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中段补充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827908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古文中段补充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古文中段补充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古文中段补充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古文中段补充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古文中段补充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古文中段补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古文中段补充(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古文中段补充 1、中段的题目都选用四个字的 修改31课 汝勿贪多 35课 灌水取球 38课 龟兔赛跑 40课 智鸦饮水45课 墨子泣丝 52课 自相矛盾 第44课 寒号虫 删去 添加 猫祝鼠寿2、第39课 蝙蝠 选文挺好不想删去,题目不能定?狡者蝙蝠?鸟兽蝙蝠求助! 黠之蝙蝠?或者 改 : 扁鹊治病 观止96页 3、补充9的课外连接(和高段原 83课锲而不舍的 课外链接内容互换!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荀子认为

2、,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气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要善于向求贤者求教,也要善于教人;学习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4、选读是 十篇 神话传说,体例“看看译文”改为“看看故事”更准确些。第 1 课 罗之一目读读古文 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选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看看注释1 罗:网。2 目:指网上的孔眼。3 今为一目之罗:现在做成一个孔眼的网。讲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看到别人布网捕鸟,发现被捕的鸟每只鸟头才钻一个网眼,心想既然如此,何必结网呢?他回家便剪断长绳做成一个个圈圈,别人问他做什

3、么用,他笑而不答并庆幸自己一孔之见,就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安好这许多一个孔的“网”,结果一只鸟儿也没捕上。说说感悟 成语“罗之一目”就出自此处,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做事情只看部分不见整体的人,也是不会成功的。课外链接淮(hui)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申鉴(jin)中国东汉末思想家荀悦的政治、哲学论著。后汉书本传说,荀悦志在匡辅(kung f,匡正辅助)献帝,因曹操揽政,“谋无所

4、用,乃作申鉴”。意为重申历史经验,供皇帝借鉴。全书5卷,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 5篇。第 2课 卜妻做裤读读古文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像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看看注释1 因:于是,就。2 令:使,让。讲讲故事郑县的人卜(b)子,让他的妻子做裤子,他妻子问:“现在这个裤子做什么样的啊?”丈夫说:“像我原来那样的。”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弄坏像他的旧裤子一样了。说说感悟 借卜妻这个可笑的形象,讽刺了那些一味遵循古代和拘泥固定的东西的人,他们不明白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要依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课外链接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

5、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第3课 掩耳盗铃 读读古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战国吕不韦编吕氏春秋自知 看看注释1范氏:范武子,春秋晋国大夫,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2欲:想,打算。 负:背,驮。3走:跑。4椎(chu):敲打

6、东西的器具。5况然: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6遽(j):急忙。则:但是。7恶:害怕。8 悖(bi):荒谬(mi)。讲讲故事范氏逃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这个人就用槌(chu)子把钟砸(z)碎,刚一砸,钟锽(hung,象声词)的一声非常响亮。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到了,这那就就太荒谬了。说说感悟 这个寓言故事嘲笑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课外链接吕氏春秋自知是一则捂住耳朵偷钟的寓言故事。 “掩耳盗钟”这一成语又作“掩耳盗铃”。钟和铃,从前都是乐器,但钟已淘汰,铃却在日常生活中

7、常见,这就是“掩耳盗钟”演变为“掩耳盗铃”的原因。第 4 课 盲人识日读读古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选自宋苏东坡 东坡全集日喻 看看注释1眇(mio):目盲。2或:有的人。3扪(mn):按,摸。4揣(chui):放在衣服里。籥(yu):古时的一种竹制的古乐器,像短笛子。讲讲故事一生下就目盲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向眼睛正常的人询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认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

8、“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说说感悟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课外链接苏轼一生著作甚丰。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宋苏轼撰。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第5课 七步成诗读读古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

9、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选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看看注释1文帝:魏文帝曹丕(p)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称“三曹”。2东阿(dng )王:曹植,字子建,封为陈王,谥(sh)思,世称“陈思王”。3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4应声(yngshng):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5煮豆持作羹(gng):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有浓汁的食品。6漉菽以为汁:滤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l),过滤。菽(sh),豆类的总称。7萁(q):豆秸(ji),豆类植物的茎杆。8釜(f):古代的一种锅。9然:同“燃”,烧。讲讲

10、故事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说说感悟故事赞扬了曹植才思敏捷,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课外链接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

11、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cun)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一天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兄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体现兄弟感情的诗,但是全诗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 曹丕说完,曹植便

12、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完诗,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以后潸然(shnrn)泪下,没下得了手,把曹植贬为安乡侯。这首诗经后人缩写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为千古绝唱。第 6 课 对牛弹琴读读古文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

13、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南朝梁 僧祐弘明集 看看注释1.昔:曾经2.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曾参(cn),字子舆。曾子,孔子之弟子。3.清角之操:清角,曲调名;操,琴曲。这里指高深的曲子。4如故:像先前一样。5.虻(mng):吸血的苍蝇。6孤犊(d):离开母亲的小牛。7掉尾奋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掉,摇摆。奋,本意是鸟类展翅,这里是竖起来。8蹀躞(dixi):迈小步来回走动。讲讲故事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没有反应。并不是牛不没有听到,而是曲调不适合它的耳朵罢了。于是公明仪转用古琴模仿蚊蝇的嗡嗡声和离群的小牛犊的叫声。牛立刻摆动尾巴竖起耳朵

14、,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听着。说说感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课外链接弘明集是佛教文集,作者是南朝梁时的僧祐,写于天监年间。书名意思是弘扬佛法,广大佛教。搜集了自东汉末年至南朝梁时的佛教文论,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僧佑(445518),建业(江苏)人,俗姓俞。幼入建初寺礼拜,欢喜佛法,得到父母的理解而出家成为僧人。有趣的成语接龙对牛弹琴 琴瑟之好 好大喜功 功败垂成 成双作对 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 琴棋书画 画虎类狗 狗胆包天 天生一对 对牛弹琴第 7 课 余音绕梁 读读古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选自战国 列子汤问:“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