太低,几乎都不愿意学习本地传统手工艺,这导致染色及蜡染手工技艺面临消亡、传承无人的局面。在贵州惠水县的布依族中,已故的杨通清称得上是现代枫香染艺人中最有名的一

14、位。随着杨通清的去世,枫香染的最后一代传人是他的两个儿子杨光汉和杨光成,他们不仅学会了这一祖传技艺,还进行了大胆改进和探索。由于70多岁的杨光汉因高龄视力下降已无法制作枫香染,只有56岁的杨光汉还在制作枫香染。他们的儿女都不会制作枫香染,好在政府支持杨光成举办长期的枫香染技艺培训班,培养新一代传人,把家传数百年的枫香染技术传授下去。而在丹寨,王阿勇和杨芳都是丹寨排莫苗寨走出的蜡染奇人,扬武乡排倒、排莫和排调镇远景蜡染,是丹寨县蜡染艺术的杰出代表。排莫村苗族,是至今保存完整的鸟图腾部落,依然保持着制作蜡染工艺的传统习俗,在他们的蜡染作品中,溶入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对动物和人本身的感悟,鸟图腾以种种

15、不同的图案隐射出来,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中央电视台近期到排莫拍摄了最后的鸟图腾部落专题片。排莫等地的“白领苗族”,擅长于蜡染工艺,并将古朴的工艺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作品具有很浓厚的现代气息。排莫艺人杨芳,曾到香港等地表演,作品被抢售一空,备受欢迎。杨芳如今已迁居到乡政府所在地朱砂村,开了一家蜡染工艺厂,意欲把苗家的蜡染艺术发扬光大。自从2006年丹寨蜡染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丹寨县传统手工蜡染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蜡染产业发展格局。为了帮助丹寨县脱贫致富,支持文化传承,关注妇女发展,建立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社区,非常重视中国西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16、的花旗集团基金会拨款15万美元,资助“贵州原生态蜡染发展项目”。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先后在丹寨县三个村开展第一期丹寨蜡染价值链实地调查分析、蜡染手工业发展研讨会、蜡染手工技艺培训、蜡染优秀产品评选、蜡染书籍编写等一系列活动,具体为1000个苗族家庭通过制作高品质蜡染产品提高收入。通过蜡染技能培训,项目蜡染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截至2011年8月,1200个苗族家庭通过参加该项目,每户平均产出蜡染作品3-7件,对比项目前平均每户增收20%至40%。现今丹寨也有了本土的蜡染公司,丹寨县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加农户链接市场的模式。所以蜡染生产扔然坚持传统的技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手工点蜡画图,不使用机械化印制生产;图案仍然以花、鸟、鱼、虫为主,没有加进现代的元素,构图全凭个人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